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就不会错过,更多精彩内容啦~
"同志们,大环境不好,公司要降本增效,希望大家能理解......"
某央企部门会议上,领导慷慨激昂地讲着"形势",台下的小张却心如明镜:这一波"降本",又该轮到我们普通员工了。
果不其然,会议结束后,新政策出台:
绩效工资降30% 项目奖金取消 加班费压缩 岗位合并
"你看,高管年薪几百万不动,中层各有靠山站队,最后'降本增效'的重担,又压在了我们这些普通员工身上。"老王无奈地说。
一、降本增效的"双标"
"降本增效"这个词,听起来多么冠冕堂皇。可仔细一看,分明是一把尺子、两个标准。
1. 高管是"定海神针"
年薪几百万不动,说是"稳定军心" 福利照发不误,说是"留住人才" 职位岿然不动,说是"顶梁柱" 责任轻描淡写,说是"大局为重"
2. 中层都是"好牌手"
有的是老领导提拔的,动不得 有的是太子党,惹不起 有的是派系代表,碰不得 反正各有各的靠山,各有各的玩法
3. 基层成了"替罪羊"
工资降,说是"共度难关" 岗位并,说是"提高效率" 加班多,说是"艰苦奋斗" 待遇差,说要"知足感恩"
"减负'减'到基层,节流'节'到员工,这就是央企特色的降本增效。"老王说。
二、基层的三重困境
说好的"降本增效",怎么感觉是在把基层员工往绝路上逼?
1. 待遇在"滑铁卢"
看看小张的工资条:
基本工资:"只降30%,已经手下留情了" 绩效奖金:"今年效益不好,大家要理解" 项目提成:"要为公司节约成本" 加班补贴:"要与时俱进,别太计较"
最讽刺的是,领导还说"你看隔壁部门降得更多,我们算照顾你们了" 。
2. 工作量在"集中营"
人减了,活儿更多了:
原来3个人的岗位,现在1个人干 原来8小时的工作,变成12小时起步 原来周末双休,现在"保持手机畅通" 原来分工明确,现在"跨岗协同"
"人力资源优化,优化的是基层;工作任务加码,加码到基层。"
3. 还要学会"感恩"
最让人无语的是,干的多了、拿的少了,还要时刻表现出"知足感恩":
开会要表态:"感谢公司给机会" 述职要强调:"感恩遇到好领导" 检讨要反思:"是我们效率不够高" 谈心要保证:"一定更加努力工作"
"现在的央企,不光要你的命,还要你的心。"老李叹了口气。
三、深层次问题
问题出在哪儿?层层加码、层层加压,为什么最后都砸在基层头上?
1. 责任错位的"甩锅术"
但凡业绩不好:
高管说:"中层执行不力" 中层说:"基层不够努力" 最后都是:"都是员工不行"
高管年薪几百万,倒成了甩锅的高手。中层人浮于事,却变成了推责的能手。亏损千万不用担责,基层多花一张纸就要挨批。
2. 扭曲的"逻辑链"
"大环境不好"→要降本→裁员减薪 "效率不高"→要增效→基层加班 "成本太高"→要节流→砍福利 "竞争激烈"→要转型→员工背锅
"好事都是领导的功劳,坏事都是员工的责任,这就是央企的逻辑。"
3. 恶性循环的"怪圈"
结果呢?
有能力的人走了:"干不如不干" 有想法的人累了:"说不如不说" 有干劲的人怕了:"拼不如不拼" 最后剩下的都是:"混一天算一天"
说到底,央企的降本增效,压根就没找对"病灶" 。
该动的人动不了:
高管是"顶梁柱",不能动 中层有"靠山",不敢动 关系户有"背景",不好动
不该动的人却在逼走:
业务骨干在离职 技术人才在跳槽 基层新人不来了
这不是降本增效,这是在自断活路。
等到真正有能力的人都走光了,留下一群**只会表忠心不会干实事的"应声虫"**,到那时:
创新没人干了 技术没人搞了 项目没人做了
最讽刺的是,等到那时,领导们还会说:"看,都是裁员裁错了,都是基层员工不行" 。
这样的央企,不是在降本增效,而是在自食恶果。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