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点击上方"今日海南"↑关注本刊
编者按
11月13日,省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指出要改进对外宣传工作,全面加强、系统构建与自由贸易港建设相匹配的国际传播能力,研究推进国际传媒港项目建设,持续探索与境外媒体开展合作,加大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宣介。本文从双语新闻节目主持的视角,分析在跨文化信息交流与沟通的国际传播中,如何推动“两个加快一个提升”。
从双语主持人视角浅析国际传播效能提升
文 | 廖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明确提出“两个加快一个提升”,即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本文从双语新闻节目主持的视角,分析在跨文化信息交流与沟通的国际传播中,如何推动“两个加快一个提升”。
国际传播首先要明确“说什么”
在考虑“说什么”之前,首先要明确在国际语境下传播的受众差异性。信息在编码(生产)和解码(接收)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会因其文化、社会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影响对信息的理解,从而导致与信息生产者预期不同的解读。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不仅带来多元文化的交汇融合,也有文化差异性引发的冲击与碰撞。双语主持人作为内容生产方和传播方,在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不同传播语境下受众对传播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要对国际受众是否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有基本的判断能力。
因此,除了深入地掌握本国的文化外,双语主持人还需了解国际受众喜爱的传播内容;面对不同受众时,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身对于该地区的人文、经济背景等知识的了解。在精准定位受众和背景后,才能够游刃有余地在节目上引领节奏,在实际操作中判断具体“说什么”更容易被接受,达到事半功倍的国际传播效果。
近年来,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与创新等议题是国际传播议题的热门选择,这些议题也容易展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及其成就。除此之外,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审美的尝试也引起越来越多国际观众的广泛关注。例如近日发布的游戏《黑神话:悟空》便是传统文化现代讲述的生动案例。作为中国首个3A级游戏,《黑神话:悟空》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在今年8月20日上线发售之初销量便突破千万元,并引发线上线下和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热议。英国广播公司对《黑神话:悟空》的报道是:“高端的视觉效果、精妙复杂的游戏设计以及充分的前期宣传吸引了全球玩家。”这款游戏“有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神话传说、传统习俗、文化和真实生活场景”。游戏尽量保留了文化元素的原貌,如孙悟空、唐僧的翻译都直接用拼音表示,孙悟空在游戏里的翻译不是“Monkey King”,而是“Wukong”。由于文化的跨越性,许多首次接触中国神话的海外游戏玩家开始自发地了解原著知识,甚至玩起了图片“梗”,将自己比作好学的“猴子”,表示需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增强游戏的体验感。文化元素的中文表达体现了创作者的文化自信,这种外溢的自信能让外国受众自然而然地渴望探索中国话语背后的文化意义。在传播《黑神话:悟空》发布的相关信息时,关于具体“说什么”,主持人可采用双语形式介绍《黑神话:悟空》的文化根源,尤其是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关键故事情节,也可讨论外国玩家如何理解游戏中的文化符号并玩“梗”等。
《黑神话:悟空》海报
国际传播应该知道要“怎么说”
在思考“说什么”之后,应当思考“怎么说”。双语主持人在工作中,应该扩大视野和格局,对我国国际传播体系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知,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找准自身定位,最大程度服务于国家国际传播战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提到,要构建更有效率的国际传播体系,就要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通过内外协同、上下联动、多元发力,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形成国际传播的新格局。比如,海南自贸港“333”国际传播体系,即造好自主发声“三大平台”、用好借嘴发声“三大渠道”、建好对外发声“三大支撑”,形成了“中央-省-市-县”多层级协同的对外发声机制。此体系入选中宣部2021年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现阶段,在对外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国际传播的途径不局限媒体传播,而是与外交、经贸、旅游、体育、文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等领域有机结合,形成多方参与的工作体系。布局也从单一变成多元化,从地方外宣、城市外宣、高校外宣、民间外宣、企业外宣、边境外宣、一线外宣等多部门联动,到外国民众亲身感受、自己说,做到全方位、立体化地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因此,双语主持人可发挥宣传优势,用好“故事”这个强大媒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中国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和平发展的故事“说出来”。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国际传播的表达转向,把“小切口讲大故事”的方法贯穿到对外传播的全过程,在报道中变宏大叙事为微观叙事,变笼统讲述为具象讲述,致力于通过微观个体角度的“小切口”来讲述宏观整体层面的“大故事”。
例如,2022年涉及迪奥中长半身裙被质疑“抄袭中国马面裙”的话题,便是从文化切入国际热点话题的小切口。迪奥官网在涉事服饰的产品说明中声称,这款半裙采用了原创“Dior廓形”。然而有网友发现,这种所谓的“Dior廓形”与中国传统服饰马面裙在设计和细节上都高度雷同。鉴于迪奥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品牌,有网友担忧,如果其向国际市场宣传这款裙子为“原创”,不仅有“文化挪用”的嫌疑,还可能会使不熟悉中国文化的消费者误以为中国的马面裙设计是“抄袭”之作。舆论发酵后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许多汉服爱好者和网友自发在社交媒体上科普汉服相关的知识,部分主流媒体主持人也通过自己的社交账号,用英语喊话迪奥,向网友解释汉服文化历史,获得大量关注,传递出中国文化的主流声音。
海南国际传播中心策划的《劳拉来了》特色国际传播节目
国际传播目标最终要落脚到“涨声量”
从“说什么”到“怎么说”,国际传播最终要靠效果说话,“涨声量”就是检验国际传播效能是否得到了提升。国际受众从听得到、听得懂到能认同,才算是成功的国际传播。
听得到,需要确保声音能传出去。听得懂,需要借用对方叙事体系,传播自己价值观点。CGTN主持人王冠在《让世界听懂中国》一书中分享自己在今日俄罗斯美洲台(RT America)经历“南海激辩”的故事。2016年7月,荷兰海牙国际常设仲裁法院关于“南海仲裁案”的裁决掀起了西方媒体对中国舆论“公审”的浪潮,王冠在这场谈话节目中使用了不同沟通战术应对来自西方主流观点的质问,揭露了这场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他动之以情地解释了仲裁庭是如何违反“国家同意”原则越权管辖的。在第一场讨论中,他就直击西方立场的“阿克琉斯之踵”,也就是此次“南海仲裁案”法理上最薄弱的环节,即西方的叙事中默认“仲裁”和《公约》相符,认为“仲裁”等同于国际法、国际规则。然而,法律文字不等同于法律精神,王冠便以此为切入口,将此案南海争议引申至美国国内“法律文字派”对“法律精神派”的争论,与嘉宾开始论证“仲裁”缘何无效。在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国际舆论场上,用最“干”的货和最有力的数据直击对方要害,使得这场“南海激辩”带有极强的传播力。
辩论发布后,社交媒体上累计点击量过亿,获得了西方观众的肯定,还有带身份认证的西方官员称“论证很有说服力”。CGTN主持人王冠的“南海激辩”成为国际传播领域的典范。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主持人在国际舆论常见话题领域的日积月累,对讨论话题做了充足的准备,以及提前掌握对方论证的逻辑,一一找到相对应的证据进行有力回击。个人优势再加之RT America在全球国际新闻上的影响力,使这次传播真正做到了让别人“听得到”“听得懂” 。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文化面临外向发展的迫切需要,双语主持日益成为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和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重要一环,担负起更多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责任。
(作者单位:海南广播电视总台)
来源:《今日海南》2024年第10期
文字编辑:黄亮 技术编辑:黄慧
图文统筹:王群存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