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加快构建新型调度体系

百科   2024-11-03 20:11   北京  

电力调度运行控制是电力系统稳定的中枢,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发展需要,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网稳定工作会议暨2024年第四季度工作会议对加快构建新型调度体系作出部署,提出要发挥体制优势,加快构建安全主动防御、运行主配协同、资源市场配置、技术数智赋能、管理精益高效的新型调度体系,提高驾驭新型电力系统、保障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行业坚持符合国情的电网管理体制,建立了协同高效的稳定管理体系。在电力调度运行控制方面,建立了五级调度管理体系,全网统一制定稳定管理措施、安排系统运行方式,由“分省分区平衡”模式,发展到“以省为基础、全网统一平衡”模式,一盘棋统筹电力电量平衡和系统稳定,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目前,国家电网已建成“16直19交”35项特高压工程,形成以特高压和超高压为骨干网架、区域间交直流混联的大电网格局,并网装机、输电线路长度、变电容量、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均居世界首位。“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深入推进,新能源迅猛发展,网络结构混合多元,分布式新能源、电动汽车、储能、有源网络快速发展大量接入,促使电力系统稳定特性发生深刻变化、控制复杂程度不断提升。新形势下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工作对调度运行控制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我们加快构建新型调度体系,更好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要优化各级调度职责,加强核心能力建设。面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全面加强各级调度核心能力和关键业务建设。针对性提高国调、网调、省调稳定分析水平和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的建设管理能力。全面加强各级调度机构的新能源和储能调度管理、自动化管理、调度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要完善调度运行体系,加快调度系统认知、安全防御、能源平衡、协同控制四大运行体系转型升级。在系统认知上,常态化开展全电磁暂态仿真分析,加强在线安全分析,加快人工智能在方式计算中深度应用。在安全防御上,强化主动支撑、广域协同、在线监视,筑牢电网安全和网络安全防线。在能源平衡上,全面提升气象环境、一次能源和源网荷储各要素统筹能力,利用市场化手段实现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在协同控制上,适应新能源、新业态快速发展,强化主配协同,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管控能力。

向“新”发力,以“新”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正加快推进,近期新版《国家电网调度控制管理规程》已开始执行。公司上下要守正创新、主动作为,积极应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挑战,加快构建新型调度体系,进一步提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在保障电力供应、推动能源转型、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下一步,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将如何建设新型调度体系?

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董昱:国调中心统筹制订了新型调度体系建设方案,组织实施电网安全、网络安全、电力保供、能源转型、市场建设、运行协同、技术创新、自主可控、管理提升、队伍建设等10方面36项重点举措。统筹各要素保障,不断强化科技、装备、管理、队伍四方面支撑。

一是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原创技术研究,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加强“大云物移智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电力技术融合创新。完善高比例电力电子化系统平衡与稳定理论,加快大电网电磁暂态高性能仿真、在线分析决策、构网型安全支撑、海量异构资源协调控制、跨流域水电与风光储协同调度等关键技术攻关。

二是强化装备支撑。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现代产业链调度支链,建设新型调度控制系统,推广新一代变电站二次系统,构建高可靠的一体化通信网,推动调度装备升级换代,实现调度装备技术体系由基础保障向创新引领的转变。

三是强化管理支撑。结合电网特性变化,优化五级调度职责定位,完善调度范围划分,强化网调对区域交流主网的安全管理,强化省调主配协同管理和源网荷储平衡能力,强化地县(配)调有源配网运行管理。健全核心业务纵向贯通、横向协同机制,强化安全与合规内控,健全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控制标准体系,提高调度管理质效。

四是强化队伍支撑。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工作与电网调控融入融合,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和业务需求,统筹推进稳定分析等专业队伍建设,加强支撑运维力量。建设学习型组织,强化学习培训、交叉培养和东西帮扶,提升调度系统专业素质和履职能力。

按照“两步走”分阶段开展建设,第一阶段2025~2027年,初步建成新型调度体系;第二阶段2028~2030年,基本建成新型调度体系。

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 推动智慧化调度体系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国荣

  2023年,中央深改委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强调优化电网调度管理,发挥电网企业平台作用。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印发了《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对智慧化调度体系建设进行部署,对提升智慧化调度能力和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经济、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电力系统深刻变化,亟需调度智慧升级

  在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电源构成、电网形态、负荷特性发生持续而深刻的变化,对电网运行产生深远影响。电源构成由以化石能源发电为主导,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转变,“十四五”以来,我国新能源装机大幅增长,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和分布式新能源快速发展,系统潮流波动性、不确定性大幅增加。电网形态由“输配用”单向逐级输电电网向多元双向混合层次结构网络转变,大电网送受端、交直流、高低压电网耦合更加紧密,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运行方式更加复杂。负荷特性由刚性、纯消费型,向柔性、产消型转变,各类新型并网主体不断涌现,负荷尖峰化、配电网有源化特征明显。

  调度是电力系统运行指挥中枢,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电力法》和《电网调度管理条例》,调度系统负责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电网运行。面对转型期电力系统“双高”特征凸显、转动惯量水平下降、灵活调节资源不足、平衡模式变化带来的安全、保供和消纳等难题,亟需推动调度体系管理变革和技术创新,提升新型电力系统调度控制能力。《行动方案》针对以上问题,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提出了建设智慧化调度体系的解决思路,是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举措。

  二、适应新业态发展,推动调度管理创新

  分布式新能源、新型储能、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各类新业态不断涌现、快速发展,成为调度管理创新的重点领域。《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创新主配微网协同的有源配电网调度模式。要深化各类新业态研究,推动健全并网技术标准、调度管理规范和市场交易机制,强化分布式资源管控能力。适应配电网有源化特征,健全主配网稳定管理、电力平衡、故障处置等调度核心业务统筹协调机制,实现大电网和配电网高效协同运行、资源统一调配,提升配电网层面就地平衡能力和对主网的主动支撑能力。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逐步形成,市场化电力生产组织模式逐步建立。《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做好调度与电力市场的衔接。一方面,要加快现货市场全面建设,规范健全辅助服务市场体系,完善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灵活、高效、便捷互动的市场设计,健全“中长期为基础、现货市场余缺调剂、应急调度救急”的市场化资源配置模式,充分发挥电能量的时空价值和灵活调节资源的市场价值,促进电力资源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另一方面,要完善各级调度与各类市场衔接机制,推动电力生产组织由传统计划模式向市场模式转变,完善市场运行评估和风险防范体系,保障电力市场安全高效运营。

  三、适应新技术发展,加强调度技术创新

  调度是技术密集型专业,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面临电网特性精准认知、海量异构资源协同控制、新型复杂故障防御等多项技术难题。同时,“大云物移智链”等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也为调控技术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行动方案》强调要加强研究调度关键技术等内容,加快新型调度控制技术应用。一方面,要推动调控领域科技攻关,强化前瞻性基础理论研究,攻克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机理。深化关键技术研究,做好电磁暂态仿真、新型主体安全控制、多层级平衡模式构建、煤电与新能源发电协调、新能源与负荷预测、未来态分析决策等重点科技攻关与试点应用,提升电网运行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要推动调度技术装备升级换代,推动电力技术与先进信息通信技术融合,构建全景感知、全网监视、全局分析、智能决策、协同控制、主配一体的新型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健全“光纤专网+无线虚拟专网+HPLC”配电通信网络,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控制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配电网可观、可测、可控、可调,支撑海量分布式电源、可调节负荷、新型储能等调控需求。

政策解读丨着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调度体系

着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调度体系

——《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解读

孙大雁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举措。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源网荷储各环节发生系统性变革,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面临更高要求,电网调度的智能化水平亟须进一步提升。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针对性提出相关工作要求,对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电网调度智能化水平,进而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和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把握《指导意见》工作要求

  《指导意见》针对加强调峰能力建设、推进储能能力建设、推动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强化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保障四方面工作,提出16项工作任务,涵盖源网荷储各个环节,涉及风光水火等多类电源,聚焦电力系统智能化调度水平,同时对完善市场、价格机制和管理体系提出相关工作要求,为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明确了“一揽子”指导思想,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工作安排。

  一是加强调峰能力建设。各类调峰资源是满足新型电力系统调节需求的物质基础。新能源发电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地域越小,新能源发电随机波动的概率与幅度越大。开展风光水火储多品种电源一体化协同控制,统筹优化全网总体稀缺的调峰能力,特别是流域水风光、沙戈荒等大基地内配套建设的优质调节电源,通过市场化方式对各类调峰资源进行充分调动,可以有效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要统筹各类调峰资源的规模和布局,实现调峰能力满足电力系统调节需要并留有合理裕度。推动存量机组灵活性改造应改尽改。全面推动需求侧资源参与电力系统调峰,充分挖掘需求侧调节潜力。

  二是推进储能能力建设。各类储能资源是满足新型电力系统调节需求的重要手段。要合理布局、科学有序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积极发挥抽水蓄能电站调节作用。推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新型储能建设,优化新型储能运行。针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合理规划建设配套储能并充分发挥调节能力。合理配置用户侧储能,提升供电可靠性和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推动电动汽车参与电力系统调节,挖掘用户侧灵活调节能力。推动储电、储热、储冷、储氢等多类型新型储能技术协调发展和优化配置,满足能源系统多场景应用需求。

  三是推动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大电网是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发挥调峰储能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大电网智能化调度,可以发挥大电网优势,协同送受端的用电特性差异和不同类型电源的出力特性差异,提升全网调节能力。要推进新型电力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建设,实现海量资源的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提升源网荷储协同互动能力。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应用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做好网络安全风险防范。要提升大电网跨省跨区协调调度能力,加强电网灵活调度能力建设,实现更大范围的电力供需平衡和新能源消纳,提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要健全新型配电网调度运行机制,探索多能源品种和源网荷储协同调度机制。

  四是强化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保障。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原则,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合理配置和优化调用的长效保障机制。要积极推动各类调节资源参与电力市场,完善多层次市场衔接机制,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优化辅助服务市场设计,合理分摊辅助服务费用,实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要建立健全促进调峰储能资源发展的价格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各类资源参与系统调节。要建立完善管理体系,加强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建设。

扎实推进《指导意见》落实落地

  《指导意见》涉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源网荷储多类资源,覆盖规划、建设、运行多个环节,包含市场、价格、管理等多方面机制,关系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协同,内容丰富、耦合紧密,在执行中既要系统谋划、统筹兼顾,也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问题着力推动解决。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将服务国家能源电力发展大局,认真落实《指导意见》要求,按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的相关部署安排,细化工作方案、加快工作推动、抓好落地落实,发挥全网统一调度优势,做好各类电源主体并网接入,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安全、可靠、绿色的电力供应,同时积极开展关键问题研究,为政府进一步研究制定政策建言献策。

  一是着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调度体系。系统分析新型电力系统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电网调度面临的新要求、新挑战,聚焦电网运行难点,提升调度管理水平,增强调度技术手段,做好新型电力系统调度体系建设。以电网安全、电力保供、助力转型、服务发展、技术创新等关键业务为抓手,提升电力系统驾驭能力,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服务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国家电网公司“一体四翼”高质量发展。健全完善调度运行机制,优化调度各类调峰储能资源能力,助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

  二是着力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遵循电力运行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适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要求,优化电力市场总体设计,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引导国家市场、区域市场、省(区、市)市场协同建设运行。完善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功能,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持续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和推动中长期市场建设,积极培育多元竞争的市场主体。健全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交易机制,规范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完善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市场机制,推动新能源参与市场,健全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机制。

  三是着力建设新一代电力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实现数字技术与电力技术融合创新,“电力+算力”深度结合,覆盖源网荷储各环节、发输变配用全过程、产业链上下游。有效支撑多能协同互补、源网荷储互动、多网融合互联,实现运行状态全景监测、海量资源精准控制,提高电网安全性、适应性、互动性、灵活性。夯实电网数字化水平,实现数据的高效汇聚和有序管理,支撑电网业务高效运转。用好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适应电力系统运行特点,满足电网调度的高可靠性、高安全性要求,提升电网智能化调度水平。(作者单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2024年专利、论文、软著咨询

电网智囊团
运用互联网技术,基于大智云物移网罗尽可能多的高水平专家进行跨时空、跨行业、跨地域交流,研究国内外发展趋势,预测预判,传递知识,在电网科技战略、规划、政策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打造创新引领、国家倚重、社会信任、国际知名的高端集体脑电网智囊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