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志:初心不改, 新闻路上的挑战与机遇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记者节。在每一年的记者节,我心中都涌起万千感慨,而今年,这份感触尤为深沉。因为这是我走过的第八个记者节,八年的记者生涯,犹如一部丰富多彩的纪录片,每一帧画面都是对真实的执着追求。八年前的我,懵懂却充满好奇,带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渴望去挖掘每一个有价值的新闻故事。
从事记者工作以来,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瞬间,其中参与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民生实事、人物专访等各类新闻采访。那些日子里,我们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一个个脱贫的故事,见证了村庄基础设施的改善、产业的兴起和人们生活的巨变,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让我更加坚定了要用报道传递希望和力量的决心。而时政新闻和会议报道则是另一种挑战。重大会议、领导活动,往往都有着严格的时间安排和程序,我们常常需要与时间赛跑。严肃的会场、众多的信息,需要我们全神贯注,捕捉每一个关键的决策和重要的部署。面对复杂的政策文件和专业术语,我们必须迅速理解并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广大观众和读者能够清晰明了,才能力求准确、全面地传达会议的精神。
现如今,在这个充满改革和创新的时代,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新闻行业的格局。曾经我们习惯于传统的新闻采编模式,一支笔、一本笔记本、一台摄像机,便是我们工作的主要工具。我们遵循着既定的流程,采访、写稿、编辑、播出,每一个环节都有着相对固定的模式和节奏。然而,在这个改革和创新时代浪潮中,新媒体的崛起犹如一场风暴,瞬间打破了这种平静和规律。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我们大多数人最初是迷茫和困惑。那些曾经熟悉的工作方式似乎在一夜之间不再完全适用,我们被迫走出舒适区,去学习新的技能,适应新的传播规律。我开始学习运用更多工具设备和不同的形式、方法,去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学习和掌握短视频制作、无人机拍摄、活动直播技巧等新本领,以更直观、更生动、更快捷的方式传递新闻。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也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着改革和创新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作为被赋予了神圣使命的职业—记者。我们宛如时代的瞭望者,总是站在社会的前沿,捕捉每一个重要的瞬间,挖掘每一个有价值的故事。我们是观察者,用敏锐的目光审视着世界的变迁;我们是倾听者,用心去聆听那些被淹没在喧嚣中的声音;我们也是讲述者,以笔为剑,以纸为盾,将事实真相传递给大众。记者节,是对过去工作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它提醒着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只要心中怀揣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对真相的执着追求,我们就能够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用文字书写人间冷暖,用镜头记录社会万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将坚守岗位,为公众传递真实、客观、有价值的信息,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夏福青:你看,风正好,扬帆就起航
我很开心,就在今年,我好像前进了一段路,我一直记得我采写的《胡正明:丹心抒写“耕耘志”,麻山深处“种树人”》《罗甸县兴阳家园:“三治融合”解锁“平安社区”的幸福密码》获得领导好评后的激动和开心,原来我也是拥有“笔力”的记者了。今年7月,我被安排负责党纪学习教育的采访工作,这使我又获得了剪辑新闻的技能,虽然技术不够成熟,但是学到就是赚到,没有可以阻挡我前进的困难,如果有,那一定是没有全力以赴。
中学时代,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是站在舞台中央的人,总是觉得自己不够打眼,甚至总会因为紧张而丢脸,今年9月,我再一次站上舞台,并如愿拿到宣讲比赛的冠军,宣布结果的时候我如释重负,总算是没有辜负昼夜的努力和领导的嘱咐。同时我也很骄傲,骄傲的不是拿到冠军,而是终于拥有敢于踏出去的勇气和反复努力的毅力。我想这段经历将会是我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部分,也会是今后面对镜头、面对聚光灯时从容不迫的底气。
相信自己会成为更好的自己,正视自己会超越更好的自己。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中,有开心有焦虑,有进步也有不足,过去的一年,作为一个职场新人,自身情绪的阴晴不定、业务能力的反复横跳、思想观念的惰性和拍摄技术的欠缺……诸多的问题接踵而来,我想,这也是我人生中的一场“立冬”,面对这场“寒冷”,我要做的是像雪一样沉下来,才能孕育春天的生机。
回望这一年多的工作和生活,形诸笔墨千余字,仿佛浮光掠影,却又历历可感,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使我不再是一个生活的旁观者,使我更加留意生命的每一个细微,使我对社会有了更理性的思考,作为记者,我可以站在时代的前沿,触摸社会发展的脉动,我可以亲临“故事”的现场,感受无数幸福的瞬间,我可以踏遍千山万水,阅览祖国山水的绮丽壮阔,我也可以走进千家万户,记录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走出校园,走上社会,走进单位,我依然觉得自己正值人生的春天,还能坚持曾经的理想,也能拥有五颜六色的梦想,更有着克服万难的勇气。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路在哪里,路在前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定会用我最大的努力,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更加努力的奋进前行,以更好的姿态和状态做好记者,讲好故事,传播好声音。
黄冬梅:感谢自己,选择了这份职业!
今年是第25个记者节,也是我的第2个记者节,去年我来到了融媒体中心,正式成为了一名新闻人,回望这一年,不敢说有什么成就,但也写过一些字,说过一些话,我确实很感谢自己,选择了这份职业。在这里见识了形形色色的采访对象,经历了大大小小的难忘瞬间,学会了怎样与人沟通交流,和文字相伴。这的确是一份相当锻炼人的工作,所以每当年轻的朋友问我为什么会选择当记者这个问题,我都回答,趁年轻,不尝试一下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
当然这份职业并不像小说中的那样光鲜,采访完抓紧时间回去写稿,写稿写到大脑快宕机,终于收获了一篇自认为很满意的稿件,但是仍然会不达标,第一次参与直播也是一脸懵,所有节假日都会因为值班不能随意出行,包括春节、国庆这种长假,感觉自己全年无休。当记者后告别了短裙、短裤等各种美美的衣服,多了防晒帽、防晒衣、防晒霜,你必须做好随时随地外出采访的准备。
也有很热爱这份职业的时候。比如,我见到了年近百岁的老党员,述说着从前的故事,最开始相当之淡定,但最后眼泪在眼眶直打转。我见到了真正的低保户,自己家都揭不开锅,却说要给我们做午饭,明明自己的生活都一团糟,走的时候还让我们注意身体、不要太忙,我发现天下没有一份工作是容易的。
在记者节,想祝大家节日快乐,想祝大家永远脚下有泥土、眼里有光芒、肩上有责任,记录社会的变化、记录城市的变迁、记录自己的成长。
陈由醒:记者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职业
我是一名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尽管在学校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也参与了一些社会实践,但当我真正进入记者行业时,还是会感到些许局促和陌生,我逐渐意识到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刚开始同事们带着我出任务,我只需要按照他们说的做就可以了,然后再跟着熟悉整个采编流程。后来我有了独立出任务的机会,这让我既紧张又兴奋,我怕自己拍不到合适的素材,我怕自己找不到采访对象,我不知道如何组织新闻稿,但我想到要将我的名字署在新闻的第一作者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十分激动的。每一次接到采访任务,我都会先做好一定的准备,看看同类型的稿子别人是怎么写的,我会拟好写作的大体框架,包括要找什么人采访什么问题,还会在脑子里想大概要拍那些画面,可能遇到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等等,很多次睡前我的脑袋里会不自觉想这些东西,以至于难以入眠。好在每次我都跑得足够快,采访对象也比较配合,我的师傅和同事们也都耐心教我,在这其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每一次经历都会促使我不断成长进步。
记者行业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领域,每一次采写都像是一场全新的冒险。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每一次的采访任务都是那么新奇,我会接触到新的领域,我会认识到新的人,尽管刚刚起步,但我确信自己喜爱这个职业。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更多有温度、有深度的故事,为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王俊星:希望自己能在这条路上不断成长
“罗甸的171个村寨我已经走完了。”
这是我成为融媒人以后听到的第一句印象深刻的话,那时候我就在想,我什么时候走完罗甸的大小村庄呢?
在不知不觉中,罗甸许多的地方已经留下了我成为融媒人的足迹。过去一年中,我奔走在罗甸的村落、学校和田间地头,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基层故事。我渐渐意识到,记者不仅是“讲述者”,更是“倾听者”和“连接者”。我们倾听普通百姓的声音,把他们的生活、期盼和困难记录下来,并通过报道让更多人了解、关注和支持他们。
作为一名新人,这一年让我深刻认识到新闻的“真实”与“客观”尤为重要。每一次采访我都会提醒自己,要客观、冷静,尽最大努力还原事实。这是一种承诺,更是对新闻职业的敬畏。
记得那年袁隆平老科学家去世,许多媒体争相报道他去世的消息,但是最后袁隆平家人出来辟谣还在抢救。我还没能成为一名新闻人,但是这件事在我心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只有医生才能宣布一个人的死亡,新闻不能。”这句影视台词,此刻照进了现实。从此,我也立志以后成为新闻人要做到“真实”与“客观”。
未来,我希望自己能在这条路上不断成长,去记录罗甸的点滴,将罗甸的故事真实地呈现出来,为读者带去温暖、力量与思考。
来源|罗甸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朱 莎
一审|李 璨 朱柳柳
二审|黄万龙
三审|黄保良
监制|杨光权
投稿邮箱:ldrmtxmt@sina.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阳光罗甸 康养湖城微信公众号刊登的所署名为罗甸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特约撰稿人的作品为罗甸县融媒体中心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违者必究。
点击屏幕右下方写评论,可参与讨论哦!
“罗甸融媒”抖音
[罗甸融媒]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