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
不可忽视的降糖食物
中国糖尿病患病现状堪忧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健康问题之一,在世界糖尿病患者分布版图中,中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的集中地,糖尿病已经严重危害中国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常用的药物能在短时间控制血糖,但是不能防止高血糖累积从而引发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长期使用此类药物,会对机体产生低血糖、乳酸性酸中毒、胰腺细胞衰竭和肝脏毒性等多种严重的毒副作用。
食用菌,降糖好食物
食用菌除了有很好的营养价值,还具有特定的药效,如灵芝、猴头、鸡枞菌、黑木耳、香菇、银耳和茯苓等。食用菌降血糖的有效成分有多糖、蛋白质、多酚、皂苷类、生物碱类和多肽类等。
食用菌降血糖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抑制葡萄糖的吸收。
(2)增加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水平。
(3)提高机体抗氧化活性。
大量研究发现食用菌具有作用温和持久、无不良反应等优势,且在降血糖的同时可以有效预防和抑制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食用菌降糖作用评价
研究人员选取了15种食用菌,以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和抑制a-葡萄糖甘酶活性为指标,来观察食用菌的降血糖作用。
α-葡萄糖甘酶活性抑制作用
由上图可见,15种食用菌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都呈现出抑制作用。黑木耳和姬松茸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分别为(58.8士3.18) %和(58.3士3.89) %。鸡腿菇、竹荪和草菇的抑制效果相当,仅次于姬松茸和黑木耳。平菇、滑菇、灰树花、金针菇、茶树菇、香菇、杏鲍菇、红菇、白木耳和猴头菇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能力相当。
由此可见,食用菌普遍具有降血糖作用。
多吃食用菌,
控糖降糖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1]魏奇. 姬松茸多酚降血糖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
食用菌调理糖尿病
糖尿病分为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
在临床上,严重的Ⅰ型糖尿病会表现出“三多一少”的症状,而Ⅱ型糖尿病发病前常常有疲乏无力、肥胖,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体重会逐渐下降。
对于糖尿病的病因,除了遗传因素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在这里,我们引用陈国良教授的一段分析为大家说明:
Ⅰ型糖尿病
大多是由于产生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受到自身免疫攻击而伤害。胰岛素分泌量减少造成,本病都和遗传因素有关,必须依靠外源胰岛素来治疗,所以Ⅰ型糖尿病又叫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
由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造成,大多数产生于中、老年,能通过饮食控制、药物、适当体育锻炼等方式治疗,不一定需要胰岛素注射,所以Ⅱ型糖尿病又叫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有以下几种因素造成:
血液粘度升高,微血管闭塞,胰岛β细胞得不到足够的氧和营养,胰岛β细胞生理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的量减少(<4mmol/l)。
生理功能减退,胰岛素受体细胞(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感受性能下降,与健康人同样量的胰岛素,都打不到相同的降糖效果,肥胖者容易产生这种情况。
胰岛α细胞基因发生突变,所分泌的胰岛素其氨基酸排列程度发生变化或缺失基本一氨基酸,胰岛素失去转化葡萄糖的能力。
对于糖尿病患者,我们建议患者能够多多的了解有关糖尿病的调理和治疗信息,这样就可以明白糖尿病并不可怕,是可以调理好的,增强战胜糖尿病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要尽可能的合理安排运动计划,比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这样可以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再者,在饮食上,我们建议多服用食用菌,因为食用菌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尤其柏树菌、灵芝、灰树花、鸡腿蘑,这四种食药用菌的降血糖功效已经在很多的研究所和医学院里被很多的科研工作人员用大量的实验得到了证实。
这些食药用菌含有真菌多糖、腺嘌呤核苷、萜类化合物。真菌多糖有提高机体生理功能,促使闭合的微血管开启,增大微血管管径和微血管数,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食用菌能提高人体胰岛β细胞胰岛素的分泌量和胰岛素的降糖效果。
由于不同食用菌降血糖作用和机理不完全相同,有的侧重于提高靶细胞胰岛素受体敏感性,有的侧重于改善血液微循环,有的侧重于提高机体生理功能,所以由多种有协同作用的食用菌搭配制成的保健食品,其降糖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