刘少奇家谱

文摘   文化   2024-11-21 17:40   广东  

宁乡南塘刘氏来源:

吾族世代居于吴西之吉水,自汉唐以来,英才辈出,显赫名宦不绝。明朝中叶,时显公喻孺人夫妇,随长子长庚名宝者赴楚之荆阳担任要职,后因解职而心生仰慕于湘滨沩麓之间的灵秀之地,便率其子宝、楠、恩及孙邦益、邦义、邦礼等人在宁乡南乡,距城六十里许之古名六十三都,即今日之五都十二区茅田滩定居。源自初修源流图说》,有文明确记载这一段。

自时显公定居以来,历经数代之辛勤耕耘,家族日益繁荣昌盛。今日之宁乡南塘刘氏,源出明代中期由江西吉水迁移之祖,时显公刘氏一脉,传承至今已至第十三代。犹如长河般的历史长卷中,每一代人均以自身的才智和努力为家族书写着荣耀与辉煌。

刘时显祖辈是谁?居住在何处?有什么历史考证的地方?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追溯下来源。

在嘉庆五年,南塘刘氏在《重修族谱说》的序言中,带着无奈与困惑,他们写道:“我们曾经在礼家的论述中寻找关于别子为祖的三种含义,一为始迁之祖,二为始兴之祖,三为可知之祖。我们族人首次修纂世系,将断代定在时显,放在族谱的首页,可谓是理解了礼家关于始迁之祖的含义,并找到了我们的根源。有人会质疑时显并不是生于空桑,时显之外,一切都化为乌有,这是否会让人怀疑我们忘记了根本呢?但其实,经历过战乱之后,兵燹使得家族的史料荡然无存,传闻也无法确证,我们又怎能确定我们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源呢?”

吉水县位于江西省中部,拥有肥沃的丘陵地带。东、南、西三面被群山环绕,赣江自南向北流经其境,西岸是罗霄山脉的余脉,与湖南省的攸县、茶陵隔山相望。东岸及南部是武夷山的余脉。在这个总面积274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丘陵和山地占据了81%的比例,而岗地和平原则占据了19%的比例,平原仅集中在赣江沿岸的一小部分区域。

在秦汉时期,吉水县是古庐陵县的一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则隶属于庐陵郡。当赣江从吉安市流经吉水县时,它与从东面而来的支流恩江在县城文峰镇交汇,两江在洲渚间环绕,形成了一个吉字形,因此吉水县因此而得名。

在赣江大堤旁边,有一片紧挨着的村落,位于一块平坦的河洲之上,它们被分别称为上龙洲、下龙洲和老屋。这些村庄虽然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几乎全部居住着刘姓人口。这些刘姓人,无一例外都是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这个姓氏在几个村庄中流传了数百年,未曾更改。

然而,在这片刘姓的聚居地中,我们却找到了宁乡南塘刘氏的始迁之祖的名字——刘时显。让人惊讶的是,这个信息并非来自遥远的古代文献,而是就藏在这些村庄中的刘氏家谱中。

这些村庄所藏的家谱,从明清以来就一直在陆续修撰,它们记录了刘氏家族的历史和变迁。而现在,他们正在这些家谱的基础上进行续修,以保持这个历史的连续性。

我们在上龙洲和下龙洲查看了几家收藏的谱谍,发现他们都是刘发的儿子安成侯刘苍的后裔;而在老屋,我们查到了一部清代道光二十二年修撰的《南岭粉溪刘氏重修族谱》,这是刘发的另一个儿子茶陵侯刘訢的后裔的谱谍。这就是刘时显所属的支脉。

由此可见,虽然这三个刘姓大村都是长沙王刘发的后裔,且彼此距离非常近,但他们的祖先在汉代就已经分离了。这些村庄的每一支刘氏家族,都像一部独立的历史长卷,展现了刘氏家族的繁衍、发展和变迁。

根据《南岭粉溪刘氏族谱图考》的记载,刘时显的先祖经过多次迁徙,最终辗转到达吉水粉溪金家园。随后,他们又分别迁到南洲、边溪等地,成为刘发后裔中一支重要的分支。据《图考》中所述:“茶陵侯家族在宜阳繁衍了二十代后,传到了南唐,生下了绍荣,担任吉州刺史。绍荣生行昌,为左司员外。行昌生吏部天宝,天宝生珍,迁往庐陵,再往东到了响沾溪。珍的次子叫做维,官至翰林学士,迁往新淦,之后又到了下社坑,生了两个儿子:滔和润。滔公字禹绩,保大三年乙巳,由新淦迁居到吉邑之南岭,生了两个儿子:诚和光。诚公字自明,居住在南岭的金家园,生了两个儿子:政和教。政担任县令,其子为庠、序、广。庠生附,序生隆,隆字兴父,生鹏举,鹏举担任宣慰使,生了六个儿子:懋、杰、俣、间、俦、份。俣公字德臣,从金家园迁往南岭粉溪,成为粉溪房的祖先。传承至方兴公时,再度迁徙到本里的南洲,而南洲以外的其他地方也有他们的分迁。”

根据《南岭粉溪刘氏族谱图考》记载,茶陵侯刘欣的后裔在袭封后,从茶陵迁徙到宜阳,逐渐建立起一个刘氏新村,称之为“白芒”村。宜阳,即现在江西省中部的宜春市。传至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初,约公元938年,其裔孙刘珍,号玉堂,从宜春向东迁至庐陵良石,入赘于史氏,不久又从良石迁至附近的东响,开辟新村为“沾溪”。刘珍成为庐陵沾溪东响刘氏一世祖。

刘珍的次子刘维从沾溪迁居到新淦下社坑。新淦,即现在的江西省新干县。大约在后周广顺元年,即公元951年,刘珍的孙子、刘维的长子刘滔公,由新干再南迁到吉水南岭金家园,即现在的南岭北坑。南宋中期,公元1170年左右,刘滔公的第五世孙刘俣公又由南岭金家园迁移到靠近赣江边的南岭粉溪,成为南岭粉溪刘氏的第一世祖。此后,刘俣公的子孙又从粉溪分迁到附近的南洲、边溪等地。

尽管南岭粉溪刘氏是王侯后裔,但在历经1300多年后,他们已经成为了普通的百姓家庭。通过勤奋读书,能进入仕途的人的上辈也只做到了宣尉、县令一类的小官。粉溪的始祖刘俣公通过努力学习,取得了“贡生”和“候补儒学训导”的头衔。然而,从粉溪迁居到南洲的一支中,在明代却出现了两位闻名于世的“状元”,那就是刘俣公的第11世孙刘枢安的儿子——第16世和第17世孙刘应秋和刘同升父子。

刘应秋是粉溪刘氏分迁到南洲老屋的始祖刘方兴的儿子。刘方兴是明嘉靖时期的举人,曾任广西平乐府推官。明万历11年,刘应秋考中江西解元,登赐进士一甲三名的探花榜,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务,并逐渐升至祭酒的位置。刘应秋的儿子刘同升在明崇祯10年的殿试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荣登进士一甲一名的状元榜。当时昭烈帝询问他:“年几何?”刘同升回答:“五十有一。”昭烈帝说:“若尚如少年,勉之!”并授予他翰林院编修的职务。

刘同升不畏权势,上疏指责朝廷重臣杨嗣昌,结果被贬为福建按察司主事。在抗击清军时,他收复了福建、江西一带的失地,立下大功,被唐王任命为兵部侍郎,巡抚赣南。后来因年老体弱,积劳成疾,以身殉职。

南岭粉溪刘氏分徒到边溪支派的始祖是棕安、忠俊父子,他们是刘俣公的第11世和12世孙。他们分徙到边溪的时间比分徙到南洲的枢安的后代要早三代。枢安和棕安的父亲迪成也曾任知县的官职。

通过核对和考证,吉水粉溪刘氏自刘俣开始到第17世的世系,终于和宁乡南塘刘氏的世系衔接上来了。具体来说,宁乡南塘刘氏的始祖时显是粉溪刘氏庆连的次子,他出生于明成化14年(1478年),去世于清朝初年。他有两个儿子:熙兆和熙宗。熙兆和熙宗又分别有三个儿子:光庭、光宇和光书,光庭、光宇和光书又各留下了两个儿子:钟龄、钟雍和钟圣、钟和,他们的堂兄弟是:志嘉、志秀和志起。从这些人的名字来看,他们的出生年代大致在明嘉靖末年到清康熙初年之间。

根据族谱记载,时显和他的两个儿子熙兆、熙宗都是单传,到了熙兆和熙宗的曾孙辈,才分别生下了三个儿子:光庭、光宇和光书。而粉溪刘氏第17代的三个人只有时显留在了边溪,他的两个兄弟庆道和邦显的儿子们都已经迁往了外地。由于邦显是第四个儿子,他的四个孙子也都迁往了外地,因此,粉溪刘氏边溪派的庆连一支到了邦显这一辈就已经完全绝了。

另外,粉溪刘氏边溪派的忠俊公是明成化年间的人,而他的儿子志博、起泰、初耀都是“邑庠生”,因此可以推断忠俊公应该是出生在明成化之前的人,而他的曾祖父棕安公则应该是明永乐年间的人。由于棕安公是迪成公的次子,而迪成公是明永乐年间的人,因此可以推断棕安公应该是明永乐年间的人。

综上所述,粉溪刘氏自刘俣开始到第17世的世系,终于和宁乡南塘刘氏的世系衔接上来了。

吉水粉溪刘氏第17世孙刘时显和宁乡南塘刘氏始祖刘时显很可能是同一个人。除了名字和地点相同外,他们的时代也基本相吻合,都生活在明代中期。这增加了他们是同一个人的可能性。

然而,要完全确认他们是否为同一人,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证据。例如,可以通过查找族谱、地方志等资料来了解他们的生平和事迹,以及是否有其他证据表明他们是同一人。这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确认。

到底是不是同人同祖?

宁乡《南塘刘氏族谱》和吉水《南岭粉溪刘氏族谱》中的两个“刘时显”相对照,可以确定吉水粉溪刘氏第17代孙刘时显与宁乡南塘刘氏始迁之祖刘时显是同一个人。

首先,两个“刘时显”名字相同,都是明朝中期的江西吉水人。其次,他们的出生年代也相同,都在正德年间。此外,两个“刘时显”都有迁徙的情况,一个从江西吉水迁入湖南宁乡,一个从江西吉水迁出。同时,通过在吉水多方搜寻刘氏族谱,并没有找到与“粉溪刘氏”的“刘时显”同名和同时代的人。这表明吉水的刘氏族谱中没有其他同名的人,进一步增加了两个“刘时显”是同一个人的可能性。

另外,《宁乡南塘刘氏族谱》中提到“明末八世祖讳宝由豫徙宁乡”,这里的“明末”指的是明嘉靖末年。但是为什么将同样是始迁之祖的刘宝称为八世祖呢?这只能是从江西的前代“始兴之祖”算起的。这篇“行述”是由祚昌的儿子六世祖之铤于清康熙年间撰写的,当时由于遭到战火和离乱,旧谱已荡然无存,或只有个别残页,虽然对始祖时显的出生地及生卒年不清楚,对时显以上的江西吉水的先祖也一概不知,但是对同样是始迁之祖的二代祖刘宝,却根据前辈所说,或根据残谱记载,认定刘宝是八世祖。这说明从江西吉水迁入宁乡的刘氏家族中的二代祖刘宝被称为八世祖,而从江西吉水迁出的刘氏家族中的二代祖刘时显也被称为八世祖。这也进一步证明两个“刘时显”是同一个人。

最后,在吉水粉溪刘氏的边溪派世系中,棕安公父子为边溪刘氏的始迁之祖,棕安公父子为粉溪刘氏的第11和12世祖,也是边溪刘氏的第1、2世祖。从棕安公父子到刘宝正好是第八世,这也进一步证明江西吉水粉溪刘氏第17代祖的刘时显和宁乡南塘刘氏的始祖刘时显是同一个人。

因此,根据以上证据可以确定,宁乡《南塘刘氏族谱》和吉水《南岭粉溪刘氏族谱》中的两个“刘时显”是同一个人。

刘时显的始兴之祖的问题?

南塘刘氏族谱和粉溪刘氏族谱中关于刘时显的始兴之祖的问题。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1. 战乱对谱牒的影响: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和清兵入关后的抵抗战争导致吉水南岭和宁乡南塘地区的社会动荡,家牒荡如,甚至人丁也所剩无几。因此,对于南塘刘氏族谱和粉溪刘氏族谱中的谱牒信息,很难确定其真实性。

  2. 修谱时间和资料收集:南塘刘氏族谱初修于清康熙60年(1721年),由于战乱和社会动荡,自时显始迁至南塘后,已经有八代,即自明代中期至清朝早期近二百年没有修谱了。在这种情况下,整理自时显以下的八代世系已经不容易,搜寻当代各派后裔的工作无疑又十分繁重,所以更无暇顾及远在江西吉水的始兴之祖了。

  3. 粉溪刘氏族谱的修纂:粉溪刘氏族谱初修到了乾隆30年(1765年),比南塘刘氏族谱重修的起始时间还要迟。而当时由粉溪分迁到边溪的忠俊公一派还没有搜寻整理纳入到粉溪总谱中来。直到清道光22年(1842年),南岭粉溪刘氏重修族谱时,才把边溪派的世系纳入进来。

  4. 刘时显的兄弟后代:除了时显以外,时显的哥哥鸿遥只繁衍到孙子一代就全部外迁了;和时显一样,时显的弟弟邦显仅仅繁衍到儿子一代就全部外迁了。这说明,吉水粉溪刘氏的边溪派庆连公一支,早在明代中期的第八代和第九代就全部迁徙到外地去了。自此以后的世系根本无人知晓。

因此,南塘刘氏族谱在初修和重修时,即使派人去江西吉水调查了,也根本无法找到刘时显上辈的有关线索。而到了同治10年(1871年)和民国25年(1936年)的续修,由于户口日多,派系繁衍,搜集资料和编修的任务也越来越大,更无暇去寻根问祖,而只是在前谱的基础上扩充续修而已。所以,《南塘刘氏四修族谱》上的诸多疑团,一直遗存到今天。

宁乡南塘刘氏世系(刘少奇嫡系)的确切分列如下:

今日在看目标:800+
来都来了,就点亮在看

↓↓

刘氏宗亲总会
中华刘氏第一平台,刘氏宗亲总会汇集天下刘氏人。商务合作请+vx:wdef13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