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越打越富”的谣言可以休矣,因为对外战争只会消耗人力和资源,产生不了直接性的社会效益,会挤压教育、医疗、交通、旅游业从业者的生存空间,让整个国家背负沉重的负担,而这笔欠款可能需要几代人偿还。
参考消息11月4日援引以色列财政部报道,在与黎巴嫩真主党冲突的过去一个多月里,以色列损失了140亿谢克尔(约合37.5亿美元)。受此影响,财政部不得不修正此前发布的数据,将2024年的经济增长率从年初的1.1%调整到现在的0.4%。
这仅仅是官方的说辞,真实情况是,除了制造武器的军工部门连轴转外,旅游、交通等民生领域被战争拖累,开始大幅度的裁员。
以色列劳工部称,官方停止了向巴勒斯坦人发放工作签证,造成了全国性的劳力短缺。战前约有10多万外籍人在以色列工作,而今受战争影响,多数劳力返回了故土,结果以色列的建筑业无人问津,多个项目烂尾。
以色列旅游部称,今年1—7月,以色列接待了50万名游客,是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一。由于客户缺失,一些原本从事导游工作的以色列人不得不寻找其他工作,即便如此,他们的收入仍无法保障,只能尽可能的寻求官方的接济。
以色列人道主义组织称,分发食物的队伍在迅速扩大,开始覆盖停车场、购物中心,而在之前这种情况根本无法想象。因为以色列全国当前有近20万组家庭亟需得到人道主义救助,但是官方给的预算十分有限。
以色列是发达国家,人均GDP5.2万美元,居于世界前列,然而一场战争就能将一切打回原形,说明战争只会破坏经济,不会对经济的发展带来任何利好。不知那些鼓吹战争的狂热分子,看到以色列的表现将作何感想。
比领取救济金、面包、衣服,更为麻烦的是,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仍在频繁“刷火箭”,让以色列人惶惶不可终日。这种情况下,即便官方出台再多的刺激政策亦是枉然,用以色列民调机构的话说,约有25%的受访者考虑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富人走光、穷人躲在地道里、外国游客直接消失,各行各业萧条,这就是战争给发达国家造成的创伤。如果战争再持续个三五年,唯恐以色列成为下一个叙利亚。所以说,对外战争一定是下下策,非迫不得已,最好还是按兵不动。
谈三点看法。
其一、美国救不了以色列,最多替以色列延缓寿命而已。
以色列地处四战之地,周边遍布反以组织,倘若有一天美国不帮以色列了,以色列或被对手群殴。从当前的战场态势来看,美国给到以色列的帮助越来越少,因为随着美国国力的衰落,美国只会将精力和财力收缩,这就解释了美国拒绝直接介入黎以战争的原因了。
其二、不排除内塔尼亚胡破罐子破摔的可能。
从伊朗的态度来看,其不会姑息以色列对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胡塞武装持续发起的斩首行动,将利用可能途径,将以色列拖入深不可测的消耗战、阵地战和堑壕战,以色列总兵力最多100万,战争进行个三五年,或将彻底失去战斗能力,以色列有亡国之危。
明知是对手的阳谋,却苦无破局之术,以色列的困境解释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原来一个国家再强大,终究不能被战争无限拖累,终究会败给时间。所以内塔尼亚胡只能赶在美国全面衰落之前,借助美国的手,彻底肢解伊朗,这是以色列的唯一选择。
其三、以色列陷入战争,未必不是其他国家的机会。
以色列发起电子战,引爆黎巴嫩人购买的对讲机、寻呼机,给到了中国商人拓展中东业务的绝好机会。同理,俄罗斯因为发起对乌军事行动,被美西方极限制裁的缘故,致使该国的市场近乎被中企垄断,而普京政府毫无脾气。
应当看到,只要中国秉持慎战原则,不介入他国争端,中国就能成为乌克兰危机以及以色列和周边国家冲突的直接赢家之一。可能有人说,中国挣的是快钱,待世界局势趋于平稳,一切都将回到起点。
老莫对此只想回复,作为消费者一旦赖上某个品牌,就不会轻易改变喜好,除非中国智造从此不出口了。有些跑题了,然而事实从来如此,当自己深陷危机,其他人就会快速崛起,这就是多国博弈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