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江学刊》新质生产力专题

学术   2024-08-23 09:00   江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新质生产力:基于《周易》思想理解和启示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概念,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周易》蕴含的“量变质变”“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等深刻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联系与区别、“新质生产力”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作用。《周易》蕴含的“天下随时,随时而行”的深刻思想,对于探寻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路和对策具有重要启示。


作者简介  戴翔,经济学博士,南京审计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教授。


2

新时代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实践规律与形成路径

摘    要  新质生产力是在新发展格局下,通过科技创新和数据驱动的要素协同实现的生产力实践条件变革,它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为目标,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构建“实践条件—实践手段—发展目标”这一生产力理论框架,并从纵向的历史演进逻辑和横向的形成机制双重维度解构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思维协调宏观发展目标与生产力实践过程,通过科技创新引领生产力变革,利用要素协同和产业融合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


作者简介  谢建邦,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3

培育新质生产力:战略重点与江苏作为

摘    要  新质生产力是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契合的生产力,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驱动。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相互促进关系,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两大突破战略。江苏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产业发展谋划布局不充分、科研创新有短板、绿色发展水平待提高等不足。江苏培优做强新质生产力可以按照促进科技创新、推动改革创新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三重思路来布局,助力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作者简介  葛和平,经济学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王佳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吴福象,经济学博士,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4

中国式现代化开放发展之路

摘    要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调整出现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中国自身发展也进入一个新阶段,面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在此背景下,原有的以“出口导向”为主要特征的开放模式难以为继,亟须转向更高水平开放,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优化开放空间布局,以开放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产业绿色化转型发展,倡导文明互鉴,推动全球价值链分工朝着“机会更加均等”和“地位更加平等”方向发展,以“互利共赢”的理念和平利用外部资源,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作者简介  张二震,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戴翔,经济学博士,南京审计大学联合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5

平台型组织创新:概念、特征与优势

摘    要  平台型组织是依托平台商业模式,按照模块化分工形成的、由平台主和互补创新者构成的、具有核心外围结构的一种能够在新型商业机会和挑战中构建灵活的资源、惯例和结构组合的组织形态。平台型组织可以分为公司平台与行业平台、交易平台与创新平台、单边平台与多边平台、内部平台与外部平台等多个类型。平台型组织创新的主要特点是同时具备组织结构的“核心-外围”二元性和创新活动的“核心创新-互补创新”二元性。平台型组织创新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平台的连接性与“ba-sho”原理、平台的模块化与互补原理、平台的传播性与社区原理、平台的数字趋势与数字赋能四个方面。平台型组织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在平台构建过程中,根据组织结构二元性与创新活动二元性之间的多维匹配,对平台架构和界面开放程度进行合理设计;组织的平台化转型宜适时适度。


作者简介  杨忠,管理学博士,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花磊,管理学博士,临沂大学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6

数字赋能中国全球价值链攀升: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摘    要  依托数字赋能促进全球价值链攀升,主要通过网络链接效应、成本下降效应、价值创造效应、价值链治理效应及贸易规则效应等五个方面的机制而发挥作用,并且在实现路径上,需要走产业数字化、产业智能化、产业服务化和产业绿色化等中高端发展路径。必须指出的是,技术本身所产生的上述作用机制和实现路径,对于所有国家和地区而言是普遍存在和成立的,而全球价值链攀升本质上是各国分工地位的相对变化,因此,上述作用机制和实现路径对于特定国家或地区而言,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非必然性。目前,中国在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领域既有优势也有不足,要依托数字赋能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需要抢抓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重大数字技术工程项目攻关、构建开源式数字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继续锻长板,加快补短板,在国际竞争中构筑先发优势。


作者简介  张二震,南通大学对外开放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戴翔,博士,南京审计大学政治与经济研究院教授。


7

数字经济联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价值目标与规制路径

摘    要  数字经济与区域一体化联动发展的前提在于实现从数据公开到数据流动的变革。数据在一体化区域内的公开和自由流动虽然能够极大地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但是也会带来数据红利与个人数据权利的冲突、数字劳动者异化和受剥削程度的加剧等问题。因此,数字经济联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必须围绕特定的价值目标展开,不仅要实现经济利益,更要实现区域内公民个人自由参与数字经济、平等享有数字经济福利、有尊严地从事数据劳动工作等数据正义。为了同时实现数字经济联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经济目标和社会正义目标,首先要促进数字经济联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经济目标与非经济目标之间形成“互嵌”关系,其次要促进政府职能向更好地推动区域内数字经济发展方向转型,最后应加强数字经济联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立法协调、政策协调和协议协调。


作者简介  韩清,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博士后。


8

数字经济发展是否有助于区域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摘    要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影响。以“宽带中国”战略试点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外生冲击,基于2011—2020年中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共同富裕水平的影响和传导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区域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规模经济效应、结构转型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在地理区位、财政分权和人口规模方面存在异质性。应该因地制宜地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弥合数字鸿沟,促进数字经济红利的释放和分享,更好地通过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共同富裕。


作者简介  庞婉玉,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朱金鹤,管理学博士,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9

理解数字经济:内涵、发展与中国情境

摘    要  数字经济当前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但是数字经济的内涵仍然缺乏统一界定,不同文献给出的定义各有侧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我国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大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仍存在关键技术落后于世界前沿、数字经济与产业经济融合程度有待提升、数字经济治理的制度安排相对滞后等现实挑战。在新发展阶段,我国应该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数字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高度重视数据及信息安全问题,从而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  邵军,管理学博士,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10

数字经济发展与全球价值链重构:基于要素禀赋异质性视角

摘    要  数字技术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在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要素禀赋异质性导致各国数字经济呈现差异化发展趋势,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产业回流和贸易规则重塑两个途径推动全球价值链分工朝着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中国应建立完善的数据要素确权、定价和交易机制,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要素资源向要素禀赋转变,将要素资源优势转化为要素禀赋优势,积极探索构建多边框架下的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和数字贸易治理体系。


作者简介  何宇,经济学博士,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11

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

摘    要  全面认识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对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增长、缩小地区和城乡间发展差距、缩小人群间收入差距三个途径助力共同富裕;但是,也可能因数字鸿沟和收入分配制度不匹配而拉大贫富差距,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以数字经济推动共同富裕,不仅需要发展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还应着力缩小地区和城乡间、企业间、人群间的数字鸿沟,协调收入分配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分配公平。展望未来,应继续深化数字经济的影响机制研究,探讨重要数据难以获取、准确性较差等问题的解决机制。


作者简介  艾小青,经济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高洪桥,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12

数字经济、空间溢出与区域发展差距:理论与实证

摘    要  数字经济的兴起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契机。基于2003—2020年我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空间溢出视角研究数字经济对区域发展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抑制区域发展差距,空间溢出在数字经济影响区域发展差距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传导作用。我国应该持续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而释放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作者简介  钟文,经济学博士,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郑明贵,经济学博士,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钟昌标,经济学博士,宁波大学商学院教授。


13

【笔谈合辑】数字经济与中国高质量发展(笔谈)

摘    要  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影响并推动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为聚焦学术热点,推进中国数字经济研究向纵深发展,《阅江学刊》编辑部于2022年7月2日举办“数字经济与中国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数字经济对经济学和管理学带来的新挑战、中国数字经济的优势与短板、数字经济对国际分工格局和全球价值链的影响、数字经济对区域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影响、元宇宙数字经济等议题分别发言,交流研究成果,碰撞思想火花,凝聚学术共识。本刊编辑部整理专家发言的核心观点,以笔谈形式发表,欢迎广大读者深入研究和讨论。


责任编辑:沈丹

微信编辑:陈婷婷

校对:沈丹、来向红、李海中

终审:尹才祥


往期推荐

气候生产力之要素辨析


► 蓝江|对平台资本主义的重新认识和再批判——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生命政治学的视角


2023年《经济观察》栏目合辑




阅江学刊
办刊目标: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办刊理念:阅百家风采,刊理论精粹,揽思想潮流,观学界气象;办刊方针:以全球视野和多学科视角,聚焦学术前沿动态,重点反映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观点新、理论新、信息新、角度新、资料新、方法新”的理论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