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医生专栏】喻东山:青少年抑郁双相的特征和治疗要点

健康   2024-11-09 00:28   北京  


为什么十三四岁以及十七岁左右是发病高峰期?

以我的经验看,确实存在这种现象。

十三四岁,正值快要中考的年龄段,17岁则是面临高考,这两次发病高峰和外界压力是明显有关系的。

第二,则是因为青春期,也就是13-19岁这个年龄段,神经系统迅速发育。很多家长感觉,自己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更懂事,更能体贴他人,而另一放方面也会更加叛逆,更爱质疑,这些都是大脑迅速发育的体现,相比过去的大脑,在迅速翻新,翻新的速度比过去和之后的年龄段都要快。除了迅速发育,青少年也会通过学习、实践接受很多的新知识,新刺激。

这些因素,对于大脑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应激,这种情况下,人的大脑和精神世界的内在缺陷就会暴露出来,于是,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就成为抑郁的高发群体。

比如,当电影散场的时候,所有观众纷纷离开电影院,你想不走都不行,而且走得慢一点就会摔倒、落后。

而一旦落后了,就会遭遇老师、家长的斥责,毕竟他们不可能第一时间知道青少年出了问题,于是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压力,进一步加剧了已经存在于精神世界内的缺陷,于是抑郁就爆发了。

又好比,一个人如果腿瘸,可能在走路的时候看不出来,跑步的时候就能看出来了,青春期大脑的发育就是这样。

一般认为,青少年发病越早,说明精神系统内部的缺陷越严重,预后就越差。预后差的表现在于,首先,难以治好;第二,易复发。第三,在表现为抑郁的情况下,属于双相的可能性就约到。特别是,对于18岁以下的青少年患者,如果表现抑郁发作,都要考虑实际上是双相的可能性。

在实际就诊过程中,医生经常会主动问,你有没有之前有过度亢奋,话多,乱花钱,精力过剩,睡眠过少,自我评价的增高,这些都属于躁狂的症状。


即使暂时没有这些躁狂症状,我们也会开一点碳酸锂,以防躁狂的发作,此外对于易诱发躁狂的叫帕罗西丁、文拉法辛、杜罗西丁等药物,也是谨慎使用,倾向于使用艾斯西酞普兰、舍曲林,以及心境稳定剂等药物。

事实上,相比双相转躁,医生更担心的是由抑郁转化为合型抑郁。所谓混合型抑郁,情绪低落的同时,却又脾气暴躁、胆大,这些患者自杀的风险比单纯抑郁以及典型的躁狂都要更高。

除此之外,根据科学研究,女性单氧化酶的含量相比男性是偏高的,而单氧化酶再体内会加速降解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也就更容易导致这些神经递质在躯体里面的量就少,也就更容易导致抑郁,这可能是女性更容易有抑郁的一个原因。

青少年抑郁有哪些早期的苗头和信号?

很多家长都回忆说,在孩子正式确诊前一段前一段时间,有的孩子会说自己不舒服,想找心理咨询,家长拒绝:“看什么心理咨询,好好读书!”但实际上,孩子开始抑郁的时间会更早。

例如,孩子上小学以前,会忽然说,人都会死,会永远从这个世界消失,好害怕。虽然这种死亡的焦虑属于正常,但如果因此害怕到六神无主,这样过度的焦虑,可能就属于危险的信号了。

还有就是强迫症状,有的孩子上学前会反复地检查书包,明天有语文课、数学课、书法课,课本都要带上,和前面一样虽然普通人有时候也会有点强迫,但如果检查半小时、一个小时,都不能放心,这就不正常了。

这时孩子的情况未必严重到上不了学,在家长的强行“开导”下或许可以暂时压制住这些症状,但是最终迟早还会爆发。

第三是躯体症状,躯体症状最常见的,就是头疼、肚子疼。很多孩子上学之后就经常说“头疼”,既然头疼就去看就去神经内科,检查后说没问题,开一点治头痛的药,却依然无法缓解。而且这个头疼是做功课时头疼,不做功课就不疼。肚子疼也是一样,上学就拉肚子,不上学就不拉肚子。

其他出现过的,还有乱花钱,比如小学五六年级要买圆珠笔,正常是就一次买一两盒,可有的孩子却买一抽屉的圆珠笔,还一定要买最贵的那一款。

对于医生来说,这样尽可能往前追溯的意义在于,正如前面所说,越早发病,双相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能够通过这些迹象认为可能很早就发病,那么医生就越可以对转躁防患于未然。

以上是抑郁发作的早期征兆,那么,抑郁发作前夕的明显症状就是学习能力下降。有的青少年本来成绩就不高,到发病前就完全跟不上进度了。

也有的青少年本来成绩很好,是公认的好学生,在老师家长的追捧下,为了维持这个形象而拼命努力,然而到了中考高前夕,同学们都开始加强努力;或者小升、初升高,来到比原来更好的学校,发现身边的同学都一样优秀,甚至更优秀,他们唯有进一步压榨自己的休息时间来保持优势。然而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他们逐渐精疲力尽,即使再努力也难以取得进步,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往后退缩,成绩忽然掉下来然后才会发现他们的情况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怎样判断青少年双相转躁?

躁狂一定会导致易激惹,但易激惹不一定是躁狂。

事实上,很多疾病有易激惹的症状,例如失眠后的第二天脾气就会暴躁;甚至抑郁共病焦虑的患者,因为怕这怕那,如果不小心触碰到患者的痛点,脾气也大。

什么样的易激惹更有可能属于双相躁狂症状呢?

事实上,易激惹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被动的。简单举个例子,一个人不肯起床,强行给拽出来;或者在玩游戏,忽然把网线拔了,因为这些情况而暴怒,未必是躁狂,因为正常也这种情况下也会生气。

然而,可能是躁狂的情况属于,比如说,家长正在通话,说话的声音不大,这时孩子听到后就忽然变得暴躁,对家长说,“给我滚出去打!”甚至在家里看电视打开声音也不行,只能把声音完全关闭。这些情况是由于患者对听觉过度敏感,这可能是躁狂的体现。

这种情况下,医生除了碳酸锂、丙戊酸钠,还可以再加上利培酮等药物压制脾气,这种脾气不仅对家人,对患者自身的破坏性也是很严重的。

还有很多家长反映的,孩子在玩游戏、刷短视频时可能会忽然会大笑、大声喊叫,担心这是不是转躁。这要分情况。

如果孩子本来是正常上学,抑郁之后只爱打游戏,这种情况下,即使情绪很亢奋,也不属于躁狂,因为他们的底子依然是郁,在郁的基础上有躁狂的表现,是典型的一种混合型忧郁。

因为,如果是典型的躁狂,孩子的动力会有全面的提升,比如要看好多书,想出国留学,在各种场合话都很多,很亢奋。如果只在游戏方面有很强的好胜心,就不属于典型的躁狂。

还有家长说,很多青少年会抓住机会,去抱怨父母,仿佛“翻旧账”一样,有的父母会觉得孩子可能转躁了。

而实际情况可能复杂得多。第一种可能是混合型躁狂。对于青少年患者来说,躁狂是一种“愉悦”的体验,而青少年看似话多、亢奋,可讲的全是过去的一些不愉快的事,这在医学生可能属于“心绪不良性型躁狂”。

也可能属于混合型抑郁,典型抑郁的患者,在心绪不良的状况下,通常会把痛苦憋在心里,而滔滔不绝地把“翻旧账”,就属于混合型抑郁。

无论是混合型抑郁还是混合型躁狂,都会尽量少用或不用抗抑郁药,要优先针对混合型抑郁中躁狂成分(不同于双相躁狂)。

青少年动力不足“躺平”怎么应对?

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抑制减退”,例如,定的目标是这么高,正常人能做到,患者本人只看能力也可以做到,可是因为心理原因做不到。

个人认为,只能根据你自己现在的能力,去设定目标,不然只能自寻烦恼。这跟为身体上的疾病,比如肝炎,每天只能高效地学习、工作一个小时是一样的,既然生病了,认知能力、意志力都减退了,这是抑郁症的客观现实,就只能去服气,

事实上,踏入社会就可以知道,我们先前给自己的些梦想,几乎全都会被现实所粉碎。

所以,我们要克服一种思维模式,“全或无”,要么全部做到,打100分,要么完全做不到,打0分。如果固化于这种思维模式,几乎全都是往0分这个方向去的。

你的你可以把你的期望值去调整,比如你可以调整到60分、可以调整到70分,如果确实可以做到,那么这个目标值得努力。

当然,如果感觉自己能完成的目标只有20分、30分,这个确实和0分的差别不那么大,这种情况下换一个目标是更好的选择。

封面图源:Pexels


作者简介:
喻东山
南京脑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著有《给他想要的陪伴》、《理解才能更好地陪伴》、《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精神病症状学》




喻东山专栏



抑郁症的病因与症状
青少年晚睡晚起,怎么办?
青少年拒绝就医,怎么办?
如何判断药物疗效以及何时减药
双相发作的机理及常见的治疗药物
典型与非典型的双相躁狂症状
为什么抑郁康复后依然健忘、难以集中注意?
双相会不会发展为精神分裂症?
一日氯氮平,就终生氯氮平吗?
抑郁、双相患者如何对待婚恋、生育问题
家庭陪伴是患者康复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喻东山谈双相:治疗和转归
喻东山谈双相:诊断和症状
喻东山谈精神疾病诊断与用药
精神疾病患者如何对待停药?
女性精神疾病患者能否带药怀孕?
人格解体是怎么一回事?
如何处理焦虑的躯体化症状?
家属如何对待双相躁狂患者?
哪些病人家属易与医生发生冲突?
抑郁时不宜独立做出重大决定
情感缺失怎么办?
中学生抑郁情绪需要认真对待
从意识角度,看梦境稀奇古怪的事情

混合性抑郁,你听说过吗?


本文整理自2024年10月精神卫生日主题直播:青少年抑郁的特征和治疗要点,点击看回放。

编辑整理:瑞宽


关注渡过,倾听患者心声,了解精神健康知识,寻找更多帮助



渡过
抑郁科普平台 抑郁患者康复社区 青少年抑郁完整解决方案平台 知行合一 自渡渡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