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红色六安。
六安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围绕漂流、避暑、研学、夜游等消费热点,丰富夏日文旅产品供给,以特色“文旅大餐”拉动消费新热潮,助“燃”暑期经济持续繁荣。暑期以来,全市接待游客15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83%和25.1%。
政策驱动引领。印发《六安市文化旅游商务领域消费提升方案》,制定实施丰富供给引导消费等四个方面23项具体举措。组织参加“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推出75条优惠措施。市县联动,通过携程、美团等平台发放文旅消费券482.13万元,设置景区、街区、民宿等专项减免板块,直接带动消费9300万元。
活动赋能添彩。以“夏爽来六安 乐享大别山”为品牌引领,举办“皋城之星”新生代歌手大赛、天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活动、“荷你相约 浪漫一夏” 啤酒龙虾嘉年华、中医药文化夜市嘉年华等各类文旅活动1300余场。把握暑期消费“夜”态,推出万佛湖灯光秀、皋陶乐园荧光星海艺术灯光节等夜游产品。
漂流“热”。拓展峡谷漂流、溪降等新业态,推出漂流等亲水旅游线路20余条。全市9条漂流项目开漂,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收入达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7%和18.24 %。全省首个全方位、沉浸式亲水体验项目大别山溪降自7月份营业以来,接待游客1.5万人次,综合收入500余万元,带动就业600余人,全网播放量达3600多万,成为游客打卡新地。
避暑“热”。充分挖掘利用大别山清凉山水资源,激活‘凉’资源变身‘热’产业。打造天堂寨、白马尖等避暑康养旅游目的地。启动大别山清凉避暑·研学季主题系列活动,举办万佛湖全民泼水节、蓝溪水上游乐嘉年华等清凉娱乐活动。获评中国森林氧吧2个,创建省级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6个。
研学“热”。制定《关于推进六安市“研学大别山 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旅游(研学实践)发展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市研学旅游发展座谈会,构建“研学大别山,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旅游品牌体系。文翁研学旅游小镇等9家单位入选“安徽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推出研学旅游惠民政策55条,打造研学旅游精品线路90余条,精心设计研学旅游课程50余项。全市研学游客占比超40%。
优化服务设施。实施天堂寨、万佛湖等12家重点景区“提标进阶”工程,全市列入4A级景区创建单位3家,新增3A级景区4家,列入3A级景区创建单位8家。开发800公里大别山风景道智慧导览系统,开展主入口及沿线旅游标识标牌设计。投入资金1.28亿元,新增智慧文旅、演艺、游乐设备387台(套),布设151个外卡POS机及外币兑换点,提升游客体验感和便利性。新改建民宿48家,全市现有精品民宿320家。印制《大别·乡宿集》,展示全市民宿发展成果。
提升服务品质。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取消预约制度。市图书馆开馆时间提前半小时,中央森林公园等阅享空间延长夜读时间,提供“线上借阅 物流到家”等便民服务。开展“人人都是迎客松”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出动文明旅游志愿者1500余人次。利用“两微一抖”、小红书等市县文旅融媒体矩阵,推广《与美景有约 与安全同行》系列安全科普视频5期,发布文明旅游倡议书、自驾旅游安全温馨提示等。
强化市场监管。召开行业安全形势分析会,加大山岳型、峡谷型、涉水类景区及高风险旅游项目安全排查。开展“扫黄打非”“清朗”等系列专项行动,针对暑期网吧、KTV、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及旅行社等组织专项整治,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检查各类文旅经营单位1300余家次,责令整改14家,暑期文旅市场总体安全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