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山随笔
作 者 悟 明
关山余脉从永宁石头山起步,向南入郑河天台山后,沿西南方向过韩店、南坪北山,至二郎山顶徐缓以降,落脉于县城水洛紫荆山。倘若把这条源自关山自东向西蜿蜒盘旋的山脉看作横卧于庄浪大地的一条游龙,那么紫荆山无疑就是龙头了。
你若到过庄浪县城水洛城,就不能不去一趟紫荆山。
自水洛城西大街东行约200米,至东西大街与南北巷子十字路口,再由南巷口崇文路南行约100米,左边突现一个偌大的牌坊门楼,这便是紫荆山山门了。拾级而上,从山门经过,高大帅气的门楼,用“以大见大”的手法,随即给你一个下马威,不经意间收束了你刚才还在蠢蠢欲动的勃勃野心,让你毫无抵抗地放弃了内心的狂妄自大,转而怀着一种恭敬虔诚的心情上山。
跨过牌坊门楼,在前门广场中央矗立一块高约3米、宽约1.5米的石碑。碑阳镌刻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的“紫荆山”三字及署名,碑阴额首篆刻“中华”二字,其下镌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庄浪题紫荆山记”全文。睹物思人,时光一下子穿越到公元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日临近中午,心系百姓疾苦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惦念庄浪人民的脱贫致富,一路风尘仆仆,由平凉过华亭,越关山到水洛,下榻紫荆宾馆,不顾舟车劳顿,即与一众地方官员共商庄浪发展大计,并欣然挥毫题词:“党员带头,战天斗地”,还应县人请求,题写了“紫荆山”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斯人已去,不由让人生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慨叹!可以预见,若干年后,此碑定会身价倍增,坐上紫荆山的“头把交椅”,成为当之无愧的镇山之宝。
越过前门广场,沿着拱形台阶移步而上,迎面就是一道五彩斑斓的重门。重门以上,建有碑林、吴玠吴磷纪念馆、道观寺庙、宋堡等人文景观,这些人文景观与紫荆山独有的山形地貌相得益彰,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令人游目骋怀!倘若站在山下,选择一个极佳的视角仰望,整个紫荆山宛如仙山琼阁,玲珑剔透,令人神往!及至傍晚夜幕降临,金黄色的亮化灯带,把若隐若现的紫荆山勾勒得水墨晕染,美不胜收。
在紫荆山,崇文尚武的水洛人民,自然也没有忘记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在碑林之上的山腰显要位置,专辟一殿,修建了吴玠吴璘纪念馆。纪念馆外观雕梁画栋,气宇轩昂,馆内伫立玠、璘及子拱、挺塑像,陈列大量吴氏生平、战功、遗存等研究资料。遥想当年,作为南宋初年从庄浪水洛走出的平民抗金将领,他们兄弟二人前后转战以川陕为主的西北战场将近四十年,百战御金,以身许国,功勋之著,影响之大,几与岳飞、韩世忠齐名。可惜南宋自开国以降,朝野上下文胜于武的趋势愈演愈烈,由于崇文尚和的主和派不屑一顾以及吴氏后代吴曦叛宋的影响,除正史记载外,野史及小说、话本等一直以来对二吴鲜有推演宣传,造成了吴氏兄弟几近湮没的历史缺憾。好在800多年后的今天,庄浪本土以柳林、王兴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掀起了发掘研究和宣传推介二吴及其吴家军的热潮,他们拂积年之尘封,昭旷代之湮没,补历史之缺憾,已多有建树,眼前这座纪念馆及其碑铭也是最好的佐证。
出了吴玠吴璘纪念馆继续向上爬行,就是密密麻麻的道观寺庙了。紫荆山自古就是儒释道三家的活动场所,从距今1600余年的西秦太初年间始建第一座道观起,经过历代不断修葺,自下而上依山建有子孙宫、财神殿、观音阁、五圣宫、灵官殿、药王洞、文昌楼、无量殿、三皇阁、法主殿、十王殿、玉皇阁、三清殿等道观寺庙,形成了左右逢源前后呼应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群。这些大大小小鳞次栉比的道观寺庙之多之杂,象极了如今全国各地为方便群众办事设置的政务服务中心,它显然没有突出一个统一的主题,也没有经过精心安排,而是神仙聚会似的把各路大神邀于一处,以多元并存的哲学思维阐释着中华文明的三大精髓。在这里,儒、释、道共处,神、仙、人杂居,历史与传说相糅,现世与往生互昭,既入世,亦出世,上山求神拜佛的信士尽可以自行其便各取所需。在这里,你一定会臣服于水洛人民求同存异包容开放的胸襟,你还会从香火最盛的子孙宫和文昌楼,联想到他们对生儿育女和读书求学的热切期盼!
及至山巅休闲广场,没有了步入山门进入道观寺庙的拘谨与压抑,你会陡然生发一种“山高我为峰”的豪迈气概,心情豁然开朗。站在广场北边俯瞰,大片成丛的紫荆树密密麻麻的覆盖了整个坡面,蔚为壮观,正好印证了“紫荆山因山阴遍植紫荆树而得名”的说法。而在南坡仍能看到当年刘沪将军扩筑水洛城的遗址。在距 今900多年的北宋末年,辽与西夏成犄角之势威逼大宋江山,当时水洛一带被西夏占领,对北宋王朝而言,此地属边患地带。就在这种十分不利的形势下,一个名为刘沪的兵马监押临危受命,从外地派遣到水洛戍守边寨,在击溃诈降的西夏氐、羌敌兵收复水洛之后,为巩固胜利成果,在一位姓郑的上司支持下,发动地方民众与驻军一起,组织实施了一项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浩大工程,修筑兼具打通秦渭通衢和御敌安民功效的水洛城。不料工程实施到一半,支持筑城的上司被罢调离,接替的尹姓上司反对筑城,要求立即停止修筑水洛城,并派人代换刘沪。刘沪不受,坚持抗命筑城,惹得尹大人勃然大怒,派人逮捕了刘沪,关进了德顺军狱。此事在当时朝野上下引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波,不仅惊扰了边境,而且大伤了皇朝决策中心的脑筋,一时文臣武将意见相左分庭抗礼,宋王爷也难以决断,酿成了南宋历史上著名的“水洛筑城事”党羽之争。多亏名臣参知政事范仲淹、欧阳修等支持派再三力谏,加之水洛民众向朝庭派来的调查官员下跪请愿,刘沪才得以出狱复职,再筑水洛城,完成了这项浩大工程。在如此凶险艰难的处境下,刘沪做出抗命筑城的抉择并一再付诸实施,需要多大的胸襟、胆识和毅力!他的大义与执着,悲壮与豪情,善良与正直,最终赢得了朝庭的认可和嘉许,在其死后58年为其敕建“忠勇庙”,死后60年又追封“忠烈侯”,宋史还专辟一章为其列传。而他抗命筑城的传奇故事也给水洛城染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让水洛城的后世子孙永远记住了刘沪将军这个名字,感恩戴德的水洛人民为他贴上了“千秋大勇筑洛城,万古精忠标宋史”的标签,并在水洛城生态环境最好的水上公园为其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刘将军纪念馆”。如今刘沪连同他的继任者胞弟刘淳,因其驱逐羌氐、筑城安民的壮举,早已成为世世代代水洛人民的“保护神”,尚享万民朝拜祭祀,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水洛城万人空巷,共祭刘沪、刘淳二位将军。他们由人到神的演化昭示人们一个道理:渺小与伟大只有一步之遥,凡人与神仙并非不可跨越,只要你“心怀百姓有功民社”,你就是老百姓心中最大的“神”!
时间的维度跨入二十一世纪,水洛人民为赓续刘沪筑城精神,传承将军为民情怀,在紫荆山顶,拆除原有堡子的残垣断壁,用大块仿古青砖和现代工艺,新筑了一座像模像样的城堡,取其名曰“宋堡”。暮秋的傍晚,漫步在今人修筑的仿古城墙上,仿佛看到刘沪将军冷峻地俯视着紫荆山下洛河两岸东西南北肆意疯长的高楼大厦,望着以紫荆山为中心一圈一圈涟漪状辐射扩张的灯火阑珊的水洛城,一座兵荒马乱年间的古城幻化成了太平盛世无比繁华的新城,真乃时代之幸万民之福!
走出“宋堡”东门,迎面就是一座广场,谒拜过眼前骑着骏马手握长枪威武高大的刘沪刘淳将军塑像,站在广场边上闭目思忖,脑海中闪现一幅妙曼景致:南北洛河像早有约定的一对恋人,远远从关山深处双向奔赴而来,在紫荆山下来了一个亲蜜拥抱,而后合二为一,倔强地自东向西奔流而去,郁郁葱葱的二郎山象龙脊一样向着远处关山延伸而去。这时,你恍惚置身庄浪十景之一的“紫荆香霭洛河横烟”之中,山环水绕的水洛城,静卧在云蒸霞蔚的南、北洛河交汇处,倚靠烟雾缭绕的紫荆山,你会惊奇的发现,养育我们的水洛城,原来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
作者
悟 明
原名李岁芳,庄浪县政协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