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向聂荣臻将军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请求:希望能给予他的前妻弗朗西丝一笔经济援助。这一请求让人们对这位伟大医生的私人生活充满了好奇,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白求恩的高尚人格。
白求恩出生于1890年,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个牧师家庭。他在医学领域表现出色,成为了一位杰出的胸外科医生,并在医学研究上取得了显著成就。1938年,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医疗队来到中国,参与抗日战争的医疗救援工作。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救治了无数的八路军伤员,展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白求恩与弗朗西丝·坎贝尔·彭尼的爱情故事始于1923年,他们在英国相识并迅速结婚。婚后,两人在美国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然而,白求恩的不幸感染肺结核,给他们的婚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不让弗朗西丝承受失去丈夫的痛苦,他选择与她离婚。康复后,白求恩重返医学事业,而弗朗西丝则承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尽管两人曾复婚,但由于生活方式的分歧,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分开。
白求恩在中国的抗战岁月里,全身心地投入到医疗工作中。他不仅直接参与战地救援,还致力于改善医疗条件,培养当地的医务人员,甚至创新了许多医疗器械和战救模式,比如发明“药驼子”来提高医疗效率。他的这些努力极大地提升了抗日根据地的医疗水平,挽救了无数生命。
然而,不幸的是,1939年,白求恩在一次手术中感染,病情迅速恶化。在临终前,他回忆起与弗朗西丝的共同时光,感到深深的愧疚和自责。尽管已经离婚,但他依然关心弗朗西丝和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希望能为他们提供一些经济支持,以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于是,他请求聂荣臻将军给予弗朗西丝帮助。这一请求不仅体现了白求恩对前妻和孩子的深厚感情,也展现了他在生命尽头仍然心系他人的高尚品德。
白求恩于1939年11月12日去世,享年49岁。他的去世令无数人扼腕叹息。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德,称赞他是一个高尚、纯粹、有道德的人。白求恩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在中加两国的历史上留下一段不朽的传奇。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医生,更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国际主义战士。
白求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最大的成就,或许不是他所获得的荣誉和地位,而是他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无论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还是在个人生活的波折中,白求恩始终坚持不懈地为他人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他的临终请求,是对他一生信仰和追求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人类友爱和责任的深刻诠释。通过他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一种超越国界的精神力量,一种不分种族、不分国籍的人道主义关怀。
白求恩的精神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他的事迹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世界的和平与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