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 以远程媒介化抚育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学术
2024-11-07 12:45
北京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在生育率下降和人口数量减少的背景下,提升人口发展质量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截至2020年,我国仍有农村留守儿童6693万人,约占中国儿童总人口的23.9%。提升接近中国儿童总数近四分之一比例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对于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本质上来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由于农村父母外出、家庭居住结构不完整所带来的亲子陪伴缺失、父母教育参与缺位等问题。儿童健康成长最理想的家庭居住模式是父母均在家的核心家庭。在养育子女过程中,父母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是儿童能力发展的关键。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会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认知能力滞后、心理健康问题凸显、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学习成绩落后、不良行为频发等发展困境。为了留守儿童能够更好地成长,民政部等十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村(居)民委员会要设立“儿童主任”负责儿童关爱保护服务工作。在很多农村,儿童主任为了解决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分离的问题,每周至少保证留守儿童给父母打电话(或视频)一次。在此背景下,本文关注远程媒介化抚育能否弥补父母外出给子女能力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同的远程媒介化抚育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效果有何区别。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为外出打工的父母与留守子女之间的远程沟通提供了方便。尽管物理距离使得父母无法与子女面对面交流,但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弥补了这一缺失,使父母能够通过媒介方式对子女进行远程抚育和生活照料。这种借助多媒介的抚育方式被称为远程媒介化抚育,指父母使用多种媒介技术(如电话、视频、邮件等)对子女进行远程抚育,以弥补地理距离和时间上的隔阂。它主要关注异地父母通过使用多种媒介对子女实施远程照料的过程。媒介化抚育使得家庭成员虽然身处不同的地理位置,但仍能感受到彼此的关心和支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空间距离带来的情感隔阂。此外,远程媒介化抚育能够显著促进留守儿童认知能力、学习成绩、毅力、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能力发展。外出父母与留守子女的通话频率越高,子女各方面能力发展越好。有研究发现,有了信息技术的帮助,在认知能力、社会适应、毅力等方面,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能力发展并无不同。唯一的区别在于父亲在家、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即便母亲与子女保持频繁通话也效果甚微。外出的父母不仅可以通过电话或视频通话对子女的发展发挥促进作用,还能通过亲子互动、生活监管和深度谈心等深层次关爱,对子女的能力发展发挥间接支持作用。根据父母的外出情况和远程抚育实际,可以将媒介化抚育分为三种类型:母亲在家、父亲远程媒介化抚育;父亲在家、母亲远程媒介化抚育;双方均外出的父母远程媒介化抚育。本研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三种远程媒介化抚育类型中,对留守儿童能力发展效果最为显著的是双方均外出的父母的远程媒介化抚育,哪怕父母一周只能与子女通话一次,也能满足留守在家子女的情感需求,显著促进子女各方面能力发展。这类留守儿童能力发展与非留守儿童没有差异。其次是母亲在家、父亲远程媒介化抚育。尽管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母亲的陪伴和照顾对留守儿童的发展最为重要,颇有一种“有母万事足”的态势,但按照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双系抚育”理念,父母的共同作用对子女的发展才最为有效。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即便有母亲在家照料子女,外出父亲的远程媒介化抚育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学校适应、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发展,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至于认知能力和毅力,外出父亲只要加强远程媒介化抚育的频率和强度,也能发挥显著作用。三种远程媒介化抚育类型中,父亲在家、母亲远程媒介化抚育效果最差,即便外出母亲每天都打电话与子女沟通,对子女能力发展的影响也微乎其微。这一违背常理的结论促使我们进行了更深入的田野调查,发现贫困家庭中母亲单独外出的情况大多基于婚姻破裂或感情破裂,母亲基本已经退出家庭关系网络。影响子女能力发展的,与其说是母亲的外出行为,不如说是母亲从家庭亲密关系中的消失。对于母亲的离开,孩子们表面看似云淡风轻,实则隐含着内心极大的不安。亲子通话作为一种媒介工具,通过虚拟化的共时性帮助远在他乡的父母维系与子女的情感联系,从而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此前,父母迫于生计外出导致对子女“养育的不在场”,在信息化媒介的支持下,外出父母的远程抚育效果显著,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认知能力、毅力、社会适应和学习成绩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父母可以通过“不在场的养育”陪伴子女成长。为了更好地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首先应加强外出父母的媒介化亲职教育,倡导和宣传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式和方法,帮助父母更好地履行抚育责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倡导父母主动与子女取得联系,把媒介化沟通作为一种固定仪式,每周与子女进行电话或视频的次数维持在3—4次。教授父母与子女沟通的技巧,由于远程媒介化抚育的空间差异性,父母借助媒介与子女沟通时要多与子女谈心,关心子女的生活和成长,少些指责。同时,保持与子女就读学校老师的联系,及时关注子女动向。其次,儿童主任和学校老师发挥着外出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他们承担着保证留守儿童与父母每周至少一次电话联系的责任,也负责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发展状况。加强对这两个群体的培训,使其具备沟通能力和情感关怀技巧,以更好地履行职责。再次,重点关注农村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并对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本研究发现,父亲在家、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相较其他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只有母亲每天都与子女保持通话,才能部分缓解子女的心理问题。实际情况是处于离异或分居状态的外出母亲,由于主客观原因,很少与子女频繁联系。最后,在继续保持当前远程媒介化抚育政策和支持力度的前提下,我们不应再将所有留守儿童视为特殊群体,而是将家庭经济困难或有问题的留守儿童纳入低保儿童和困境儿童的范畴,并重点关注离异家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集中有限资源重点帮扶留守儿童中真正的特殊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