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路上的“父子兵”

政务   2024-12-05 14:30   江西  




一段樟木,一把刻刀,在东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应见东的手中,时而轻柔如抚琴,时而有力如劈石,技法稳健细腻,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蕴含着对传统造像技艺的深刻领悟与无上敬意,仿佛在与古老的文化进行着跨时空的对话。

踏入东湖区扬子洲镇文明工艺美术品厂,空气中一股淡雅而清新的樟木香瞬间萦入鼻尖,引领着人不由自主地向前探寻,靠近一看,应见东正全神贯注地操作着,娴熟地将精心挑选的樟木料置于案上。随后以树心为基准,有条不紊地将木料一分为二,沿着既定线条,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地雕凿出造像人物的坯形,每一凿、每一刻都透露出匠人对艺术的追求与热爱。

“从中间破开木料,充分运用木料自然弧线来雕刻造像的肚子与手臂,雕刻出的造像形态自然生动,立体感更强。同时巧妙地将树心置于造像背面,能有效避免樟木易开裂问题。”应见东详尽地解释道。相较于现代造像技艺多选用完整木料,古代造像则常采用半边木料,但这一做法现在已鲜少见到。为复刻还原这一独特工艺,应见东多年来潜心钻研,不辞辛劳遍访全国各大历史博物馆,观摩学习古老造像的精妙之处。最终,成功研究并复刻出这一几近失传的造像技法,让古老艺术得以重现光彩。

应见东生于浙江绍兴嵊州一个木雕世家,其父应南华从事木雕行业五十余年,是当地古典家具雕刻领域的老前辈。应见东自小在父亲的熏陶下学习木雕,15岁便考入浙江东阳木雕厂,进一步深入系统地学习木雕技艺。1991年他开始独立承接木雕手工艺品制作订单,并在2002年带着一股年轻的干劲和闯劲,扎根落户扬子洲,开办了南昌市东湖区文明工艺美术品厂,专注于传统造像技艺研究和雕刻。

如今,应见东的儿子应洪昌也成为了新一代的传统造像技艺的传承人。他自幼酷爱书画雕刻,13岁学习造像技艺,熟练掌握全流程造像技法,作品遍布南昌万寿宫、九江云居山、广东大佛寺、云南弥勒寺等名刹古寺。

“纯手工非遗雕刻,一件作品完成要经过选料、制坯、修光、打磨、上漆、贴金、彩绘等环节,这尊造像的特点是披发跣足、足踏龟蛇。”在应洪昌的网络直播间里,他从容地雕刻着手中的真武大帝造像,向网友们介绍着造像雕刻的特点,吸引了众多网友实时观看。

“很多非遗技艺都在消失,非遗要保护,更要传承,我做了20多年的造像雕刻,我有义务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传统造像技艺,看到还有人在坚持纯手工雕刻。”应洪昌积极适应新的网络环境,以直播的方式搭建传统造像技艺交流展示、沟通碰撞的平台,让这项传统非遗项目焕发更大的生机。

如果说应洪昌为传统造像技艺传承接上了互联网“天线”,那么应见东则在探寻一条更为“接地气”的传承方式,筹备非遗木雕博物馆。

走进应见东正在筹备布展的非遗木雕博物馆,门匾上“登峰造极”四个字镌刻着应见东对造像技艺的极致追求,500余平方米的博物馆内数以万计形态各异、精美绝伦的雕刻作品让人惊叹不已。其中,还结合扬子洲镇陶、郭、黄、岳四大姓氏的地域文化特点,特别雕刻陶渊明、郭子仪、黄庭坚、岳飞四大名人的造像陈列其中。

应见东表示:“筹办非遗木雕博物馆是喜欢,也是情怀,更是非遗技艺传承的责任和使命,后续会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参观,让大家近距离地感受传统造像技艺的精美。”此外,应见东还计划积极对接政府相关部门,为社会听障人士提供免费的木雕技艺教学培训,让他们学习掌握非遗技能,以促进就业增收。

父传子,子承父,应见东一家三代,择一城,钟一事,爱一生。他们以刀为笔,以木为纸,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坚守着传统木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他们代代相传的努力,让刀笔下的传统造像“活”起来,非遗技艺“立”起来,中华优秀文化得以“传”下去,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投稿邮箱|dhrmt2019@126.com

初审|采写|区融媒体中心 罗云

复审|编辑|许旦

终审|签发|张达


小编很努力!

喜欢就请点个




点点赞

点在看

南昌东湖区发布
东湖区是南昌市中心城区之一,西、北毗邻赣江,素有“千年南昌看东湖”的美誉,是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城,现代服务业的集聚之地,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繁荣兴盛、交相辉映。公众号旨在发布政务信息、民生资讯,服务群众。敬请关注,发现东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