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略论工程师和工程师精神
王楠李伯聪
(中国科学院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049)
DOI:10.3724/j.issn.1674-4969.20240066
引言
1 从研究方法和名实关系谈起
1.1 跨学科研究理论和方法
1.2 名实关系问题
2 现代工程师形成过程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分析
2.1 现代工程师形成过程的经济学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进程和工厂制度的形成
2.2 现代工程师形成过程的社会学分析:工业革命进程中工匠阶层的分化和现代工程师的出现
3 现代工程师:职业、岗位、责任和职业社团
3.1 职业主义视野中的现代工程师:职业、岗位、责任
3.2 现代工程师职业社团和国家工程院的建立
4 工程师的培养、成长、分类分层和社会声望
4.1 工程师的培养和成长
4.2 工程师的横向分类、职能细分和纵向分层
4.3 工程师的社会形象、社会定位悖论和社会声望
5 工程师精神及其内涵
5.1 工程师精神概念的提出
5.2 工程师精神的基本内涵和表现
6 结论
脚注
1. 莱顿是《工程师的反叛:社会责任与美国工程职业》[8]的作者。
2. 中世纪的基尔特制是一种由职业相同者组成的团体,旨在互助与救济,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社会组织形式,也是人寿保险的雏形。
ARTICLE META
On Engineers and the Spirit of Engineers
Wang NanLi Bocong
(School of Humanities,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6)
引用本文: 王楠,李伯聪.略论工程师和工程师精神[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DOI:10.3724/j.issn.1674-4969.20240066. (Wang Nan,Li Bocong.On Engineers and the Spirit of Engineers[J].Journal of Engineering Studies,DOI:10.3724/j.issn.1674-4969.20240066.)
作者简介:王楠(1979—),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工程哲学、工程社会学。
作者简介:李伯聪(1941—),男,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工程哲学。E-mail: libocong@uc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