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是生的对立面,
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02
4日下午,台媒爆出噩耗。
知名作家琼瑶,
被发现死于新北市的家中。
是自杀。
享年86岁。
一代古偶教母,
最后留给人间的不过寥寥数言。
她说,经历衰老和疾病的折磨,
她不想听天由命,
也不想慢慢枯萎凋零,
只想最后为自己做一次主。
就像她的遗书里写的那样,
她只是摆脱了痛苦的躯壳,
翩然地离去了。
法医确定,
琼瑶是死于一氧化碳中毒。
噩耗传来,
许多参演过琼瑶所著影视剧的演员,
也纷纷发文悼念。
虽然震惊心痛,
但更多的是理解和敬重。
近年来,
琼瑶鲜少在公众前露面。
但从社媒的动态中,
依稀能察觉她备受疾病困扰。
先是因眼部疾病导致视力模糊,
无法打字。
后又患上腿部疾病,
长久的疼痛让她难以忍受。
79岁时,
她就嘱托孩子:
“不论我生了什么重病,
不要做大手术,
死得快最重要。”
“不要在我身上插各种管子,
最后时刻不要任何急救措施。”
“帮助我没有痛苦的死去,
比千方百计地让我活着
意义更加重大。”
比起成为插管维生的卧床老人,
在尚能做主的时候
选择和离开的方式,
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很多媒体用了轻生一词,
我觉得并不恰当。
琼瑶的离去,
并不是对生命的轻视。
她生得热烈,死得随心。
生时潇潇洒洒,死时自由快意。
保留了自己最后的体面与尊严。
这应当是对生命和自己,
最认真的尊重。
不必多说悼词。
她向来不屑外界的评语,
说得再多,也只剩惋惜。
03
琼瑶写过68部作品,
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生轰轰烈烈,不同凡响。
直到死前的最后露面,
还画着精致的红妆,
穿着艳丽的红袄。
漂漂亮亮,精致体面的。
如她所愿,
她已经变成了一朵雪花翩然飞去。
雪花穿过宇宙,轻轻落下。
却沉重地落在了所有生者的心里。
斯人已逝,
但她在生命尽头的选择,
以及面对生死的观念,
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
中国人常说一句话,
叫好死不如赖活着。
在大部分国人心中,
在父母生命垂危之时,
尽全力挽救他的生命,
是义务,是责任,
也是最大的孝。
可仔细想想,
要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光,
只能卧床不起,
任人摆布,没有尊严。
多活一天,
就是多遭一天的罪。
那么听从老人的意愿,
让他不带痛苦、体体面面地走,
未必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生命就像是一本小说。
有时候不在于长短,
而在于质量。
与其追求靠着机器
才能勉强维持的长寿。
不如减少一些痛苦,
让病人能够轻轻松松,
自主自愿地了却余生。
04
美国媒体人巴特勒在书中
写过他父亲最后时刻的经历。
快80岁的时候,
父亲因为中风入院。
在精心的治疗下,
父亲被抢救了回来。
所有人都高兴坏了,
觉得父亲大难不死。
然而,巴特勒很快发现,
在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治疗之后,
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
逐渐丧失了
对自己生理和意识的掌控力。
没过多长时间,
父亲就无法照顾自己,
也认不清身边的人。
所有的责任和重担
都压在了年迈的母亲身上。
最后父亲在病痛中离世,
而母亲在这个过程中
也经历着身心的崩溃。
巴特勒这才开始反思。
人在面对命中注定的死亡的时候,
到底应该选择有尊严地死去,
还是被践踏的活着?
对于父亲而言,
生命的确被延长了。
但那样如同幼儿一般,
丧失认知和自理能力,
毫无尊严的生存,
真的有意义吗?
我们常常自以为是的觉得,
孝顺就是在父母重病时竭尽全力。
用最好的医疗手段,
将他的生命延续到最后一刻。
可让他们不断经历着治疗的痛苦,
我们真的考虑过父母的感受吗?
1999年,巴金病重入院。
只能通过胃管进食。
一根长长的管子,
从鼻腔插入胃里,
每一次进食,
他都被呛得满脸通红。
而这样的过程,
一天要经历6次。
哪怕他无法自主呼吸,
意识已经模糊。
生命的具象,
只剩仪表上的一堆数字。
但每一个爱他的人,
都不希望他死。
苦熬六年后,巴金绝望地说:
长寿是一种折磨。
05
人活一生,
生命中最紧要的东西是什么?
不是长,而是好。
我见过有人缠绵病榻数十载,
人生后半程,
只能在病床上靠插管维生。
我见过很多老人,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
经历着一次次抢救的折磨与痛苦,
在孤独和绝望中逝去。
而他们的孩子,
只能隔着病房远远相望。
我也见过有老人得了绝症,
不甘心的子女,
带着他们走南闯北地求医。
花光家里所有积蓄,
却仍抵抗不了生命的消逝。
他们或许从死神手中,
多抢回了一些日子。
可那份痛苦的代价,
却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所有事物,
都会走向崩溃与消亡的结局。
人从出生那一刻,
就开始走向死亡。
如果我们每个人,
都改变不了这命定的结局,
那么我们真正该思考的,
不是如何推迟那一刻的来临,
而是如何在它来临的时候,
以自己喜欢并感到舒适的方式离去。
如果生命最后只剩下痛苦与煎熬,
早早放手也是一种仁慈。
如果人活在世间,
只有无止尽的病痛与折磨。
尊重他们的意愿,体面离开,
也是一种成全。
有时候,
让罹患绝症的人多活一些时日
并非是孝和善,
而是旁人的执念。
我们讨论生,
讨论生命的意义。
却很少认真的思考过死。
可只有理解死亡的人,
才能参透生命的价值。
只有真正对死亡释怀的人,
才能懂得高质量的活着为何物。
死不是生的对立面,
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在无可避免的死亡面前,
放下对生的执念,
保留生而为人最后的尊严,
不也是美好的收尾吗?
06
琼瑶曾在给亡夫的信里写到,
让自己像火花一样的活着。
何谓火花?
哪怕只能拥有片刻的灿烂,
也要全力燃烧。
哪怕只有一瞬的光辉,
也要拼尽全力。
等到璀璨将熄,
才能甘愿,才能无悔,
才能心满意足地悄然飞散离去。
我想生命的意义也正如这般。
一个人幸不幸福,圆不圆满,
不在于活多少年岁。
而在于在有限的生命中,
有没有竭尽全力地燃烧过。
有些人活着,却已经死了。
有些人直到死的一刻,
还能听从内心的声音,
不留遗憾。
生命的质量并非由时间决定,
而是在这几十年的光阴中,
我们是否尽情飞舞尽情歌。
假如生命是无味的,
活着也是苦熬。
假如生命是有趣的,
今生也已尽兴。
与其执着于生命的长度,
不如去努力扩展生命的宽度,
扩展自己的生命体验。
如此等到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
回望自己这一生。
至少也能心满意足地说,
来人间这一遭,
也算是不虚此行。
如果人死后会成为宇宙的灰尘,
至少也要变成一颗美丽的尘埃,
一颗发亮着飞舞的尘埃。
与其行尸走肉,
浑浑噩噩地活着,
不如努力地让活着的每一天
都没有后悔和遗憾。
直到死亡那一刻,
仰望天空之时。
心中没有一丝不舍与愧疚,
怎么不算是最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