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是确诊冠心病金标准,为什么不会轻易做?三类人风险不低

健康   2024-10-01 09:07   山西  

上海的李大爷,一个乐观开朗的63岁老人,本应享受着含饴弄孙的晚年时光,却被命运捉弄,卷入了一场医疗风波之中。

几个月前,持续的心慌胸闷让他不得不到医院就诊,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建议他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帮助明确病因。但是,家人也好,李大爷也罢!都明显表示不配合,这是为啥呢?


原来,他们担心“一做检查,人就没了”。

其实,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担忧,但是,冠脉造影,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可怕,而且在进行检查前,医生会认真把控风险的。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看看冠脉造影,究竟有何说法。

冠脉造影是手术吗?手术疼吗?术前要注意什么?

冠脉造影,这个听起来略显陌生的名字背后,其实是一项非常常见且重要的心脏诊疗技术。不同于大家通常所理解的外科手术,冠脉造影更像是医生手中的一支“探针”,用来探索心脏血管内部世界,寻找那些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的“罪魁祸首”

那么,这项检查究竟疼不疼呢?术前又有哪些注意事项?

冠脉造影这事儿,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吧,它和咱们平时理解的大开大合的手术可不一样。它更像是个“微创侦查员”,悄无声息地完成使命。


整个过程是这样的:

医生先在你的手腕(就是桡动脉那块)或者大腿根部(股动脉附近)找个小入口,这地方只需要一点点局部麻醉,然后,用一根特制的、细细的导管,就像是给血管做“探针”,沿着动脉一路“摸”到心脏的冠状动脉。这期间,X射线就是“导航系统”,确保导管准确无误地到达目的地。

到了地方,医生会注入一种叫做造影剂“神奇液体”,它能让血管在X光下“”起来,这样就能拍出清晰的血管照片了。

这样一来,心脏的血流情况、有没有冠心病、动脉硬化斑块这些“坏家伙”,都逃不过医生的“火眼金睛”


整个过程,你基本感觉不到啥,顶多就是导管经过时有点轻微不适

而且,因为是微创的,恢复起来也快,不用像大手术那样担心。《欧洲心脏杂志》相关研究也说了,超过95%的受检者表示,冠脉造影过程中的不适程度低于预期,完全可以耐受。

如果你最近被安排做冠脉造影,别紧张,我们来聊聊怎么轻松应对。

首先,得空肚子哦!医生一般会让你在检查前8小时不吃东西,只能抿点儿水,这样拍出来的片子才清楚,医生看片儿也不头疼。


再有啊,要是你平时吃的药里面有抗凝血的降糖的或者其他啥特别的,千万要跟医生讲清楚

有些药可能得停一停,或者量得改一改,免得出岔子。特别是阿司匹林,那可是个双刃剑,得小心处理,不然出血风险蹭蹭往上涨,咱可不干那傻事儿。

当我们解开了冠脉造影的神秘面纱,了解到这虽非传统手术却同样严谨的操作流程,并掌握了如何安然度过检查前后的关键步骤之后,自然会好奇,既然它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为何医生却不建议轻易进行?


的确,在追求精确诊断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每项医疗检查潜在的风险与限制,尤其是对于冠脉造影这类侵入性的检查方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究,除了其不可替代的诊断价值之外,它还藏着哪些不容忽视的“两面性”

冠脉造影是确诊冠心病金标准,三类人群真不能轻易做!

冠脉造影确实具有风险,尤其是对于下述三类人群来说:

造影剂过敏

说到冠脉造影,造影剂就像是X射线的“好帮手”,尤其是那些含碘的溶液它们能让血管在X射线的“照妖镜”下无所遁形。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碘造影剂虽然好用,却也有点“小脾气”。

根据《美国放射学会期刊》上的报道,虽然对造影剂过敏的人是极少数,概率低到只有0.01%到0.04%,但过敏这事儿,一发生就是大事。

轻则可能只是起个皮疹,重则呼吸急促,严重了还会休克,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凝血功能障碍

冠脉造影这事儿,虽然技术上已经很成熟了,但毕竟得在血管“动土”所以出血风险这事儿,还是得提一嘴。正常人身体里有个厉害的“凝血小分队”,一有伤口,立马集合,封堵出血口,防止血液流失。但对那些血液凝固功能不太灵光的朋友们,一个小小的穿刺口都可能变成“漏血”的麻烦。

《心血管介入与治疗杂志》上就提过,那些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大哥们,做冠脉造影前后,得特别当心。抗凝治疗本身是为了防止血栓,但同时也降低了血液的凝固能力。所以,医生会密切监测你们的凝血指标,根据情况调整药物,就像是在“走钢丝”既要防止血栓,又要避免出血过度。


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脏病学临床实践指南》里提过,CIN是医院里最常见的肾功能衰竭原因之一,尤其是对于已经有慢性肾病的小伙伴们,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这病啊,症状不明显,但后果挺实在的--不仅拖慢恢复速度,增加住院费,长期下来,生活质量都可能受影响。

不过,大家不用过于担心,进行冠脉造影前将自己的情况告知医生,并且,医生也会开具相应检查,比如说:血常规、凝血功能、肾功能、肝功能、碘过敏试验等等;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

总结:

冠脉造影在诊断冠心病这块,确实是把“好手”,但就像任何检查一样,它也有自己的“小秘密”——潜在风险。面对这复杂情况,最要紧的,就是你和医生得像“队友”一样,多沟通、多了解。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综合考虑,就像在“量身定制”检查计划一样,看看冠脉造影是不是最适合你的那一个。


巧儿分享经验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关注养生;关注健康;预防疾病;给自己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让您的人生因此精彩不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