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汉末年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势中,蜀汉和曹魏人才辈出,相比之下,东吴常给人人才匮乏之感,似乎只有周瑜、吕蒙令人印象深刻。然而,东吴实则有一位智谋堪比诸葛亮、目光长远的人物——鲁肃。
东吴卧龙,慧眼识君
在《三国演义》里,鲁肃常被刻画成被诸葛亮、刘备蒙骗的老实人。但实际上,鲁肃集张良与陈平的优点于一身,有远见卓识且手段高明,只是行事低调内敛。
鲁肃出身江东豪族,家境殷实。黄巾之乱时,百姓流离失所,鲁肃慷慨地拿出自家粮食救济,声名远扬。当时周瑜任居巢长,听闻鲁肃大名后向他求借粮草,鲁肃毫不犹豫地将自家一半粮食相赠,二人因此结为挚友。
随着鲁肃名气增大,各方势力纷纷招揽他,袁术更是许以高官厚禄。但鲁肃看出袁术军队军心不稳、官员不恤百姓,且袁术心胸狭隘,便毅然拒绝,连夜携家人逃离。袁术派人追赶,鲁肃镇定自若地劝说追兵:
“袁术有功不赏,有过不罚,你们久未领俸禄,何必为他卖命?”追兵觉得有理,有的甚至跟随鲁肃而去。鲁肃辗转后决定投奔周瑜,彼时周瑜在孙策麾下。经周瑜劝说,鲁肃与孙策交谈甚欢,自此便一心追随孙策。
辅佐孙权,妙计连环
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孙权深知自身能力不及孙策,对老臣十分依赖且常虚心请教,他发现鲁肃才能非凡,便将鲁肃视为心腹,委以重任,每逢难题,首先向鲁肃问计。
一次,孙权询问鲁肃应对局势之策,鲁肃以秦末局势类比当下,称曹操如项羽,汉献帝如义帝,建议孙权效仿刘邦。鲁肃指出孙权应守好一方,暗中积蓄力量,不贪攻城略地,待局势变化,若有强敌来犯可暂表臣服,待各方争斗,再坐收渔利。孙权采纳建议,此后专心安抚百姓、恢复生产,东吴国力渐强。
曹操攻打刘表,刘表死后荆州大乱,孙权意识到曹操若得荆州,东吴危矣,赶忙向鲁肃问计。鲁肃建议阻止荆州投降曹操,利用刘表二子矛盾安抚他们,同时联合曹操死对头刘备共同抗曹。
鲁肃途中荆州已被曹操占领,便改变计划,先与刘备会面,劝说他召集荆州残兵与东吴联手,后又回去说服孙权、周瑜支持此计划,促成孙刘联盟。赤壁之战,看似诸葛亮、周瑜大放异彩,实则鲁肃在背后精心谋划。
曹军败退时,也是鲁肃说服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目的是让刘曹对抗以保东吴安全,坐收渔翁之利。
鞠躬尽瘁,遗憾离世
周瑜病故后,鲁肃出任大都督,位极人臣却不骄不躁,仍为东吴未来殚精竭虑。孙权曾受大臣蛊惑想攻打蜀地,被刘备劝阻,后刘备入蜀,孙权大怒欲派十万兵征讨。鲁肃劝阻,并凭借局势和外交手段从刘备处要回半个荆州。
鲁肃本希望东吴能统一三国,可惜天不遂人愿。公元 217 年,鲁肃因操劳过度病逝,年仅 46 岁。他死后,继任者眼光不及他,东吴与蜀汉因荆州问题互相损耗,再无力威胁曹魏,虽诸葛亮曾修复双方关系,但为时已晚,司马家由此崛起。
鲁肃善于谋划、目光长远、低调隐忍,若他健在,东吴或许能成就大业,司马家恐无出头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