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两会委员访谈
支持传统社火发展 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访市政协委员,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穆冬梅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胥富春
自古以来节庆活动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节庆仪式更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2006年5月20日,民间社火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市政协委员,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穆冬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平凉社火是融合了多元传统仪式与艺术表演形式的民俗文化,它起源于最初的农耕文明中因自然崇拜而进行的祭祀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简化并成为一种诙谐娱嬉的活动。20世纪90年代,平凉社火主要在农历腊月、正月举行,表演形式多样,有盘鼓、舞龙、耍狮、踩高跷、旱船、扎花车、春官诗等。尤其是正月十五,社火表演时平凉城区从解放路到西门口,人山人海,节日气氛浓厚。社火承载着平凉人们对于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通过耍社火、看社火,表达了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求。社火表演还融入了现代元素,内容积极健康、形式丰富多样,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不仅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体现了非遗的魅力。
但自2000年以后,平凉城区几乎看不到社火表演,节日气氛越来越弱,90后对社火、花车完全不知,社火逐渐失去了它曾经的活力和魅力,参与耍社火的人越来越少,传统的技能也逐渐流失,出现了文化传承的断裂等一系列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穆冬梅建议:对于濒临失传的社火表演,应加大保护力度,增加节日气氛,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培养年轻一代对于本土文化遗产的认知与热爱,可以通过学校、部队、社区等单位的教育学习及开展活动等方式让年轻人了解社火,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注重在传承中创新,在保护传统社火表演的同时,注入新的元素和创意。同时,创新应该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保持社火的原有风格。加大社火文化的宣传力度,提升平凉知名度和吸引外地游客,让人民群众了解和欣赏社火表演。鼓励社区居民及单位积极参与社火传承活动,通过开展社火表演、比赛等活动,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让传统文化在民间得到延续。应建立保护机制,对社火的传承和发展进行规范和管理,加大社火资金投入和技术指导。
两会委员访谈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将会出现崭新的局面。”1月8日下午,市政协委员、甘肃医学院皇甫谧针灸学院院长刘君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全面加强地校合作,建设医学人才培养高地,提升我市医疗服务能力。
刘君奇认为,建设医学人才培养高地,提升我市医疗服务能力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好事实事。我市医疗事业有基础、有优势,但仍存在医疗和学科整体竞争力偏弱、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
为此,刘君奇带来了《关于加强地校战略合作 建设医学人才培养高地的提案》,他认为,利用甘肃医学院医学教育资源优势,通过短期培训、定点指导和人员代培等形式,对我市县乡级,尤其是乡村医生进行规范化培训,能够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生的诊治能力。甘肃医学院是目前全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西医高等医学院校,肩负着为全省培养医疗人才的培养,对甘肃省的卫生健康事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全面加强地校合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资源共享及社会服务等方面都需要深度合作,对助力“健康甘肃”建设和医疗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这样能够使老百姓享受到均衡优质的医疗服务,还能加大人才培养和储备力度,快速提升各家医疗机构整体服务水平。
“依托甘肃医学院,在‘质’上提升,在‘量’上全方位满足,将我市建设成为我省乃至周边地区医学人才培养高地,对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健康甘肃’建设意义重大,对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我市社会影响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平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刘君奇说,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紧扣全市中心大局和人民群众关心关切建言献策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使命,加强医疗人才梯队培养,创新医疗人才使用机制的最终目的,是为平凉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他将竭尽全力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为我市建设医学人才培养高地贡献力量。
两会委员访谈
两会委员访谈
当好界别群众的代表
做好本职工作的模范
——访市政协委员、庄浪县中医医院副院长李双成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亮
“认真聆听了市委王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市政协两个工作报告,深受感动和鼓舞,也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市政协委员、庄浪县中医医院副院长李双成说。
作为一名医疗卫生界的政协委员,李双成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在老百姓急难、愁、盼的医疗问题上履职尽责,以医疗水平的提升和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强化学科建设、突显中医优势、提高医疗居量、优化服务流程,在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特色、提升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方面再下功夫。在立足本职岗位的同时,在界别群众中示范引领,切实当好界别群众的代表,本职工作的模范,政协履职的主体,积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为政协事业添光彩。
中医药具有疗效好、治未病绿色环保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发展高度重视,中医药也开始走上复兴之路。对于如何发展我市的中医药事业,李双成满怀信心。他建议,一是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出台中医药人才引进优惠扶持政策,能够引得进、留得住高素质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同时,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技术实战水平。实施卫生院中医药定向生培养计划,通过师带徒、引进名中医坐诊代教等形式,培养大量实用型中医人才和中医传承骨干人才。二是根据病人病情来开具中医药治疗项目,积极争取医保部门中医药倾斜政策,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项目在医保中的支付比例。三是加大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在对中医药实行政策倾斜、强化硬件设施、增加人员配备等措施的基础上,加大对中医药信息一体化建设的投入。推进“互联网+”中医药服务,开展老年人、儿童、亚健康人群等群体的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尽快使中医药通过信息化手段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发挥作用,为群众提供便利的中医药服务。四是进一步加大中医药宣传及普及工作。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大力推进中医药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六进”活动,普及中医药知识,推广培训中医药“治未病”养生保健知识,让全社会更加了解和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壮大。
两会委员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