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江苏省能源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国网南京供电公司“阳光电 智慧能”电力宁满意营商环境发布会上披露:截至11月底,江苏新型储能规模全国第一,年底前还将投用百万千瓦为今冬能源保供蓄力。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储能技术,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新型储能是虚拟电厂及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
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 VPP)是一种通过先进信息通信技术(ICT)和软件系统,实现分布式能源资源(如分布式发电、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电动汽车等)的聚合和协调优化,以作为一个特殊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运行的电源协调管理系统。虚拟电厂的应用场景广泛,比如电力市场交易、电网调峰调频、新能源消纳、应急备用电源、微电网和园区能源管理等。
虚拟电厂的运作依赖于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对电力需求和供应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虚拟电厂能够预测未来的电力需求,并提前做好能源资源的调度和分配,能够更加精准地管理电力资源,减少能源浪费,优化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同时,虚拟电厂不占用土地资源,无须新建输电通道。以建设200兆瓦虚拟电厂为例,每年可节约标煤4.0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8万吨、二氧化硫3261吨,节省土地资源价值约9亿-10亿元,这将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对能源电力发展作出了系统阐述,首次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新时代能源电力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国在“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发展虚拟电厂,旨在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加快灵活调节电源建设。近年来,虚拟电厂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虚拟电厂行业发展与创新,《电力市场监管办法》《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等产业政策为虚拟电厂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11月发布的《国家能源局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能发法改〔2024〕93号)明确指出:“资源聚合类新型经营主体主要包括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和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是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聚合分布式电源和可调节负荷等,协同参与系统运行和市场交易的电力运行组织模式。”“鼓励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新型储能、可调节负荷等资源,为电力系统提供灵活调节能力。支持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等开展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新能源就地消纳水平。”
我国多个省市加速推进电力市场改革,加快布局虚拟电厂行业发展。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4年1-10月全国共11个参与虚拟电厂调度的储能电站项目新增并网,总规模19.375MW/40.487MWh,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广东、安徽、吉林等省份。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中广核浙江宁波东方电缆园区虚拟电厂储能系统,该项目也是国内首个全绿电供应虚拟电厂项目,通过整合光伏、储能、充电桩等灵活性资源,可解决园区80%的日常用电需求。
2024年1-10月新增并网的参与虚拟电厂调度的储能电站项目
12月16日,江苏省电力交易中心宣布全省首批虚拟电厂通过公示准许进入市场交易。17日上午,“南京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在此次发布会上揭牌成立,中心经南京市发展改革委授权成立,与南京市电力负荷管理中心合署办公,可聚合该市各类可调负荷资源,推动虚拟电厂市场主体培育,高效服务各类主体参与市场交易。
“全省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推进,其中新型储能产业规模全国第一。”江苏省能源局局长戚玉松在会上表示,今夏高温,江苏最大用电负荷快速攀升,共有7次负荷创历史新高,最高达到1.47亿千瓦,比历史最高值还高出1500万千瓦。关键时刻,全省电力系统采取了新型储能等创新举措,有力保障民生安全经济发展。据省能源部门统计,伴随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江苏省新型储能项目累计建成规模近600万千瓦,12月还有100万千瓦计划投用,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戚玉松表示,南京在微电网、虚拟电网的新业态、新模式探索设计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据国网南京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南京将实施1500项配网基建和改造工程,推动新街口等核心区电力设施改造,在各区打造高可靠性示范区和零计划停电示范区;推动绿电绿证服务生态圈建设,预计服务年度绿电交易电量超25亿千瓦时。围绕新成立的市级“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推动出台市区两级虚拟电厂建设支持政策,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参与需求响应、辅助服务和现货交易,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支撑。
添加星标,及时获取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