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文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精准把握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促使教育评价改革落地生根。
学院设有两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为汉语言文学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为艺术设计学专业。学院以中国特色文艺理论为导向,以系统传授知识和提升人文素养为目标,着重夯实理论基础、训练对问题的敏感度、磨砺批评能力、嘉奖应用成果,着力打造具备写作与批评、教学与研究、创意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人才,彰显人才培养的“四个一”目标导向:“一口妙语、一笔好字、一手美文、一身儒雅”。
汉语言文学专业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学这一发展目标,强化教学的中心地位,突显特色发展,充分发挥作为一流专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应有的支撑与示范作用。
立德树人是所有教育工作的主线与灵魂,该专业紧紧抓住立德树人的关键之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思想政治工作从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转变为以所有课堂为主渠道,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着重凸显“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把“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持续推进。在学科布局与专业设置方面,紧跟前沿领域发展动态,及时开展论证、优化调整学科结构与专业设置,构建健全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注重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的特长和发展方向制定并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且根据实际情况对培养方案进行动态评估和适时调整。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重视精品课程工程建设以及专业主干课建设规划,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其中,《高品质的人际沟通》入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国古代文学》是辽宁省精品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国当代文学》入选校百门主干课程。鼓励教师充分学习并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打造一批高质量的“金课”。
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国学院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定期举办国学节、端午节、民间文学戏剧节等文化活动,在沈阳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等地开展现场教学,举办《诗经》主题绘画、古籍实物课堂、制作古籍线装书等多种实践活动,致力于培养传统文化领域的研究型顶尖人才。
重视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效能,将专业知识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最大程度发挥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地方服务中的独特价值和积极作用。借助大创项目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行业精英人才,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曾获国家级金奖)为依托,指导并协助学生进行意识创新和自主创业,凸显文学专业的地方优势,充分发挥本专业在辽宁区域发展中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本专业还注重发挥区域学术交流与引领作用,深入推动地方文艺创作实践,高标准引领辽宁文艺评论事业,致力于实现区域研究与教育优势资源的共享与提升,以文化为主体的智库建设已初见成效。此外,本专业民俗学团队深入参与“非遗”保护工作,在挖掘与保护辽宁“非遗”成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艺术设计学专业育人特色
艺术设计学专业本科教育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实验实践环节,让学生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例如,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专业强调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紧密相连,实验室除承担教学、实验任务外,还为学生提供课外实验、创意及创作服务。
随着学科交叉融合趋势的不断增强,艺术设计学专业本科教育也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文化创意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培养其综合创新能力。
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艺术设计学专业本科教育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小班化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开展学习和实践,培养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能力。
艺术设计学专业本科教育强调文化创意的重要性,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意能力和产业转化能力。例如引导学生聚焦以辽沈地域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创意能力培育,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实验和实践。
艺术设计学专业本科教育积极与产业界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借助企业真实项目的导入和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和创新创业支持,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来源:文学院
编辑:姚佳琪
校审:马雨萌 张凡 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