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向善而行,大爱无疆
——衡水市軍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退休干部孙万才访谈
文林克于
2022年仲春时节,笔者采访年近77岁高龄的军队离休干部、著名军医孙万才,不时被他的一个个“医者仁心”的故事所感动!笔者:孙院长(曾任武警部队河北总队医院副院长兼脉管炎科主任)好!我在多个资料中获悉,你获得过数十个辉煌耀眼的头衔,如:1988中央军委授予上校警衔;1988年5月评为武警河北省总队先进个人;研究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药物(脉管炎冲剂)分别获得河北省科研成果三等奖、武警部队科研成果三等奖;中国首届中医药文化博览会神龙杯优秀奖;1996年武警部队总部正式批准退休(副师职待遇)。在此,向你致敬!这里能否介绍一下你的成长经历?相信读者朋友一定会从你的故事中受到鼓励!孙院长:好的!1944年8月12日我出生在河北省围场县满族蒙古自治县,1965年入伍参军,196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参加河北省医务干部培训班学员,1969年5月提升为解放军4531部队助理军医,1970年任1765部队卫生所长兼军医,1971年5月任京字368部队卫生所长兼军医,1984年任武警部队衡水地区支队卫生队队长,1984年评为武警部队先进个人并出席参加武警部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1987年10月武警部队衡水地区支队党委做出《关于学习孙万才的先进事迹的决定》,1988年任武警部队河北总队医院副院长兼脉管炎科主任……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退休后曾任政协衡水市第二届第三届政协委员。衡水市慈善总会常务理事。衡水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笔者:你勇攀医学高峰,医术精湛,成为名医,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据悉,你在从医几十年的岁月中,有许多“求死护伤”的感人故事,能否作个分享?谢谢!孙院长:好的!我1965参军,天生就有一股不服舒的韧劲,再加上在部队革命大熔炉里受到熏陶和锻炼成为一名军医,入伍半年时间,就赶上毛泽东主席1965年6月26日发表的“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当时我们部队驻扎在衡水农村,经常为驻地百姓诊治常见病,多发病,解除百姓的痛苦。1976年秋天,门诊部门口停着一辆小拉车。我问那小拉车是谁的?有位女人忙说:“是俺的车,是俺用它把孩子他爹拉来看病的,他在治疗室 。”我走进治疗室,见床上半躺着一个男人,身子靠在墙上,两腿在床帮上搭拉着,直痛的“哎呦哎呦”直叫唤,消瘦的长脸脏兮兮的,面色灰白,额头冒出大汗珠子。这个病人,见到我,微微欠了欠身体,咧了咧嘴,冲我点了点头。我理解病人的意思,对他摆了摆手说:“你别动,别动,你哪儿不舒服?”病人指了指脚和腿,说,“我这些地方痛,走不了路!”随后又“哎呦——哎呦——哎呦”叫唤起来。见此情况,我顿生同情之心,立即给他检查,发现双足脚趾头都已呈黑紫色,其中两个脚趾已经溃烂,散发出的气味熏鼻。接着我给他把脉,脉细弱无力,摸双脚背的脉却触摸不到。看舌头,见舌质青紫,舌苔薄白。根据我行医的经验判断,他患的是脉管炎病,而且已经到了晚期,恐怕只有截肢维持生命。我问他患这病多长时间了,他说两年多了。随后介绍道,开始两脚走路无力,走路干活半小时就要休息会儿。平时脚腿发凉怕冷。听了病人介绍,我特为他做了大厚棉裤和厚厚棉袄,即使他穿上这些,腿脚还是发凉……在与病人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他曾去过天津、北京的一些大医院诊断,结论是脉管炎,吃药打针,花了不少的钱,不但治疗没有效果,而且病情越来越严重,他来我们这儿之前,还去石家庄医院,大夫说:“住院,把脚锯掉,保住生命!”他说,当时听到这里,哭了!心想,如把两条腿锯掉,不就成残疾人了吗?咱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的日子怎么过啊!于是,拒绝了医生的意见,辗转来到我们这儿,说:“孙所长,你是咱们衡水有名的军医,别人治不好的病你都能治好,求求您救救咱们这个家!”我摇摇头,叹了一口气,说:“不是这么回事,我哪有这么神啊,有的病我能治,有的病我确实治不了,像你这种病,到了这种程度,恐怕也只能截肢了。”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在一侧的患者家属就“扑通”一下跪在地上,一边“吭吭”地磕头,一边说:“求求你孙所长,求求你救救我们这一家子,想想办法保住他的腿……”见此情景,我去搀扶她,说:“这是干什么?快起来!快起来!”病人家属执拗地说:“您不答应,我今个儿就不起来!”我说:“不是我们不想给你治,是我们实在治不了……”病人家属说:“我不管,反正您不答应我,我就不起来!”患者也哀求地说:“孙所长,救救我和俺们这一家子吧!”这时卫生所的贾医生、李医生、王医生、陈医生也帮着劝解,可患者家属就是不起来。贾医生有些着急了,说:“你们怎么这么不懂事,北京、天津的大医院都治不了,我们一个小小的卫生所就能治得了吗?”我听贾医生话有些重,阻止道:“别这么说!别这么说!”李医生也劝解道:“老乡,你们的情况我们很同情,可这脉管炎病目前全世界都是个难 题 ……”王医生和陈医生说:“其实我们也是为你们好,我们就算答应了,治不好还不是耽误了病人,你们还是到大医院去吧!”可是不管医生怎么劝说,患者家属就是跪着不起来,后来索性不吭声了。这时,我们几位医生都没了辙。我想来想去,实在无计可施,叹了口气,弯下腰,对家属说:“好吧,我们试试吧!可不一定……”患者家属一听,又给我磕了个头,说:“孙所长,您一定要保住我丈夫的腿,谢谢你!”随后她站了起来,补充道:“孙所长,俺自个儿的病俺自个儿知道,你就死马当着活马医吧!就是你没有治好俺也不埋怨你,谁让俺得的是这种没治的病呢。常言说得好,治了病治不了命。俺认命,不抱怨!”我们所里的几位医生见我决定收下这位患者,大胆试治,也觉得我有些唐突。特别是贾医生觉得我的胆量也太大了,竟然脉管炎患者也敢接。常言道:“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贾医生把我拉到一边说:“孙所长,你千万别患糊涂,他这病已是晚期,除了截肢没有别的办法。不截肢连命也保不住。别看他们现在给你说治不好也不埋怨你,可要真的到那时候,他就狗皮膏黏上你,横竖都是你的事,你可就不好收场了。咱们是部队的卫生所,主要任务是给部队干部战士看病的。给地方看病,属于做好人好事,不是咱们必须承担的责任。搞不好影响军民关系。”我知道贾医生说的这些话,确是好意,可把眼前这病人硬推出去,我又于心不忍。于是,我对贾医生说:“你说的这些有道理,可你都看见了,这会儿硬推出去也不太合适。目前抓紧时间治疗,这病人还有一点希望,如果不给他治,最后连命也保不住,我就先试试吧!”没想到,贾医生不屑一顾地对我说:“试?有什么可试的,北京、天津这些大医院都治不好的病要截肢,你能治好?行了行了,你就别给自己找麻烦了。”对贾医生的话,我不急不火地回了一句:“我心里有数!”随后,我转身进到病房里,着手处理起脉管炎患者的治疗方案……我采用上药、服药、输液等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方法,力争一个好的治疗效果!自接手这个脉管炎病人后,我开始没有星期天、节假日,在当时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自费订阅了二十多种医学刊物,购买了近千册的医学书籍。工资低,负担重,到外地出差,我不游览名胜古迹,只跑当地大小书店,别人出差回来,总要给老婆孩子买些好吃的,可我带回来的只有书!白天给患者看病,晚上看书。可晚上又常有亲戚朋友上门聊天,我不好拒绝,便把被子搬到办公室,一头扎进医学书籍《外科学》《中医学》《中药学》《西医学》《古代医学》等书里。学医难学古文观,字典、词典几乎都被我翻烂了。衣兜里总是装着几张卡片,走到哪儿看到哪儿。寒来暑往,我学完了《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一些古典医学专著,先后写了150万字的笔记,搜集了数百种药方,逐个分析研究,领会于心。我通过学习、钻研,对脉管炎患者进行辩证施治,应用治疗,他经过6个月静心静养,腿脚溃烂的伤口愈合了,能下地走路干活了!笔者:孙院长,你讲的故事很感人,能否再作一些分享,让更多的读者感受到爱的力量!孙院长:好的,我就讲下余洪生的故事吧!他是武警河北总队二支队老干部,1956年患脉管炎,右腿截肢,到了1984年,发展到左腿麻凉疼痛,在北京某医院治疗无效,医生建议高位截肢。他说:“我已没了右腿,再截去左腿,岂不成了双腿残疾?活着干啥?不如死去!”后经朋友介绍,他找到我治疗。来时,他的股动脉已触摸不到,左脚趾坏死,每晚要注射两支杜冷丁止痛才能入睡。他在我这儿治疗一个月后,疼痛消失,四个月股动脉触摸明显,八个月痊愈出院,左腿保住了。他拉着我的手十分感慨地说:“奇迹,奇迹,真是奇迹!你是一个神医,我一辈子忘不了你的大恩啊!”再举一例吧,“糖尿病足坏疽”患者袁占昆,当年的“老八路”,转业到地方工作。他跑遍全国很多有名的医院求医,脚还是一点点坏死了,变黑溃烂了,一些权威专家劝他高位截肢。他说:“不截,不治了!当年老子和鬼子打仗,掉脑袋都不怕。一只腿,一只脚让它烂掉好了!”亲人不忍,把我请到家里。没想到他对我说:“我的病没治了,也不再扔钱了!”我说:“我不收你钱!”在我耐心劝说下,他才开始答应我为他治疗。经过一番清理烂肉、消毒、抹药、服药,几天后,他的腿不疼了,伤口干燥了,要去我那里住院。一个月后,他痊愈了。出院时拉着我的手说:“孙大夫,你真神!过去我常给小孩讲那些老祖宗传下来的神话故事,那都是没影儿的事!现在眼见你创造了一个活生生的神话!”笔者:据多个信息源记录,由于你对卫生事业的突出贡献,国内外一些医疗机构和权威部门授予你许多荣誉和桂冠。这里,请你重点分享几个,好吗?孙院长:好的,我随便举几个例!多次被邀请参加北京国家医学专家门诊,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多次被聘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资深专家委员”……笔者:采访中获悉,你一生行善,尤其是对家乡的关心关注并捐款修路,获得了乡亲们的广泛点赞!请讲讲有关这方面的捐款故事,谢谢!孙院长:我的家乡在河北省围场县黄土坎乡哈洒村,是个少数民族贫困自治县,地处山区,经济较为薄弱,长期以来,村民进出都是泥土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是个县里班车都通不到的地方。因为贫穷,村里拿不出钱来修公路,村民的种养殖农产品运送困难,阻碍了村经济发展。2009年8月,我将自己多年存款四十余万元捐给家乡修桥修路。随后我与县政府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得到了他们的重视、支持和帮助,经过多方努力,2010年村里的公里修通了,乡亲们十分高兴!我再回家乡时,看到村里的路旁立了一个石碑,上面写着“万才路”,我当即让他们换掉,林委会的领导说,你为村里做出这么大的贡献,村里人为了感谢你,这碑是大家自发立的,它可以激励后人,像你一样多关心家乡建设、发展!我在衡水生活了多年,知道这里贫困家庭较多,2009年底,我听说正在筹建衡水市慈善总会时,毅然捐款50000元,贡献了一点微薄的力量。总之,多年来我长期坚持行善,为困难患者减免挂号费、药费等是常事,我相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积善行德,福泽后人!写于2022年3月25日
(原载2022年《教育科研》杂志第3期)
【大纪实公众号创始人简介】林克于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自学成才奖获得者;曾任《南山风》文学杂志执行主编,参与编辑《南山风二十年作品选》和《南岸文化记忆》;互联网+大型原创文化平台“阅读悦读”领军作家和签约作家;著名纪实文学作家,著有纪实文学《杨清霖传》,长期为企业和各行各业成功人士(其中包括数十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企业家、书画家)立传宣传,曾出版纪实文学集《缺陷者的鲜花》《巴渝画家传》《重庆当代画家传略》《跋涉—成功者的行程纪实之一》《奋进—成功者的行程纪实之二》《杨清霖传》和电子版散文集《旅途撷英》、中篇小说《中年劫》,有作品入选《长江文学精粹》《重庆崽儿重庆妹》《秋风吹过的村庄》《从古老的河道醒来》《中流砥柱》《阅读时光——我们的2017》《阅读时光——我们的2018》等多个文学选集,现为自媒体公众号《大纪实》创始人、撰稿人。需写人物纪实、企业纪实、演讲稿、推介片解说词、有意向“友情加盟”和欲购林克于收藏品的朋友请加微信13212329973。
高级友情加盟团队
宜成智库………赵裔成
上海城飞鸿幼儿园园长郑代英
重庆蓬生·航妈花园执行董事…刘娟
《黄桷小屋》公众平台主编兰末(邹世平)
《故人旧亊.2020》公众号版主曾义生
《故人旧事.2020》微信群主王忠一
菜必鲜农产品销售
(重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青
书画家……………方百川
自然推拿康复中心整脊推拿专家罗武伦
书法家……………腾德康
高级顾问团队
杨金帮、孙肇伦
高级编辑团队
总编:曾绍仑、王学友、高山大海(执行)
编辑:潘传学、周永素、潘昌操、 田亚非、秦本志
高级助力团队
胡天富、李光彬、姚全德、汪勇、向丽、赵心放、向德东、汪精富、
李华、李荣庆、林绍悦、蔡浩、李家蓉、林东源、罗定秀
高级推广团队
李华、林绍悦、罗定秀、李代英、向丽、蔡浩、李家蓉
版权声明
“大纪实”公众号所发作品为原创,欢迎媒体转发转载,但必须注明来源处;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图片发布人与我们联系删除。
温馨提示
《大纪实》公众号隔日推送一篇可读性强、内容厚重的精彩文学作品, 且配著名书画家和摄影家作品;,欢迎新老读者朋友关注、分享,请按下面步骤操作:大拇指长按二维码(头像处),再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最后按“关注公众号”即可!最后,请帮忙点下文末右下角的“赞”和“在看”,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