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副局长胡振江(中)与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王昌顺(左一)参观中飞院展位。
10月25日-27日,以“智慧民航 创新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CATA航空大会在京举办。大会由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主办,以安全、服务、正常、绿色、智慧为要素,设置行业论坛以及专业展览,突出展示民航科技创新成果。
民航局副局长胡振江在开幕式上致辞并参观中飞院展位,他勉励学院科创工作者继续为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创新。
中飞院已连续两年受邀参会。本届CATA航空大会上,学院党委书记李汉成受邀参加开幕式并在分论坛民航空勤人员思想政治工作交流研讨会上作主旨发言。此外,在大会公布的2022年和2023年民航科技奖评审结果中,中飞院三个项目获奖并得到评审专家组高度评价。
盛大开幕!
第二届CATA航空大会在京开幕。图片来源:《中国民航报》
25日上午,民航局副局长胡振江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民航业正在迎来又一个百年发展的历史机遇。全行业要加快推动智慧民航建设步伐,以智慧促进航空安全迈向更高水平,借助新技术在精准性、预见性、协同性等方面优势,增强安全运行态势的预判能力,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以高水平安全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以智慧促进行业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融合应用,深入推进技术创新、理念创新、流程创新、机制创新,推动各方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运行控制的协同决策;以智慧促进旅客航空出行体验更加美好,综合利用各类新技术,以平台化、自助化为着力点深入推进“干支通、全网联”,改善购票值机、行李托运、安检通关等服务痛点,为旅客提供全流程、多元化、个性化和高品质的航空服务新供给;以智慧促进低空经济安全有序发展,统筹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建设智慧的新型基础设施、智能的保障体系和先进的监管体系,逐步实现低空任务执行、资源配置、安全监管数字化、智能化。
我们获奖!
开幕式还公布了2022年、2023年民航科技奖评审结果,中飞院荣获2022年三等奖两项,2023年二等奖一项。
民航科技奖二等奖
学院获奖代表周超教授在大会上领奖(获奖者左起第9位)。
获奖项目:民航通信导航电磁干扰空地协同防护系统研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团队核心成员:周超、钟勉、李鑫、谭壹方
项目介绍:针对民航机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电磁干扰发现难、识别难和定位难问题,周超教授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的支持下,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套民航通信导航电磁干扰空地协同防护系统。目前项目成果已在自贡、洛阳和遂宁等机场示范应用。团队未来将加强成果应用推广,保护低空电磁环境安全,助力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家组评价: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无线电干扰源的定位精度和检测速度得到显著提升。
民航科技奖三等奖
学院获奖代表牟奇锋教授在大会上领奖(获奖者右起第8位)。
1
获奖项目:机场运行指挥模拟系统研制及应用
团队核心成员:牟奇锋、朱代武、高大鹏、严宏、何秋钊、冯晓磊、李明捷
项目介绍:该系统通过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虚拟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模拟航班信息处置、航班运行保障管理、机场资源管理、机坪管理、应急救援管理、机坪运行指挥等工作,实现生产运营信息、进程管理数据与虚拟事件的动态关联和交互。
专家组评价:系统整体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虚拟事件模拟等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技术应用填补了机场运行指挥在实践培训方面的空白,为提升民航机场安全管理水平和运行保障效率奠定了良好基础。
2
获奖项目: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枢纽网络与机队联合规划方法研究及应用
团队核心成员:汪瑜、张培文、王凤鸣、杨扬、王雪、孙宏、张聊东
项目介绍:针对枢纽航线网络和机队规划分阶段决策造成的规划方案经济性差、效率低下的问题,汪瑜教授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的支持下,成功突破了包括新开航线客流量预测、航线机型成本预测、枢纽航线网络与机队一体化规划等一系列技术瓶颈问题。项目成果已在广西机场集团、云南机场集团、成都航空公司、四川航空公司等单位示范应用。
专家组评价:项目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及区域机场群提供了决策支撑。
中飞院获奖代表在学院展位前合影。
展位亮点!
学院展位地点:13号馆民航科教专区
大会专业展览设置综合展区、通用航空与低空经济发展展区、民航科教专区、客舱及航空食品创新区等,吸引了近200家单位参展,以各种模拟、互动、实践等形式,充分展示民航业科技创新发展新成果。
坐落在民航科教专区核心位置的中飞院展位,紧扣本届CATA航空大会“智慧民航 创新未来”的主题,精心打造了互动区、静态展示区、科研成果巡展区等多个版块,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不仅让观众通过互动体验和参观亲身感受到了智慧民航的高效便捷、安全可靠以及未来无限的发展潜力,同时也多角度展现了中飞院“科创教育赋能民航人才培养”这一核心理念。
互动区——
设置了模拟飞行体验和机务维修VR训练体验项目,是中飞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发出的一系列沉浸式的民航科研成果代表。
聚焦于民航科技的最新成果与中飞院的科技成果转化,从全电驱动机场消防车模型、油电增程式复合翼无人机,到便携式三维全景激光扫描系统、机场智慧消防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再到民航健康安全多模态AI智慧识别引擎、无人机氢锂混合动力系统,每一件展品都彰显着中飞院在民航科技领域的创新精神。
科研成果巡展区——
展示了航班运行保障三维可视化决策系统、有人机/无人机融合管控、通航飞行品质监控等服务行业集成平台。
大会期间,中飞院展位迎来了国际及地区代表巡展。除此之外,中飞院展位有络绎不绝的观众前来参观。校友、行业专家和同行、民航爱好者……观众们驻足在中飞院展位各个版块前,他们或仔细观看,或参与互动体验,或与工作人员深度交流。
看点一:模拟飞行
在飞行技术专业教学中,中飞院将实际飞行中的程序、仪表、领航、原理、操纵等内容融入课程,通过虚拟仿真来模拟真实训练,增强了飞行学生专业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安全意识、程序意识、机组配合意识。
看点二:油电增程式复合翼无人机
该款无人机是中飞院无人机先进动力团队自主研发的一款复合翼构型的垂直起降无人机,油电增程式混合动力让该类型无人机具备了可长时间悬停的功能,可应用于复杂任务巡检场景和多点位起降复杂物流配送场景。
看点三:机务维修VR训练平台
通过对中飞院塞斯纳172等飞机进行建模,可在机务相关课程中提升互动性,且与实操进行互补。平台基于真实航空器维修场景1:1还原,为参与者提供一种沉浸式虚拟仿真学习训练体验,可完成航空器认知实习、机务维修实训项目的学习与练习。
看点四:民航健康安全多模态AI智慧识别引擎
该引擎基于计算机视觉和骨骼关键点识别技术,结合定制智能穿戴设备,实现动作准确性和标准性等行为数据及血压、心率等生理数据的实时监测。同时基于AI大数据比对分析,即可实现从业人员健康安全量化评估与风险实时预警。
“智慧民航 创新未来”
中飞院将秉承大会主题精神
不断探索和实践
继续为中国民航
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民航人才
推动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
监制:杨德贵
责编:王腾 杜雨洲
策划:杜雨洲
文字/图片:杜雨洲 部分来源于《中国民航报》
美编:杜雨洲
点击“在看”
一起为中飞院加油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