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的长廊里,总有一些地方以其独有的韵味,吸引着我们去探寻、去品味。家乡莆阳,便是这样一方令人心驰神往的沃土。开中先生的《笔走莆阳》,正像是一扇窗,让我们轻轻推开,便可见到那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以及其上流淌着的文化与故事。莆阳,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诗意与韵味。它不仅仅是地图上的一个坐标,更是无数莆田人心中永恒的牵挂。开中先生用他那细腻的笔尖,将这份牵挂化作了文字,让每一个翻开《笔走莆阳》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而来的温暖与感动。
开中先生是我的前辈,他虽不是语言文字科班出身,却擅长书法,勤于笔耕,善于词曲。前不久刚刚获悉我与他及学生刘丹旻合作的《群凤朝阳》一曲即将在莆田六中100周年校庆大会上献演,也算是为母校的百年华诞做了点事。因为是二十多年的同事且办公室又近在咫尺的缘故,他在每次大作完成后,总会谦逊地让我提修改意见。因此书中的大部分文字,我都可以说得上是第一个读者。在他的笔下,莆阳的山山水水仿佛都被赋予了生命。那些蜿蜒的山脉、潺潺的溪流、古朴的村落、幽深的红砖厝,都以一种难以言喻的美,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从萝苜田、白塘湖到兴化古城、湄洲岛,从青璜山、萩芦溪到大会山、夹漈草堂,壶山兰水,古邑新县,那些历史遗迹、名人故居、学府坊巷,如同一部部活生生的历史地理教科书,让人在赞叹之余,不禁对这片土地的历史、地理与文化产生了更深的敬畏与向往。读着开中先生的文字一路走来,跟着他一起去感悟莆阳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真是一件幸事。他的笔触呈现出一位地理老师独特的艺术风格,既有典雅凝练之美,又不失学术的严谨,考据翔实,字句畅达,颇有新文化散文之范。在《笔走莆阳》中,人物的故事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包括林默(妈祖)、郑樵、陈经邦等在内的莆仙历史名人乃至普通百姓的形象,在他的娓娓道来下栩栩如生,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那些或喜或悲的时刻,引发我们对于人性、生活、文化的深入思考。正是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共同构成了莆阳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读《笔走莆阳》,就像是在经历一段心灵与文化的旅程。在书中,我们不但可以感受莆阳的自然和人文,更可以在文字间感受到一位有责任的读书人那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他让我们时而沉浸在莆阳的美景与故事中,享受着那份宁静与美好;时而又为那些逝去的历史、人物、古迹感到惋惜与感伤,从而不知不觉间激发了作为一个莆田人的自豪感。由此也让我们更加深知,文字的力量是无穷的,不仅能够记录历史,更能够传承文化,还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洗礼。我相信,每一个读过这些文字的人,都会被它深深打动,都会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值此开中先生大作即将付梓之际,我信笔涂鸦几句,是为序。林 隽
2024年10月30日晚于正学门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