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我的公众微信号“厦门郑启五”发了几十篇回望半个世纪前厦门知青生活的纪实散文,厦门大元路“老字号赖厝埕扁食”黄老板看了之后,写了一段留言,先是把我逗笑了,随即忍不住热泪长流!我把他真实真切的文字一字不拉珍存在这里,让历史大声地告诉今天与未来:
“我大姐、大哥都是1969年下乡到武平县象洞公社洋贝大队的,记得我9岁时到火车站和全家人(妈妈没有去,爸爸怕妈妈伤心)去送他们,那场景我永远记得。
“家穷的我光着脚跑去厦门港冷冻厂去等着工厂倒出来的海蛏壳,在堆积如山的海蛏壳里捡拾厂里漏掉的海蛏,拿回家晒干寄到武平,每天最多拾一斤,全家人都不许吃。
“母亲听到有人要去武平,就与我连夜炒面茶,一人烧柴火,一个炒,互相轮流,面茶炒好了,再炒巴浪鱼松,看着这两样美食我口水直流,心想长大后我也要上山下乡……”
为了面茶与鱼松,就馋馋想去下乡,童心与童真,跃然纸上,文字揪心的能量与活力,在于细节的真实而不在于华丽,面茶与鱼松,活脱脱展示了当年厦门平凡人家的亲情与母爱!
遥想当年,1969年以及此后漫漫若干年,成千上万的厦门母亲一个心眼地为远在闽西深山的子女炒面茶,炒鱼松,晒巴浪鱼,晒虾米,自己却千方百计省吃俭用,即将托寄前,我妈还把家里残存的一点猪油渣,也抠进包裹袋里……
想到这里,我看到了自己的母亲,忍不住热泪长流……55年了,55年的往事历历在目……写不下去了,真的写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