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关注公众号,高三全年课件附赠资料,需要Word微我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摘编自齐元涛《汉字中的时空观念》,有删改)
材料二:
(摘编自李守奎《汉字与中华文明传承,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材料一《周易》中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可以看出先民注意到日月变化与时间的密切关联,通过观察天文现象来感知时间变化。
B. 材料一中“朔”“朏”“望”“晦”等字,对应月相的不同阶段以及这些阶段所代表的时间意义,体现出月相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C. 材料二中秦始皇“书同文字”政策,以及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等例子,论证了汉字在构筑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中的基础作用。
D. 材料二中用诗句不同排列方式,说明线性读出诗句能感受韵律美,而非线性结构体现词性对应,更能彰显汉字的独特神韵。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是物候变化与农业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决定了汉字的词义发展必须紧密围绕日月变化和农事物候展开。
B. 许多古文字形体是对时间空间化的具象化表现,得益于古人对事物变化的细致观察,体现出对时间和空间的独特理解。
C. 材料二运用“定海神针”一词,有意强调汉字体系的稳定性,突出其在中华文化传承和维系中华文化根脉中太阳(日)的重要作用。
D. 从图3中“众”字的构形可以看出,“众”字由多个人和太阳构成,会意多人在烈日下劳作,由此产生许多人的含义。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甲骨文形体实例展示生动形象,能够让读者了解到古人对时间的独特感知和表达方式。
B. 材料二将世界上许多使用表音文字的国家与中国,在朝代更迭后文字的不同结果进行对比,突出了汉字具有表意且更能表音的独特优势。
C. 文本使用“中国式表达”“源远流长”“凝聚力”“传承有序”等大量词汇,体现出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
D. 两则材料均采用总分总结构,前者以古人观察时间切入,以时间字空间化表达的观点作结;后者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切入,以对汉字重要地位的评价作结。
4. 材料二中说“汉字中蕴藏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请从材料一中找出相关依据,并举例说明。
5.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之一就是连续性。请结合材料,从汉字的角度分析中华文明具备这一特性的原因。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春之歌(节选)
杨沫
(有删改)
【注】林道静因养母逼婚,离家出走,在海边被余永泽相救。几经相遇,两人结婚,后因见解不同,林道静离开小资意识的余永泽,走上革命之路。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头讲述了余永泽准备了精美菜肴,说明这位“贵人”,是他真正的朋友,平时处处提携余永泽。
B. 本文通过罗大方的语言,点明余永泽只考虑个人出路,越来越看不清学生运动的真实趋势。
C. 余永泽虽然明显能感受到罗大方对胡博士的种种嘲意,但仍坚持不懈请求罗大方帮忙介绍胡博士,说明他是一个求知心切的知识分子。
D. 面对林道静貌似无意的嘲笑,余永泽立即接话解释,由他的话可见,他比林道静更加成熟,更熟悉社会的形势。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运用对比、反衬来刻画人物,余永泽和罗大方对待胡博士的不同态度,表现了他们不同的精神境界,人物性格清晰明了。
B. 小说通过运用语言描写、行为描写等方法刻画了余永泽的形象:一个只注重个人发展,而忽视社会责任的落后知识分子。
C. 语言风格上,作者以流畅、简练的叙述和热情的笔调行文,特别注重对人物的心理刻画。
D. 在选材上,采用了以学生运动为背景的革命题材,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觉醒和分化,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8. 本文对罗大方的描写着墨较多。结合文本内容,概括罗大方的人物形象特征。
9. 本文在叙述方面有明显的创作特色,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第二》)
材料二:
(节选自苏洵《管仲论》)
【注】①少姬:指少姬改嫁之事。少姬本为蔡国公主,嫁给齐桓公后,因调皮玩闹而得罪齐桓公,被送回家反省。不久,蔡侯让妹妹少姬转嫁他人。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于柯之A会B桓公欲背C曹沫之约D管仲E因而信之F诸侯G由是归齐。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字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区区:少,小。与“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中的“区区”意思不同。
B. 因:依据。与“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的“因”意思相同。
C. 疏:分条陈述。与“谏太宗十思疏”的“疏”意思不同。
D. 逆:预先。与“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的“逆”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管仲为齐相,利用齐国海滨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采取这些措施使齐国比其他诸侯国强大。
B. 材料一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
C. 苏洵认为齐桓公死后,齐国一败涂地,这没有什么值得困惑的,因为他仅依靠一个管仲,而管仲却死了。
D. 苏洵认为《管子》这本书荒诞不可信,理由是书中记载表明管仲在临死时认为鲍叔牙、宾胥无都不能托以国家重任,但他又预料到自己将死。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2)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
14. 两则材料对管仲的评价完全不同,请分析产生不同评价的理由。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②,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③。
【注】①此诗作于欧阳修被贬滁州之时。“怀嵩楼”,唐代名相李德裕被贬滁州刺史时所建,因其曾分司洛阳,建楼以表怀念嵩山、洛阳之意。②画角:彩绘的号角,用以报时。③群玉峰:群玉山,神话传说中的仙山;此处借指白雪覆盖的山峰。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凭轩远眺,只见云遮雾绕,将远处的滁州城重重围住,境界开阔而略显凝重,引发诗人凭高怀古之思。
B. 颔联中“山争出”中的“争”字,化静为动,写出深秋季节山林经霜落叶,山色更显峥嵘气象,用语准确而生动。
C. 颈联中诗人酒后“解带”“倚栏”,外显被贬之怅恨;而眼前之悲凉景象,也是他内心对人对己无限悲叹的投射。
D. 诗人深秋携友登楼赏景仍未尽兴,故而在尾联中采用虚写的手法,描绘与友人穷冬季节踏雪登楼再赏壮景的画面。
16. 请结合本诗颔联或颈联,简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先从自己谈起,把师生摆在同等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法,又充分表现了他平易近人、谦逊和蔼地对待学生的态度。
(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洞庭湖文化源远流长,是浪漫主义楚辞文学的发祥地。在古代,诸多诗人多次以洞庭湖为意象,抒发怀抱,譬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须含有“洞庭”二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LDL是一种将胆固醇从肝脏运输到全身细胞的脂蛋白,其水平升高可能会导致动脉壁中胆固醇的沉积,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维持适当的LDL水平对于心脏健康至关重要。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摄入过多鸡蛋蛋黄会增加健康风险。毕竟,鸡蛋蛋黄的胆固醇含量较高,每个蛋黄大约含有186毫克的胆固醇。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当时的一些医学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和少量人体观察,认为鸡蛋中的胆固醇与心脏病风险直接相关。
近年来,多个研究已经证明,(A)。例如,PROSPERITY试验调查了12个鸡蛋与较少鸡蛋摄入对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HDL,即“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影响。①根据结果显示,②对心血管疾病高风险患者,③每周摄入12个鸡蛋并没有对其血液胆固醇产生显著不良影响,甚至在65岁以上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中观察到HDL增加和LDL降低的趋势。
事实上,(B),适度食用鸡蛋,并不会显著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对于有糖尿病等健康问题的人,每周食用6到12个鸡蛋,也不会对胆固醇或心脏健康产生负面影响,(C)。
18. 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19.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
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 )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坡度极缓的长远的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 )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有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 )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假使人生的进行不像山坡而像钢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即如昨夜的孩子今朝忽然变成青年;或者像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即如朝为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 )可知人生是由“渐”维持的。这在女人恐怕尤为必要:歌剧中,舞台上如花的美女,就是将来火炉旁边的老婆子。这句话,骤听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认,实则现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渐渐”变成的。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巨富的纨绔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倾家荡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作佣工,佣工往往变成奴隶,奴隶容易变成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这样的例子在小说中,在实际上,均多得很。因而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的“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什么强烈的刺激。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成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工夫!……
20.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可见 却 所以 便B. 因为 也 所以 故
C. 因为 而 于是 故D. 可见 而 于是 便
21. 如果把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写成“一年年一月月一日日一时时一分分一秒秒地渐进”,相比原文内容,哪个表达效果更好?请说明理由。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如是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认为“推恩足以保四海”。他对实现理想社会的设想,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又有哪些不足?请谈谈你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1. D 2. A 3. B 4. ①时间字取象于日和月,如从“夙”字可以看出残月未尽就开始劳作的生活状态。
②时间字取象于农事和物候,先民为时间造字,也把农耕生活和物候变化封存在字形当中。如“年”字表示收成、收获,又有“春节”之意,反映了人们庆祝谷物收成并祈祷来年五谷丰登的期盼。
5. ①汉字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先民造字源远流长,取象于对生活的观察,体现着民众的智慧。
②汉字具有表意性与稳定性。这种特性使得汉字能够超越方言和语音的障碍,能够准确记录各个时代的语言、文化和历史。
③汉字是文化认同的基石。汉字促进了政令的传达和思想文化的统一,成为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的重要工具。
④汉字具有艺术性与审美价值。汉字独特的结构、笔画和布局构成了丰富的审美元素,使得汉字在传承过程中不断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