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上井冈山:主席一生最伟大的时刻,没有他就没有中国革命今天

文摘   2024-08-19 22:53   天津  

前言

1965年5月22日至29日,在时隔三十八年后,毛主席再次登上了井冈山:“没有井冈山过去艰苦卓绝的奋斗,就不会有今天革命的胜利,人民江山是用无数生命换来的。” 要知道除了井冈山以外,毛主席在瑞金和延安也生活过很长时间,但上述两个地方主席离开后就再也没回来过,唯有井冈山主席却是始终不忘,由此可见井冈山在主席心中的重要地位。历史早已证明,如果没有井冈山,没有毛主席,近代中国将继续在黑暗中徘徊,而井冈山却点亮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毛主席的指挥下,最终于全国形成燎原之势……

上井冈山:毛主席在危难之际的力挽狂澜

尽管在1927年8月1日,由周总理,贺龙,朱德,叶挺和刘伯承等人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但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南昌起义仍有很多历史局限性,包括依旧打着国民革命军和国民党左派旗号,以及寄希望于南下广东重建大本营,国民政府和发起二次北伐,因此南昌起义最终是以失败告终。

直到同年9月9日,由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首次打出工农革命军这一属于中国共产党自己的旗帜,不过随着攻打长沙的失败,主席并没有继续教条地执行中央的决策,而是随机应变在文家市对起义部队进行整编,并作出上山打游击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定。

之所以会选择上井冈山,1965年毛主席是这样和井冈山管理局的干部说道:“ 井冈山是个好山寨,它与湘粤赣交界,周围五百里全是悬崖峭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山上有袁文才王佐绿林好汉武装,周边六县农民运动活跃,群众基础好。”

从交心改造袁王武装到六项注意:是毛主席为军队加上人民二字殊荣

1927年底,虽然毛主席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了井冈山,但彼时山上环境还比较复杂,由袁文才王佐指挥的农民自卫军尽管是打着杀富济贫,同土豪地主作斗争的旗号,可是他们军纪涣散,沾染着严重的不良风气,与此同时工农革命军中也存在着旧军队一些败坏的作风,而袁王两人更对工农革命军存有很大的警惕甚至一定的敌意,这些都在考验着毛主席的智慧。

而毛主席采取的策略则是以心换心,当主席第一次去见袁文才王佐的时候,对方早就准备好枪以防所谓的不测,但是主席不仅是单刀赴会,而且还向袁王两人赠枪,交谈的时候也不讲那些空洞的大道理,而是询问他们面临的困难并客观分析拿出解决方案。毛主席此举赢得了袁王的好感,他们也开始逐渐放下戒心,王佐将自己在大井的房子让出来给毛主席住,袁文才也协助工农革命军在茅坪建立据点,彻底站稳脚跟。

在毛主席眼中,为了区别工农革命军和国民党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工农革命军不能只会逞一时之勇,而是有自己的信仰,知道为何而战,更知道他们是来自于人民,同人民群众是鱼水关系。这时毛主席发现,在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特务连中,战士个个作风过硬,不但苦练杀敌本领,还在闲暇之余帮助老百姓,同时也非常注重政治学习。而特务连的党代表叫罗荣桓,通过同罗荣桓的接触,两人结下了长达一生的革命友谊,1963年毛主席亲自出席罗荣桓追悼会并三鞠躬,还写了一首七律:“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在此基础上,毛主席除了继续贯彻落实三湾改编确立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外,还正式提出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即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工农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以及说话和气,买卖要公平和损坏东西要赔偿等。后来经过调整,就变成了今日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仅成为改造整编井冈山部队的准则,更是人民军队的基本原则。

1928年2月,经过改造后的袁王武装以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焕然一新的面貌出现,下辖两个营,其中袁文才出任团长兼第一营营长,王佐为副团长兼第二营营长,何长工担任团党代表,贺敏学担任团党委书记。

两个月后,由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也上了井冈山,并在龙江书院同毛主席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经过休整和整编,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正式诞生,由朱德担任军长,陈毅担任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为参谋长,毛主席则出任前委委员,书记,至此毛主席最早的称呼毛委员传遍井冈山,同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进入了全盛时期。

1965年重上井冈山前夕,毛主席多次提到井冈山时期红军的官兵平等和过硬作风,尽管条件异常艰苦,每天伙食只有红米饭和南瓜汤,但全体官兵都抱着解放劳苦大众的崇高理想,就连朱德军长都是亲自来扛扁担运送粮食。根据主席的提议,1965年解放军一度取消军衔制和恢复红军时期的军装,即著名的六五式军装:“ 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

对于袁文才王佐为革命作出的贡献,毛主席没有忘记:“ 袁王都是好同志……我表扬他们对边界的工农运动功莫大焉,” 更亲自去探望袁文才遗孀谢梅香并邀请她参加合影。当时隔三十八年后再次见到毛主席时,谢梅香紧握毛主席的手对着袁文才遗像痛哭:“ 选三,毛委员来看你了,” 面对此情此景,主席也不禁潸然泪下……

打土豪分田地谋解放反封锁:毛主席在井冈山实践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1927年上井冈山以后,毛主席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井冈山超过六成的土地都掌握在地主手中,但农民每年要缴纳的地租竟高达80%,如此一来农民每年根本吃不饱饭,全靠野菜,葛根和高岭土配粗粮来充饥。基于这种惨状,实现耕者有其田刻不容缓,1928年在毛主席的主持下,《井冈山土地法》正式颁布,明确规定地主的土地由苏维埃政府没收后重新分配,无论男女老幼,根据人口和劳动力比例均可平均获得土地,同时每年上缴的公粮不超过三成,其余都归农民自由支配。

当井冈山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以后,生产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他们积极开垦,大修水渠,还自发组织合作社和耕牛队,当自家肚子能填饱后,其余粮食均用以主动支援红军前线。

值得一提的是,《井冈山土地法》还特别指出土地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而这也是毛主席革命一生中的原则和底线。1965年在井冈山上,毛主席是这样对陪同他的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说道:“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变了,中国整个经济体制就会改变……在短期内可能会增加一些粮食,时间长了就会两极分化,贪污盗窃的,投机倒把的富裕起来,讨小老婆,放高利贷,军烈属和五保户就要贫困了,所以不是粮食增产多少的问题,而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

此外在毛主席的支持下,贺子珍贺怡伍若兰康克清等女性革命先驱在井冈山上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妇女解放运动,她们不再裹小脚,废除童养媳和包办婚姻,砸毁所谓节妇烈女祠堂神位,开办妇女学校扫盲和培训劳动技能,还让女性加入苏维埃政府参政议政,并且参加红军,这当中贺子珍更是红军第一位女战士,为井冈山当时的巾帼英雄。

为了打破国民党军对井冈山的经济封锁,在毛主席的指示下,井冈山先后成立了红色纡场,公卖处和竹木委员会,将井冈山的特产竹木和油茶同白区商人进行贸易,然后换回山上急需的粮食,食盐和中草药等物资,而贸易赚来的利润全部用于改善群众生活,确保大家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更重要的是,那时毛主席就认识到井冈山需要有自己的金融货币体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在经济层面受制于国民党和背后列强的问题。1928年5月,井冈山造币厂在上井成立,由专业银匠和造币出身的谢火龙全权负责,谢火龙参照墨西哥鹰洋,设计出了井冈山通用货币工字银元。有了工字银元以后,原先在井冈山流通的国民党货币和其他列强货币全部退出历史舞台,加之又有一套公平的兑换原则,使得白区商人也认工字银元,就这样国民党对井冈山的封锁逐渐被击退。

在回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自力更生的这段历史时,毛主席对张平化说:“ 不能相信帝国主义,因为帝国主义们不会让中国真正富强起来的,美国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都是既合作又排挤,怎么可能允许落后的中国独立发展后来居上……中国搞资本主义只能成为别人的附庸……就要牺牲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违背了共产党的原则宗旨。” 毛主席更希望张平化能做一个见证,将他的心志告诉后人,让大家能持公正的立场来评判。

八角楼上不灭的灯光:毛主席在革命低潮依旧逆流前行

正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1928年6月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突然手持来自省委的指示上井冈山,以一副所谓钦差大臣的做派,强令红四军必须下山,前往湘南开辟根据地,为日后攻打长沙等大城市作准备。尽管毛主席极力反对,但架不住士兵委员会的决定以及杜修经的相逼,最终由朱德,陈毅和王尔琢率领红四军28团和29团下山,虽然一开始一度攻占了郴州,但很快就遭到国民党军范石生部反击,之后在路过宜章时,以宜章籍士兵为主的29团竟一哄而散,只有副营长萧克率领的一个连共200余人继续跟着大部队前进。

而28团更发生了二营营长袁崇全欲率领全营官兵叛逃的事件,为了追回二营,王尔琢不惜亲自前往,结果被叛徒袁崇全开枪打死,令红军折损一员大将。

此时国民党军又趁机对井冈山发起进攻,造成永新,莲花和宁冈先后失守,当地群众遭到还乡团烧杀抢掠,是为八月失败。为了彻底占领井冈山,国民党军还集结了四个团的兵力对山上至高点黄洋界进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危在旦夕。

面对着生死存亡的关头,负责守卫黄洋界的红四军三十一团一营两个连在朱云卿和何挺颖的指挥下,先是坚壁清野,筑起竹钉笆篱和滚木擂石阵,然后架起了迫击炮。虽然前两发炮弹都失灵,但第三发炮弹击中国民党军指挥所,令敌人乱了方寸,只得退兵。“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红军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虽然敌人的这次行动失败了,但经过八月失败后,井冈山上军心一度动摇,有人甚至哀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然而毛主席却不为所动,利用自己在茅坪八角楼住所的油灯,每天挑灯夜战,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雄文,回答了所有人,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同样也是这段低谷期,在袁文才谢梅香夫妇的主持下,贺子珍嫁给了毛主席,她选择在最困难的时候陪伴在毛主席身边,两人在象山庵举办了简单而温馨的婚礼。

面对死难烈士:毛主席之问令人深思

1965年5月底再次离开井冈山的前夕,毛主席是这样谈他的感受:“ 回想起当年创建这块根据地,许多革命志士英才良将献出了生命,卢德铭,何挺穎,王尔琢,张子清,伍中豪……牺牲时他们才二十几岁呀!”

除了毛主席提到的这些烈士外,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面失守后,在小井红军医院养伤的100多名伤员也不幸被俘,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们就是不肯透露任何情报,最后在伤口被酷刑折磨后,全部惨死在国民党军和还乡团的枪口下……

当张平化等人走后,毛主席继续向护士长吴旭君吐露心声:“ 我多次提出问题,他们接受不了,阻力很大,我的话他们可以不听,这不是为我个人,是为将来这个国家这个党改变不改变颜色,走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我现在还活着,他们就这样,要是按照他们的做法,许多先烈们毕生付出的精力就付诸东流了……

2007年电视剧《井冈山》拍摄期间,剧组曾去探访当时已有百岁高龄的杜修经,面对着镜头,杜修经说道毛主席是对的。

而在这部剧的结尾有一段虚构情节,但也却是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那就是毛主席同贺子珍一起登上黄洋界,共同朗诵着主席那充满革命斗志和浪漫情怀的不朽名篇:“ 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

全文完

温哥华的小麦克
往返中加两地的90后华文媒体人,躬耕北美,心系中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