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翠影映齐鲁·青岛篇——正是赏秋好时节,2000年银杏披“金装”

政务   2024-11-18 17:30   山东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古树名木


古树名木记录了大自然的历史变迁,是承载文明记忆的绿色“活化石”“活档案”。保护古树名木既是对自然生态的呵护和敬畏,更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近期,省自然资源厅与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联合策划推出“干年翠影映齐鲁”专题,精选省内代表性古树名木奇材,发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展示齐鲁大地古树名木的脉络和印记。本期请看青岛篇。


“汉唐母子树”
在美丽的青岛市,有着一处充满历史韵味的宝地——平度市博物馆。这里不仅藏有丰富的文物,还有一棵见证了两千年岁月变迁的银杏古树,它被誉为“汉唐母子树”。
关于“汉唐母子树”的由来,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汉武帝东巡至芝莱山时,亲手种下了这棵银杏树。芝莱山位于平度市北部的大泽山区,因为汉武帝在这里得到了灵芝,故而得名。到了唐代,古树又神奇地分蘖出一棵小树,仿佛是母树的孩子,两棵树紧密相邻,相依而生,因此得名“汉唐母子树”。
值得一提的是,这棵古树旁边还保留着一块《重修老君庙碑记》,碑文记录了这座寺庙的历史变迁。从元代元贞二年建立的德真观,到后来的崇德宫、老君庙,再到如今的平度市博物馆,每一步变迁都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成长与繁荣。

“龙头榆”
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有一棵见证了岁月变迁的老树——“龙头榆”,它矗立在崂山区太清宫逢仙桥旁,枝叶繁茂,荫地亩许,是榆科树木中的“老寿星”。
据记载,该树已有1100年的历史,是唐朝时期由一位名叫李哲玄的道长亲手种植的,被称为“唐榆”,它的主干扭曲盘旋,结节突出,形状近似龙头,因此得名“龙头榆”。
“龙头榆”的魅力并不仅限于此,它还承载着一段传奇的故事。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大雪天,宋代著名的道士刘若拙,后来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华盖真人”,在经过此地时,偶遇了一位神秘的老人。老人与刘若拙交谈片刻后便消失不见,只留下两行深深的脚印。刘若拙顿悟,认为这是老榆树显灵,成为了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耐冬之王”
在青岛市即墨区岙山卫街道大管岛村,这座面积仅0.58平方公里的小岛因其独特的一株山茶古树——“耐冬之王”,成为了当地的文化名片。
据史料记载,《聊斋志异》中描述过东南方向的一座古迹岛,上面生长着五彩斑斓的耐冬花,四季常开。虽然古代时岛上并无常住居民,鲜有人至,但这并不妨碍“耐冬之王”的茁壮成长。如今,大管岛上共有34株野生耐冬,它们分布在各个岛屿的悬崖之上,花开之时,芳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
关于这些古树的由来,专家们认为,它们很可能是通过鸟类迁徙而自然传播形成的原生性古耐冬树群。而在民间,则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耐冬是“海神娘娘”的吉祥之花,能够保护渔民们出海平安归来,并带来丰富的渔获。因此,在每年的春节期间,岛上的居民都有将耐冬枝条带回家里供奉的习惯,以此祈求来年的幸福安康。


来源:大众新闻



提醒更多人看到,点赞点在看



山东自然资源
宣传自然资源方针政策,发布山东自然资源信息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