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以产业投行为载体,为营收或估值介于千万级至亿元级,具备强技术、好产品、高成长性的"出海"企业提供全要素重度赋能服务。金融机构跟企业一同“走出去”是至关重要的,既是“首席风险官”,又是资金“弹药库”。在混乱的世界里,聚志同道合者,不仅去实现属于我们的复兴,更去开创一个新型的协作体系。
临近年底,关于城中村的事情在网上成为了热点。
近日,住建部、财政部于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落地。
主要内容包括:
1)支持“扩围”,即政策支持范围从35个超大特大城市和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进一步扩大到近300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明确地级城市资金能平衡、征收补偿方案成熟的项目均可纳入;
2)推进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
3)落实好城中村改造财税、土地、金融等支持政策。
关于这个,要结合2012年提出的“城镇化”政策对比来看,属于需要考虑看到什么程度的话题。
每一次城中村的更新,都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商业领域的风云变幻和财富的流动。
老百姓也在自己算账,会有自己的经济打算。
而这次住建部强调的是,要推进“货币化安置”。
汉语的博大精深,再加上体制内语言的丰富内涵,这五个字其实发出了不同的信号。
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宣布了“增加6万亿地方债务限额”,
然后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8000亿元,累积4万亿额度的地方政府债券用于置换隐债;
再加上2万亿额度用于偿还2029年以后到期的用于棚户区改造的隐性债务。
目的是为了有效减轻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释放稳增长动能。预计在2024年至2026年间,每年地方政府可“腾出”约2.8万亿元的化债资金,用于稳增长和巩固“三保”。
就在上个月17号,住建部就宣布,今年年内要新增100万套货币化棚改拆迁的项目。
大白话,就是“拆迁潮”又要来了,而且不再是给房票,而是直接给钞票。
上个月30日,兰德公司发表报告《理解和管理全球灾难风险》。报告指出,近年来全球灾难风险不断增加,未来十年,流行病、气候变化、核冲突和人工智能的风险影响日益增加。
1978年改革开放后进入长时期高速增长,在进入90年代后,长期保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
我国经济一路高奏凯歌,从2000年后GDP首次突破1万亿美金,到2008年GDP超过日本,从此GDP长时期居于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中国经济用短短70多年高速发展,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积累了促进经济发展的大量地方债务。
债务的大量积累,严重制约当地政府资源的有效分配,严重影响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和重获增长动力。
从节点来看,并未过多考虑特朗普上台后加征关税产生的冲击,更多体现的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但这并不表明政策对此毫无准备,大概率会有相应预案。
站在预期角度,无论是目标赤字空间还是实际举债空间都很大,为潜在的冲击提供缓冲垫。
债务问题本质上就是一个货币问题,因此,解决债务问题的关键应该从货币供给侧入手。
而现在隐形债务变成显性债务,并不是取消债务,不是新增债务,也不是转移债务。债务主体还是地方,每年还是要原额本金还债,只是利息便宜点。
相当于,你跟银行借了3个点利息的10万贷款,还了跟亲戚借的5个点利息的10万借贷。
这个本金没有取消,也没有转移。利息的减少也是有限的。也没有给你更多的新增借贷额度。
除去地方专项债券,我们还有1-2万亿的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国有大行的资本金,还有1万亿用于支持地方收储存量房。除此之外,明年增加的民生支出,用于福利改善、生育补贴等等,也还有3-4万亿。
所以最终4+6+2+1+1+3等于几?
您算对了吗?
毕竟债务出清,对于我们普通人,从就业,创业,消费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积极显著的影响。
蛋糕就这么大,每一个教育你温良恭俭让的人,本质上都是在劝你退出竞争。
我们需要在忙碌中抽出时间,认真思考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张波在《高质量社交》中写道:“人”字,一撇一捺,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