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林冲的对联:
英雄无去处,英雄岂无去处?
风雪有宁时,风雪焉有宁时!
——作者:王永江
名家就是名家,出手就是不凡。
这副对联出语铿锵,深撼人心。它有烈马穷途的悲嘶,有壮士问天的慷慨,有大志难成的不平,有英雄末路的低徊,悲凉深蕴,颇有“沉郁顿挫”的风味,让人感慨良深。
我们仿佛看到茫茫天地间,大雪飞扬,朔风呜咽,好汉林冲正顶风冒雪踽踽独行,行在无垠旷野,如同大海里的一叶孤舟,飘摇无定,时刻都有埋没其间的风险。
这让我忽然就想起京剧林冲夜奔的戏词:
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彤云低锁山河暗,疏林冷落尽凋残,往事萦怀难派遣,荒村沽酒慰愁烦,望家乡,去路远,别妻千里音书断,关山阻隔两心悬.讲什么雄心欲把星河挽,空怀雪刃未除奸,叹英雄生死离别遭危难……
戏词里的林冲是落难的英雄一腔悲愁,只待一场冲天的大火,映亮这个冰冷世界,让他看清魑魅魍魉的獠牙,然后他就一怒枪寒。
而文章里真实的林冲,却已没有什么情绪,对生活无所盼,他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只想着顺顺利利捱完刑,有一天还能回东京去,和家人团聚。所以,所有“逆”来,他都“顺”受。对强加给他的不公一忍再忍,忍了又忍。
那么,如果没有这场风雪会怎样?
我们的英雄就不会成为英雄,只会是一个被搓磨了英雄气的倒霉透顶的普通人,会因看管草料场不力而被杀掉,会死得窝窝囊囊糊里糊涂无声无息。
所以作家安排在沧州的这场大雪看似是天意,其实是民意,这是一场彰显了人间正义的大雪。它救下了林冲,唤醒了已甘于平庸的他压抑太久的英雄气。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知道了希望的出处:
姑息只能养奸,惩恶才能扬善!
退无可退,只能背水一战!
而有关风雪的的描写,文中一共有三处:
一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二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三 “……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几段文字,每一段文字都不长,但却被金圣叹评价为:“写雪妙绝!”而在近代,鲁迅先生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里举例,评价“那雪正下得紧”的“紧”字,认为它“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
“妙绝”在何处,“神韵”又在哪里呢?
历来教师讲解,多把这“风雪”做线索讲,推动了情节发展。同时也渲染了故事的紧张氛围。但仅仅如此的话,那就只是看到了花的颜色姿态,还没有嗅到花的芳香。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味这几段文字的妙处。
首先,这些文字让我们欣赏到了北方特有的苍浑雪景。
以沧州的天阔地远,大雪茫茫,天地混沌一片,雪景应该别有一番意趣。小说原文里,在第一处“卷下一天大雪来”之后,其实也还有一段很美的雪景描写:
凛凛严凝雾气昏,空中祥瑞降纷纷。须臾四野难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银世界,玉乾坤,望中隐隐接昆仑,若还下到三更后,仿佛填平玉帝门。
这样的美景,乖蹇的林冲自然是欣赏不到的,踏雪寻梅根本不适合苟活的人。但以作家给予我们的上帝视角来看,则绮丽的雪景和隐约的杀机二者并重,一场林冲嗅不到的危险,就在这美景里张网,只待林冲走进。
这样的写法,充满了暴力美学的张力。它是美的,但我们感受到的却还有和这美景相对的紧迫感。景越美,阴谋就越残忍越丑恶,林冲的命运也就更扣人心弦更悲不可抑。
也许是为了保持行文的节奏,课本删掉了这首好整以暇的小诗,但“彤云密布,朔风渐起”两句却还是可以让人看到风景之外的阴森,会让我们紧张,感觉有什么一定会发生。
至于鲁迅先生欣赏的那个“紧”字,则兼有“大”与“快”双层意味。它在文章里面出现了两次,给我们的感觉是一次比一次更紧。一方面是雪越下越紧,危险越来越近,另一方面衬的却是林冲无底限的苟安。
房子破,那我就等着雪停了唤泥水匠来修修,也能过一冬;太冷了我就沽点酒御御寒;房子塌了,我就去山神庙凑合凑合;山神庙的门总被刮开,那我就搬块石头顶一顶。但凡有立锥之地可以“安”身,我们的好汉林冲就绝对能“安”。
此外,风雪之紧,也暗示着草料场一旦引燃,大火顷刻便会扩散,根本无法去救。而不能救火,林冲的失职之罪才会坐实。小人放火,对林冲存的是必置其死地之心。
俗语云:好死不如赖活着
一方是能赖活着就赖活着,一方却是偏让你不得好死。
那我们的好汉林冲还能有什么选择?
怎么叫“官逼民反”?此之谓也!
从另一个角度看,放火的群小也都是体制内的人,都深知边关的草料在战时的意义。可是为了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的一己之私,他们竟置国家安危于不顾,杀人害人全无底限。北宋朝纲之败坏由此可见一斑。这样的一群人把持朝政,于国于民必误国误民害国害民。
好的写景文字从来都是这样,从来不单单是让我们看到风景,还让我们看到人,看到时代,看到社会。
但下在林冲身上的这场雪,其实还有另外一层意义。
它下得是如此之巧,可称是巧合手法的完美体现。后世王望如这样评价施耐庵对林冲这个人物的塑造:
林冲真天相者哉!钱买董超、薛霸打不死,钱买管营、差拨烧不死;柴进送他些钱可以逃生。自己撒散些钱可以逃生;他人用钱害不得,自己用钱却救得;钱固有灵不灵也。李小二无钱,令妻阁后听说话,也可救得;自己不使钱,雪中庙前听说话,也可救得。不宁恨是,雪压草屋,而先沽酒;火烧草场,而先宿庙。每到山尽水穷,便两入天引手,古今豪杰处患难,从无如此凑巧。
为什么这么多的巧,放到林冲身上我们却不觉得巧?
作者写得恰到好处是一方面,更多的却是因为它发自我们的心坎,我们反而淡忘了这是巧合,很少注意到这是林冲的主角光环。
再没有哪一个人的无妄之灾,能这样牵动我们的心,再没有谁的一忍再忍能让我们这样同情。很多时候面对命运的不公,我们也是这样捱过去忍过去。希望林冲能遇到这样的雪,也是我们对现实的诉求。
现实里这样的雪或许不会下,但艺术高于生活,那就借作家的笔,让它纷纷扬扬吧!
(随手一赞,也是日行一善,都看到这里了,那就点点“赞”和“在看”,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