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闻和他的书印

文摘   2024-11-15 15:50   广东  

刘一闻和他的书印


文/郑伟平





在艺术上,刘一闻是个"想入非非"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谁放弃了"想入非非",谁也同时放弃了登峰造极。人的思想的崇高,在于憧憬未来。青春的活力和奇思妙想并存,博大的情怀与孜孜以求同生。一闻对书法篆刻艺术忘怀得失,因而其作品有着异常强烈的奔腾和跳突。那种纯真的艺术魂魄和独特的个性旋律,猛烈地撞击着我的心。


"稚柳"一印,是一闻的得道之作,他既没有被"高古"的境界所困惑,也没有被"清秀"的境界所陶醉,而是在"浑厚"、"苍范"、"典雅"、"妩媚"、"娟丽"的左邻右舍中独立出"俊逸"的门户。


"萤雪堂"这方印,大概略微闪烁出一闻思想的某些深沉的火焰吧。一闻白文印作的驾轻就熟,并没有挽留住他继续跋涉的
脚步。白文"茧"、"雪"之间的"破击",有讳前人"破击"之常规(常见的是字内"破击",以此不致发生字外的歧义),通过处理,勾勒出"壮士诀别","情侣相依"的感人景象。


"凡物必有可观"印,就印文内容而言,有着与黄士陵"万物过眼即为我有"相平衡的见地。我想,这也许就是一闻艺术心得的凝聚,同时也是"印外求印"的佐证。一切在艺术领域里堪称开宗列派的作家,其作品并不因为其本身的古意,而是合理地吸取了古人的精华,并以此作为法则,独立出自家的面目。诚然,要使其作品在"无古"中"见古"、"有古",这还需要手力、眼力、脑力的并驾齐驱。


再如"倩若"一印与一闻的字联(如图所示)有神形兼备,顾盼回照之感。其实,这也是一闻形象思维的契机所在。历来有所作为的书刻艺术家,都努力使自己的作品在最大限度内统一起来(当然这种统一包括了形式与内容的两个方面),并使其书法、篆刻作品迈开同等有力的步伐。一闻很是自然地做到了这一点。不过我想,如果一闻离开了对绘画、音乐、古典文学诸多方面的涵养,离开了对于现实生活的体验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之思考,也就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收获。


固然,一闻的成功自有他的甘苦,但是,在我看来,他的成功更多地包括了一闻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创作态度。在我本文行将结束之际,仅就于俚诗一首奉献于一闻和所有热爱艺术的人们:

我想拥抱大海
但大海太美、太宽
要知道
自己只有拥抱树根的天份
那就坚定些吧
深深的根下也是一片大海





(备注:以上图文源自一九八九年元月的《书法博览》杂志)

整理不易,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如觉得不错,大家看完后不妨动动金手指点点赞,点点右下角的“在看”以示支持和鼓励,谢谢大家。[抱拳][抱拳][抱拳][握手][握手][握手]温馨提示:留言和发消息的读者朋友们请文明用语,理性评论,不宜骂人,不宜使用报复性语言和污辱性语言;因本号开通了留言自动精选功能,好听的话和难听的话都会在链接后面的留言区第一时间公开显示出来,读者朋友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总之,留言者文责自负;前贤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大家共勉;同时说明一下,链接中的图片、信息一般来自网络,小编在编辑时已慎之又慎,因水平能力有限,仍不敢百分百去保证图片、信息的完全真实性,究竟是真是假,还请读者们自行判断。[抱拳][抱拳][抱拳][握手][握手][握手]

少有山房
书法艺术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