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末,去了一趟安徽宣城参加田野蛙类的调查,因为蛙蛙都是夜间活动,也顺便遇到了一些夜行性的蛇类和昆虫。过了繁殖季,几乎听不到蛙声,农田的蛇类也不多,而初秋是螽斯蟋蟀等鸣虫活跃的季节,走在田边的小路上,此起彼伏的鸣唱声,或急促或缓慢,或轻细或嘹亮,或尖锐或浑厚,或悦耳或嘈杂,正是秋天夜晚独有的体验。
记录拍摄到的一些蛙蛙、蛇类和昆虫,最近的夜色凉如水,去山里或田边走一走,逐渐萧瑟的秋色之下,也有无比热闹的场景。
丰收的田野间,生命正在安静生长
蛙类和蛇类
泽陆蛙,稻田里最常见的蛙蛙,颜色和斑纹变异大,一受惊就慌忙蹦走了。这种蛙喜欢水稻田,也能出现在离水源比较远的山上,也许就是名字由来。
这两只是一种
这姿势,它也有一个成为树蛙的梦想
金线侧褶蛙,喜欢菱角、睡莲之类水生植物比较多的池塘,晚上就趴在水草上,手电照过去一个个眼睛亮晶晶的。这种蛙背部两边的褶子比较粗,颜色大多绿色为主,叫声像小鸟。
饰纹姬娃,迷你的个头却中气十足,一个手指节那么大,喜欢躲在水坑边的草丛或者落叶堆里。它们的蝌蚪是半透明的,搭配上两个黑黑的小眼睛,挺可爱。
中华蟾蜍,呆呆的类型,小时候还喜欢蹦跶,长大了大腹便便肚子贴着地,动都懒得动,碰一下它最多也是慢悠悠爬走,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运动,而在于吃吃吃和发呆。
棘胸蛙,也叫石蛙,因为个头能长很大,肉质嫩,便成了一些农家乐卖给游客的美味山珍(看来个子长得高也不是好事啊)。喜欢山间溪流的水潭,晚上就趴在水边石头上,受惊以后扑通跳水里直接往水底钻,有点笨,还以为两脚兽发现不了它呢?
藏起来,你找不到我
福建大头蛙,自然是因为头长得比较大,两眼之间的“一”字形和背上的“八”字形黑纹,算是它的主要特征,一般出现在山间路边杂草多的小水沟里。
昆虫及其他
斑翅草螽,背面褐色,前翅上有黑色的小斑点,芒草、狗尾草之类的禾本科杂草上常见。
铃木库螽,身体绿色为主,背面黄褐色,前翅侧面有几个小黑点。
光额螽属,身体粗壮,额头突出成一个尖角,这种是秋季成虫,但要到第二年春天才开始鸣唱。
青树蟋,农田边的杂草丛和灌丛里非常多,发出悠扬的“居~居~”的叫声,但是半天都找不到,好不容易发现一个,手电照上去就不叫了。
黑头墨蛉蟋,黑色的头和红色的胸部是特征,不过这种只有7mm大小,需要对着叶仔细看半天才能发现了。
斑翅灰针蟋,同样很小型的蟋蟀,公园草坪或者田边地面上能见到。
黄脸油葫芦,脸上有倒“八”字形的黄色斑纹,大型蟋蟀,落叶堆或者土堆环境常见,小区里也有不少,叫声很响亮。
中华剑角蝗,每次遇到,都忍不住多看几眼它囧囧的样子,这种飞起来的时候会发出噼啪噼啪的声响。
棉蝗,华东这边能见到的最大号蝗虫,身体强壮,后腿极有力,加上胫节上一排尖刺,如果要抓它可能当心,一不小心就会被留下伤口。
爪哇屁步甲,农田边道路上总能不时遇见它忙碌的身影,仿佛时间有限,但凡停下来休息一秒钟都是犯罪。慎抓,因为会放高温臭屁,当然如果好奇也可以试一试,对身体没啥危害,我替你试过了。
蠋步甲,农田边土路上常见,背部的红褐色是不容易认错的特征。
背拟裂跗步甲,又是一种很迷你的步甲,请教了大佬说不太常见,背上四个黄斑的步甲种类不少,还得根据脚和前胸背板的颜色区分。
拉步甲,比较常见的国家二级保护昆虫,前胸背板的红铜色配上鞘翅的绿色,看起来很贵气,昆虫入保,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长得好看容易被抓走。
中华扁锹和细齿扁锹,被田间的路灯吸引,双双掉在灯下的道路上,慢悠悠地爬行着,话说,你能从照片上看出他两的区别吗?
毛茎斑龙虱,田边的一处积水坑也能成为它的乐园,在水里上上下下游弋,等到这片水坑干了,它还能飞到下一片水坑里,快乐就是如此简单。
窗萤属,疑似胸窗萤,秋天也能见到的萤火虫,因为个头大,黑暗里绿色的荧光亮亮的,比紫金山的端黑萤好看了。
中华刀螳,很常见的大型螳螂,正用两只黑漆漆的眼睛好奇地看着相机镜头,心想着这是什么怪物,以前咋没见过?
绿尾大蚕蛾和西藏斜纹天蛾的毛毛虫,都长得很别致,可惜变成蛾子以后,前者愈发惊艳,而后者,却泯然众蛾矣。
毛胫夜蛾,秋天的蛾子也很多,如果在田边拉一盏灯,应该能收获满满。
横纹金蛛和拟肥蛛属的某种,活跃的小蛾子刚好成为蜘蛛们的盛宴,一张张破旧的网上全是被缠成木乃伊状的小蛾子和小蚊子,嗯,要问蜘蛛最爱的季节,那一定是异口同声的——秋天!
- THE END -
图 文 | 无患子
编 辑 | 无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