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 关注我公众号
我是闲人庄生,爱好文史。五百年前的济南有个大诗人李攀龙,在济南曾经有几处故居。我在此详细介绍一下。
摄影:闲人庄生
李攀龙(1514年-1570年),济南韩仓人,也就是现在的历城区鲍山街道附近。他官至河南按察使,同时,作为“后七子”的领袖,主盟明代文坛二十多年。可以说在济南籍的诗人里,除了李清照辛弃疾,那就得数他了。
退休后他回到济南,建白雪楼隐居,取阳春白雪清高之意,我们先来看第一座。
摄影:闲人庄生
趵突泉公园里这座白雪楼是万历十三年(1589)山东按察使叶梦熊建的,所以是座“伪故居”。称祠堂更合适一些。但后世在这里留下不少凭吊诗篇,因为李死后子孙沦亡,书楼易主,文人们也就只能在这里即境怀想,流连咏叹了。
李攀龙的另一处白雪楼建在大明湖南岸的百花洲。我手边有一本明代诗人王象春的诗集《齐音》,从中能看出,王象春就是白雪楼后来的主人:
上图是《齐音》开篇第二首诗,王象春在标题里说自己买得李攀龙(字于鳞)湖边旧舍住了下来。作为李攀龙的超级粉丝,王象春在1616年避灾来济南时,花高于市场价买下了业已破败的白雪楼,而且不换匾额,以示崇敬之情。
同时他指出了李攀龙故居的具体位置:“在碧霞宫西,百花洲上。” 所谓“上”,意指“旁,边”,比如诗经“送我乎淇之上矣”,指送行到淇水旁。
我查找济南旧志,民国年间《续修历城县志》卷二十一,“碧霞宫在厚载门街路北”,厚载门街今称后宰门街,路北有岱宗街,旧称娘娘庙街,都是因为街北首的碧霞宫供奉着俗名泰山老奶奶的碧霞元君。位置见下图右侧:
同时,我在上图标出百花洲的两座古桥。古代并没有现在的大明湖路,那时的珍珠泉和濯缨泉等汇为一泊北流,经百花桥进入百花洲,再经鹊华桥进入大明湖。
也就是说,古鹊华桥在百花洲的北头。对此,乾隆年间修订的《历城县志》记载如下(下图上半部分):
上图的下半部分,是清代张元(1672-1756)所作诗。标题里有注:鹊华桥东北走几步(数武),就是白雪楼旧址。张元是淄川人,但是他在济南生活了几十年,有很多著名的弟子。号称“济南名士,半从其游”。
综上,可以指出李攀龙的白雪楼坐落在在碧霞宫西侧偏北,百花洲的北部,古鹊华桥东北侧。如下图所示:
过去的鹊华桥和白雪楼,经过漫长历史变迁,现在都埋在今大明湖路的路面及两侧地面下了。
碧霞宫也是这样。从下面的空中俯瞰图,还依稀能看到一部分建筑遗址(下图右侧箭头所指的线条痕迹。)目前是一片休闲草坪。实地看,那里还散落着明清两代的碑首和赑屃。
在恢复古城旧貌的工程中,近年重建了白雪楼,不过位置紧邻碧霞宫西侧,即上图黄色圆圈内。
新楼古色古香,有时用作曲艺演出,有时用作文化展示,能继风雅,足慰前贤了。而且,大门刚好还是朝东的,门前水池里也放了一只小船儿。
摄影:闲人庄生
王象春的从堂弟王象需在为《齐音》所作跋语里说:“兄季木(王象春,字季木)卜居济南,门对华峰如颖,于古柳阴系一小艇。”
可见当时白雪楼就是门朝东向,隔湖与华不注峰(济南的华山)相望。同时他也延续了李攀龙水上优游的风雅。
比较起来,我之前在百花洲北头看见的这只小船,其实更像李攀龙和王象春这两任白雪楼主遨游明湖时所棹的小艇:
摄影:闲人庄生
只是近来它又不知系到哪里去了,就像那座湖上楼,在李攀龙去世不久就“颓敝不堪”,数易主人之后更倾圮于市井巷陌,化为乌有。
比起这座白雪楼,他的另外两处故居的结局更让人感叹。对于其一,李攀龙的友人,同为后七子之一的王世贞在《弇州四部稿》说:“王舍店东北隅,为李沧溟故居。” 在《李于鳞传》里还说“于鳞归则构一楼田居,西眺华不注,东揖鲍山。” 可见楼位于华山和鲍山之间,靠近鲍山。王舍店,就是后来的济南王舍人村。
此地是他的祖籍,所以这座白雪楼才是最正牌的一个。不过在他去世后很快零落。王象春《齐音 鲍山》诗注中有记载,见下图:
李攀龙1570年去世,王象春1616年居济。相隔不过四十多年,鲍山白雪楼就已经成为富人的马棚,当年的著作和藏书则几乎片纸无存。
他的最后一处故居的方位,现在很好找,就在这栋济南人都熟悉,号称“济南之根”的摩天大楼旁边:
摄影:闲人庄生
西门桥西的绿地普利中心曾是济南的第一高度,楼下这条马路名为普利街。民国年《历城县志 卷三》记载:“城外关厢,西关的北保一,共十三街巷,其中柴家巷今称普利大街。”
西关曾是古代济南的物资集散地,这里有粮市,藕市,花市,柴市,估衣市等等,“辎辆云集,贸易无虚日,南门东门外所不及”。这是一张清末老地图:
济南旧有两道城墙,图片左侧的外城墙是清咸丰年间为抵御捻军修筑的,所以在李攀龙的年代,两道城墙之间的区域就是老济南西关。
崇祯和乾隆《历城县志》均记载,李攀龙的祖父李端发家后在“西关柴市路南置产”。柴火市的名称后来演变为柴家巷,就是上图正中圆圈内的那条东西小巷。能看到那时巷子西头是外城墙,是个死胡同。1904年济南对外开埠通商,1908年在这个位置建了普利门,狭窄的柴家巷也就变成宽广的普利街了。
李攀龙的父亲李宝在城里的德王府当差,离家很近,李攀龙的童年就是在柴市故居度过的,而不是东边很远王舍人店的韩仓祖居。
据此可以指出,李攀龙西关故居就在现在济南普利街路南,绿地普利中心东侧的三角地,即下图红色圆点位置:
李攀龙有二子三孙,但是在李去世后陆续早死或夭折。剩下他的两个妾蔡氏卢氏,还有一个儿媳,卖掉白雪楼后住在西关的这处故居,艰难度日。
后来的王象春来济南时,还曾见到年老的蔡姬,他在《齐音》的诗注里有记载如下:
依据上面这行字,王象春在癸卯年(1603年,此时他还没有购买白雪楼)来济南参加乡试,在西关见到了卖饼为生的蔡氏,她已经是七十多岁,颓然老丑。此时距离李攀龙去世的1570年,不过三十余年而已。
这也说明李攀龙不仅清高,还很清廉。作为按察一省的正三品高官,他居然没攒下荫及三代的财产,这真的很让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