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也是一种文明薪火相传的精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部署,统一思想,守正创新,继往开来,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省,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一、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文化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弄清楚什么是新的文化使命,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吉林新篇章。
一要悉心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是“两个结合”的典范,内涵丰富、科学系统,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我们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展示的礼敬文明、弘扬文化的宏大格局,所呈现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纵深,从中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魂脉”的守正与创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坚守与发扬。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充满对文化的由衷热爱和深沉敬意。新时代以来,多次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等重要会议,就考古、文物保护、非遗传承等作出170余次重要指示批示,亲自调研考察100多处历史文化遗产,彰显出无比坚定的文化自信和真挚深厚的文化情怀。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重视文化、学习文化、传承文化、用好文化。加强吉林省文化建设,最关键的就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用好这一强大思想武器,激活文化基因,激荡文化力量,开创美好未来。
二要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吉林的全面振兴。当前,我们面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严峻形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必须以文化激发奋进力量,厚植发展底气,增强创新活力,夯实上下同心的精神根基。吉林历史文化有自身特色。从古老的夫余、高句丽、渤海国、辽金等历史遗迹,到近代以抗联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为标志的红色文化,以及工业文化、电影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构成了独具魅力、交相辉映的区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红色历史十分重视,动情讲过杨靖宇舍身殉国的红色故事,亲自视察四平战役纪念馆,指示我们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把抗联的历史发掘好、研究好、宣传好。这些重要指示,紧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必须时刻牢记。不知晓吉林的历史,就理解不好吉林的今天,也谋划不了吉林的未来。我们要学习历史、敬畏历史、对历史负责,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养分,从赓续历史文脉中增强自信,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三要奋力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我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省。我们要严格执行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折腾,不提新口号,确保如期实现奋斗目标。迈上新征程,要再学习、再对标、再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把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要求落实到各方面全过程。深入开展理论宣传宣讲,充分展现党的创新理论直抵人心的力量。精神力量是无比强大的。东北抗联浴血奋战,抗美援朝战士在零下40度穿着单衣爬冰卧雪,包括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这些都超过生理极限,靠的就是精神的力量,就是理想信念。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要立足吉林全面振兴的火热实践,打造更多反映时代之变、发展之进、人民之呼的优秀作品。要把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依托,做强出版、影视、歌舞、动漫等优势板块,发展文化新场景、新应用,培育骨干文化企业,丰富高标准文化供给,提供高品质文化服务。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精心讲好吉林故事,弘扬正能量,加强媒体监督,提升各方面工作舆论效果、社会效果。
8月14日,省委书记黄强到长影集团调研,在长影旧址博物馆详细了解长影集团发展历史沿革。张野/摄
二、着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工作始终念兹在兹、关怀备至,曾深刻指出,我们保管不好文物,就是罪人,就会愧对后人。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察看那里的历史文化展陈,重温张吴礼让典故,深有感触地说,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衡量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效果好不好,一个重要标志要看有没有敬畏历史、热爱文化,文物遗迹保护得怎么样。我们要厚植历史文化情怀,精心守护吉林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一要切实增强保护意识。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吉林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9200多处文物遍布全省。我们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文化遗产,强化本体保护,保留历史原貌,维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要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财政预算,加大发改、税收、金融等方面支持力度,增加保护专项资金投入。结合正在开展的第四次文物普查,对全省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整理、摸清家底。
二要匡正政绩观。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淡泊、责任意识薄弱,对历史、文化、自然缺少应有的敬畏之心,说明政绩观出现了偏差。要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把保护放在首位,以社会效益作为最高准则,珍重历史的足迹、先人的厚赠,决不能假借发展之名搞大拆大建,干拆真古迹、建假古董的蠢事。要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对文化遗迹“修旧如旧”,保留原貌神韵,为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活化历史场景奠定坚实基础。各地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认真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既改善人居环境,又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要科学统筹老城区保护更新和新城区开发建设,实现新城对老城的反哺与带动,一盘棋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工作。要加大督察力度,强化监督执纪,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文化遗产。对人为破坏、监管不力等因素造成文物损毁、灭失或被撤销等情况的,要严肃追责问责,让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不可挑战的国家意志。古树名木是有生命的文物。尊重历史,要从保护古树开始。白城市辽吉省委旧址150多年的老柳树枝繁叶茂,向海的蒙古黄榆百年长青,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要精心呵护,为历史变迁留下“活文物”“活化石”“活档案”。
三要合理利用和传承。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摒弃那些把文化遗产看作经济社会发展“绊脚石”或者“摇钱树”的错误倾向。要探索更多文化遗产利用途径,积极培育“文化遗产+”新业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现在,“博物馆热”持续升温,长影旧址博物馆等在节假日“一票难求”。要办好各类博物馆、展览馆,多从政治视角审示、从专业角度规范,把准展陈主题,厘清历史迷思,强化正向引导,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文化遗产成果。我省的长白山采参习俗、查干湖鱼皮画、满族撕纸等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要积极培养传承人,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活力,让这些文化瑰宝代代相传。
9月23日至24日,省委书记黄强在白城调研,在中共辽吉省委旧址陈列馆详细了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情况。张野/摄
三、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之前说文旅融合重在旅游,现在强调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重心落在文化上,重点和内涵都发生很大变化。当前,“文博热”火爆、“文创风”兴起,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通过旅游爆火的案例屡见不鲜。要积极顺应这样的趋势,拓宽领域、丰富业态,创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一是加强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杨靖宇和东北抗联的事迹,“四保临江”、“四战四平”等,都承载着爱国主义精神。吴大澂与首任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一起谈判收复国土,这些民族英雄的事迹都应当宣传。前不久,为纪念吴大澂收复国土的历史功绩,按当年原铜柱尺寸1:1重铸重立,刻有“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篆书铭文。这既是爱国教育基地,也将成为旅游打卡地。
二是加强农文旅、工文旅的深度融合发展。吉林是农业大省、老工业基地,农耕文明历史悠久,乡风民俗独具特色,新中国工业遗迹十分丰富,汽车等产业也很有特色。要以文旅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擦亮“吉林·长白山人参”金字招牌,提升吉林大米等农产品品牌知名度,让乡村“产值”更大、“颜值”更高、“气质”更佳。东部边境地区很难吸引大的产业项目,要实现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必须依靠农文旅融合带动。要以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建设为依托,深度开发边境旅游资源,完善服务站、观景台、露营地等配套设施,把千里边关打造成为引人入胜的风景廊道,实现“一通百通”。
三是加强林文旅、体文旅的深度融合发展。吉林就是吉祥森林,每公顷森林蓄积量全国第一,森林质量为全国唯一满分省份,长白山美人松在世界上绝无仅有。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推进“林草+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建设长白山世界级山地林地避暑休闲目的地,持续推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打造全国最大的天然美人松森林,丰富林地漫步、森林负离子浴等特色森林旅游形式,做大做强吉林避暑品牌。体育与文旅从来都密不可分。要充分发挥体育牵引、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作用,积极承办联办国内外体育赛事,将城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有机融入比赛线路和赛事宣传,引导选手和观众将参赛与游览当地风景、品尝当地美食、感受当地文化结合起来,把体育赛事即时“流量”转化为文旅产业的长久“留量”。吉林粉雪资源得天独厚。要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提升冰雪旅游规模,提供多样化的体文旅产品。总之,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篇大文章,百业皆可“+文旅”。要立足特色、深度挖掘、大胆创新,为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增添动力。
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专题部署,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对我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细化安排。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任务落实,深化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小切口、大纵深,以机制创新突破体制障碍,释放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一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当前文化供给的核心问题,不是“缺不缺、够不够”,而是“好不好、精不精”。要深度挖掘历史文化遗迹所蕴含的价值,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管理、研究和利用,提高全省博物馆展陈及解说词的质量,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要加快中国航空博物馆、一汽博物馆建设,让群众拥有更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二要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我省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吉林市歌舞团连续20多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省交响乐团、长影乐团水平都不低。要充分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深化省属文化企业改革,打造一批资产体量大、区域带动性强、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依靠市场机制不断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
三要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现在,网络文化以其强大的传播力、深度融合的渗透性,成为塑造社会观念、引领文化潮流的关键力量。要把握安全和发展、自由和秩序、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辩证关系,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人心。要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治理网络乱象,完善舆情应对协同机制,切实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网络安全。
【这是黄强同志在十二届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三十二次集体(扩大)学习会上的讲话的主要部分。】
(作者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
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