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话 | 循迹智慧,点滴启发

文摘   2024-11-08 17:58   河北  

        

循迹智慧

点滴启发



去年暑假,学校组织一批教师开展了一场以“学习大概念教学”为主题的读书、研学活动,我有幸参与其中。通过读《从教走向学》和《让学生创造着长大》两本专著,我对王春易老师、张华教授及他们倡导的大概念教学理论有了初步认识,但总的来说仍是一知半解。在济南天山实验学校,张华教授亲自讲述了他的教学理论,由于他的语速很快,我只记住了几个关键词句:“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真实情境”“概念性理解”“观念的物化”“认知迁移”等。在现场设计训练中,老师们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问题,尽管都在努力改正,但还是连基本的课程“具体大概念”也不能做到准确提出。活动结束后,我在网上听了张华教授的讲座,尤其侧重他在实施上的建议。但张华教授不是中学某一学科的教师,而是专职研究教育学的大学教授,并不能给某一具体学科提供实操范本,只能结合他的建议去自主探索。面对难以落实在具体学科上的困境,我看到视频下方的两种对立评论:一种是认为大概念教学理论华而不实,另一种则驳斥前者抱残守缺。双方围绕大概念教学的必要性展开争论,但双方似乎都不懂得大概念教学在某一学科上到底有怎样具体的内涵,学术圈也没有一本专门介绍大概念教学理论在某一学科以学期、课时为单位日常应用的范本专著,这即是当下大概念教学的真实现状。

笼统来讲,张华教授认为知识是不能迁移的,可迁移只能是对概念的理解,开展以概念、任务、情境、单元为抓手的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深度学习的有效手段,目的就是获得对概念的深度理解,深度学习的难点是在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中开展类似于专家的学科实践,教师自己先进行深度学习是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前提。经过学习和总结,我感到自己当下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不足以支撑先进的项目化深度学习,也难以做到考试分数和素养发展的兼顾。要想进一步提升,只能从原点出发,先自己尝试进行项目化深度学习,积累达成深度理解的经验。


如果把历史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分成两类的话,深度理解恰恰就是分界点: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是方法和手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是深度理解的具体成果。随后,我做了主题为“搭建中国近代思想史框架”的项目试验,大致包括确定主题,设计过程,整合资料,归纳结论四个步骤,发现确实有一种收获颇丰的“深度学习”的体验感,未来教学也应该朝大概念教学方向发展。同时,对身处普通教学环境的师生来说,开展大概念教学活动也存在着周期长、难度高、资料多等困难。去年暑假结束前将一部分学习成果整合成《探寻近代中国思潮的纵与横》一文,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下旬·实践)今年第11期教学叙事栏目,以期我得出的理解能迁移至更多师生并就教方家。









END





撰稿 | 李      虎

供图 | 职高年级 

编辑 | 喵      酱

审核 | 慧海扬帆


往/期/回/顾


单招新起点,升学新通道!

解决小问题,做出大贡献







南宫市丰翼中学
丰翼教育集团是一所民办教育机构,目前下辖六所学校,跨越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四个学段。丰翼教育坚持办真教育,做翼文化,在天性教育的环境中,让每一名学生体魄健全、形象优美、志向崇高、前程远大。现代化、高品位、有特色,我们永远在路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