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晚,备受瞩目的新疆文学领域最高奖项——首届天山文学奖公布获奖名单,5部获奖作品和5部提名奖作品榜上有名,人民艺术家王蒙获天山文学奖·杰出贡献奖。
董立勃长篇小说《可可托海往事》
天山文学奖是天山文艺奖中的特别奖。参评作品不限体裁,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纪实文学、诗歌、剧本、儿童文学、文学理论评论等均可参评。天山文学奖表彰新疆题材文学精品,旨在展现团结和谐、繁荣发展的美丽新疆,引领新疆题材文学创作不断向高峰迈进。
“这是新疆文学奖项首次面向海内外,面向全世界公开征集作品,是新疆文化自信的体现,意义非常重大。”新疆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新疆作家协会副主席熊红久说,设立这一奖项,是为了激励更多的作家,用文学的方式,更加深入到生活深处,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情感深处,讲述新疆各族人民的美好生活和真实愿望。
业内专家认为,天山文学奖的出现,不仅为新疆作家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和作品的重要平台,也提升了新疆文学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这一奖项的设立,标志着新疆文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届天山文学奖受到高度关注,也反映出人们对新疆文学创作的浓厚兴趣和热切期待。”中国作协副主席、首届天山文学奖评委会主任阎晶明说,天山文学奖的设立,将进一步激励新疆各民族作家的创作热情,从新疆走出去的诗人、小说家也将在天山文学奖的带动下,进一步激发创作新疆题材作品的积极性,进而吸引全国更多作家来到新疆、书写新疆。
据了解,天山文学奖每两年举办一次,每次评选出不超过5部获奖作品,评选出不超过5部提名奖作品。获奖作品每部奖励人民币50万元、提名奖作品每部奖励人民币10万元,“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奖励人民币100万元(均为税后金额)。
中国作协副主席、首届天山文学奖评委会主任阎晶明
天山文学奖将吸引更多作家书写新疆
首届天山文学奖公布,引发全国文坛热议,这份新疆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自设立起,就成为全国文学界、读者关注焦点,高额的奖金背后,体现了新疆对文学创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以及对文学价值的认同和尊重。
“对新疆来说,设立天山文学奖,意义很特殊很重大,在当下新疆从文学到旅游各个方面在全国范围受到广泛关注的时刻,设立此奖时机恰当。”昨日,中国作协副主席、首届天山文学奖评委会主任阎晶明在北京接受了记者电话专访。
阎晶明:新疆是一片广受关注的热土,作为写作对象和创作题材,全国很多作家都有愿望参与其中。
进入新时代,新疆文学取得很大发展,可以说是跨越式发展。在全国各大文学评奖当中,新疆作家都有获奖作品,比如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新疆作家都有获奖。当下新疆文学创作从数量到质量都已达到一个高峰期。“50后”“60后”作家创作活跃,年轻一代作家也都有不俗表现,一些作家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不但扩大了文学作品影响力,甚至还催生了新的旅游热点,广受关注。
在这样的时刻,设立天山文学奖,奖励在书写新疆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作家及作品,是非常必要的。
天山文学奖的特点很鲜明:既是地方奖,立足于新疆;又面向全国作家,强调的是以新疆为创作题材,奖励的主旨是“写新疆”。评奖过程和结果也体现了这一特点:不限于奖励新疆作家,不以体裁分配名额,写作题材符合要求,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准上属于上乘,小说、散文、诗歌、纪实文学、理论评论,都在评选范围。
阎晶明:在奖励机制上,天山文学奖分量很重,体现了对文学价值的认同和尊重。公告一发出,就引起全国文坛关注。
评奖是严格按照条例公告程序进行的,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以及文联、作协对这次评奖高度重视,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严格的评奖程序。
评选分初评和终评两步,公告发出后,共有180余部作品申报,初评委进行认真、紧张、精细的工作,反复讨论、反复筛选后,按照评选要求最终提供了20部作品进入终评。
这20部入围作品,反映了当下新疆题材作品的高水平。终评时,13位评委从全国各地赶到乌鲁木齐,集中评审,全过程在纪检组共同工作情况下进行,反复讨论酝酿,最终评决出5位获奖、5位提名作家。
杰出贡献奖授予数十年坚持以新疆为题材进行创作的著名作家王蒙。以上这些奖项都是投票产生,由公证处公证人员一起工作,共同完成,整个过程公平、公正,严格按照程序和纪律要求进行。
这是一次不断讨论逐渐形成高度共识的评选,评委对评奖结果满意,也都感受到工作的愉悦。
阎晶明:评选的五部作品,严格以作品质量为第一标志,没有任何照顾和平衡。五部中有三部长篇小说,一部散文集,一部诗歌集,这也很符合当代新疆文学的传统优势与发展态势。
近20年的新疆文坛,诗歌是最亮的底色,较早地集中了大量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优秀诗人,后来逐渐发展到散文创作呈繁荣态势,近两年,以刘亮程的《本巴》获茅盾文学奖为标志,阿拉提·阿斯木、叶尔克西、董立勃、赵光鸣等作家的共同努力,各显风采,新疆长篇小说创作达到了全新发展期。
可以说,新疆的诗歌、散文、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文学评论,都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出现各种体裁齐头并进的格局。
五部获奖作品各具特色。阿舍的《阿娜河畔》出版之后引起高度关注,这部表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几代人奋斗历程的作品,已连续获得骏马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阿拉提·阿斯木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新疆特色,《他人的篝火》写的是翻译家的生活,小说叙述语言显现格外的生机与活力,具有鲜明的语言特点,既鲜活、生动,又新奇、陌生,为这部作品增添了很多完全不一样的新鲜活力。大家从事的都是共同的文化事业,面对的也都是优秀中华文化带来的感染和感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部艺术风格非常鲜明、创作理念非常成熟的作品。
叶尔克西的《白水台》,以新时代新疆社会生活为题材,作品中有驻村干部形象,也有群众的日常生活。生产生活真实而接地气,可以看出新疆作家对当下现实生活的深度挖掘。
这三部作品,有兵团人的奋斗历史,有当代新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文化上表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它们拥有天山文学奖设立初衷所希望寻找到和选拔出来的品质。
周涛、章德益以及杨牧都是新疆诗歌、散文的领军人物,也是影响了新疆文坛几代创作者的代表性作家,在全国读者当中也有相当影响力,为《章德益诗选》和《周涛散文自选集》授予首届天山文学奖,既是对他们的作品本身分量的认可,也是对新疆老一代作家的致敬。
提名作品本身质量也很高,像董立勃的长篇小说创作,已经积累了很多成果,很有影响力。年轻作家当中,李娟的作品近年来在全国的影响可以说具有破圈效应,他们都代表了新疆文学的高度,这个结果,是在优中选优,是在艰难的选择中产生的。
天山文学奖会对新疆文坛乃至全国创作者有怎样的影响?
阎晶明:这个影响现在已经很明显了,从天山文学奖开始征集起,关注度就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天山文学奖的设立,将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新疆、关注新疆文学,进一步激发新疆各民族作家的创作热情,从新疆走出去的作家,会继续以新疆为题材从事创作,进而吸引全国更多作家来到新疆、书写新疆。新疆是一片文学的沃土、热土,未来的新疆文学更加值得期待。衷心祝愿天山文学奖越办越好!
作家阿拉提·阿斯木:思考怎样才能写出好作品
阿拉提·阿斯木 自治区文联原主席、新疆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40年写作生涯中获奖无数,小说《那醒来的和睡着的马》获1984年上海《萌芽》优秀作品奖,《生活万岁》获1987年新疆优秀作品奖,《金矿》获1998年《伊犁河》文学奖等。获奖作品《他人的篝火》
天山文学奖获奖作品长篇小说《他人的篝火》,是一部描写几位文学翻译家工作生活的长篇小说,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三位翻译家一直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翻译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同时,在翻译实践和理论方面,也潜心研究,提出了颇有见地的学术观点,认为文学翻译也是一种“他人的篝火”,一种美美与共的基础和可能性,从而也成功地书写了自己的翻译人生。
全书在“我”和两位翻译朋友,妙语连珠和思维碰撞间,闪现着新疆各民族人民的性格特质和为人处世的智慧。
“获得天山文学奖,对我而言,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和促进。”阿拉提·阿斯木说,在感动和兴奋同时,自己一直以来思考最多的是:好作品怎样才能不停写出来?
“天山文学奖的设立,让自己更加明确现在的方向,就是继续着重书写新疆题材的作品。”阿拉提·阿斯木说,改革开放直至进入新时代,新疆的发展突飞猛进,新疆各族人民生活欣欣向荣,从经济、文化、民生、教育各个层面,要写的东西和内容太多了。
“我的心得是:在新疆题材的创作上,想要有突破,必须在题材、写作、语言上,写大家喜欢看的作品。”阿拉提·阿斯木认为,新疆文学优势很大,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从政策层面到具体实施,自始至终都在关心着新疆各民族生活和发展,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都是浓墨重彩,值得书写的一笔,而作为新疆作家,更应当用最美好的文字、中华文化的温暖和力量来书写这些故事。
“每一个民族都是一片鲜艳的花朵,这些花朵放在一起,就是一个巨大的花坛,就是一个鼓舞人心团结奋斗的永远的、坚强的、美好的力量,我们要珍视这样的力量,把我们的写作基础,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来,坚持这个理念,并在作品中写出来,写出能够改编成电影、电视、舞台剧等的文学精品,以此回报支持我们创作的广大读者和社会力量。”阿拉提·阿斯木说。
董立勃 新疆出生长大,已出版长篇小说《白豆》《烈日》《米香》等20余部。在《当代》《人民文学》《中国作家》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近百篇。获过多种文学奖项,多部小说改编为影视剧。 提名奖作品《可可托海往事》
天山文学奖提名作品《可可托海往事》,是一部有关可可托海的编年史。这部作品有意识地借鉴非虚构的创作手法,重现了上世纪50年代援疆儿女在可可托海矿区为新中国建设而挥洒青春的场景,展示了老一辈可可托海人对祖国的忠诚和奉献。
董立勃对《可可托海往事》的评价是:这是一部兼具“文学的真实性”与“真实的文学性”的作品。
董立勃在谈到数十年创作历程时说,自己一直想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读者知道在新疆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并且想让读者知道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从中不仅能够得到文学诗意的享受,还能够对社会和人性多一些深刻的理解和洞察。
“我生长在新疆,我的创作灵感全部都是与新疆相关的人和事。”董立勃说,新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就使得在这样的环境形成的文学,有了它不可替代的质地。只要新疆的文学工作者能够真诚地表达书写,创作出的作品一定会和别的地方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就是优势。刘亮程能够获得茅盾文学奖,李娟的散文能够引起现象级的轰动,就是这种优势的最好证明。同时也显示了新疆文学发展的潜力有多么大。
“天山文学奖如此大力度地对文学作品进行奖励,是破天荒的。它体现出政府对‘文化润疆’的高度重视,极大地激发了新疆文学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也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好作家和好作品出现。”董立勃说,文学作为各种艺术的母体,理应得到应有的关注支持。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带给社会的效益,会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届天山文学奖无疑会对推动新疆文学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很荣幸获得首届天山文学奖提名奖,我会把它当作对我的鼓励和鞭策,努力在有生之年写出更多更好、无愧于新疆这片土地的作品。”董立勃说,人们应该相信文学的力量。只要俯下身子拥抱脚下的土地,就一定能寻找到金子般的故事:“我还不知道下一部小说要写的故事是什么,但我知道它一定是发生在西部,发生在新疆。”
《他人的篝火》是阿拉提·阿斯木的长篇小说新作,故事的发生地在北疆的伊犁和南疆的和田,主人公是“我”和两位翻译朋友,酒桌上的“我们是随时开启头脑风暴的铁三角,妙语连珠和思维碰撞间,闪现着维吾尔族人的性格特质和为人处事的智慧。
□ 作者简介
阿拉提·阿斯木,新疆于田人。双语作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副主席、新疆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小说《那醒来的和睡着的马》获1984年上海《萌芽》优秀作品奖、1995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奖二等奖,《生活万岁》获1987年新疆优秀作品奖,《金矿》获1998年《伊犁河》文学奖。
《阿娜河畔》是阿舍的最新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在茂盛农场的建设中,以明双全一家为代表的建设者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历程。小说多角度、多方位地描写了边疆建设的壮阔事业和巨大变迁,以及边疆人民生活的跌宕起伏和亲情、爱情、友情的真挚可贵,展现了几代人在边疆的建设事业中为家国而奉献、为理想而奋斗、为生活而努力的动人篇章。
□ 作者简介
阿舍,中国作协会员,宁夏作协副主席。出版有长篇小说《乌孙》,短篇小说集《核桃里的歌声》《奔跑的骨头》《飞地在哪里》,散文集《我不知道我是谁》,随笔集《托尔斯泰的胡子》等。作品荣获十月文学奖、《民族文学》年度奖、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文学艺术奖文学类散文一等奖及第十届文学艺术奖文学类中短篇小说一等奖等。
小说《白水台》以尤莱·叶森一家为主要叙写中心,将他们的家族史与哈萨克族游牧生活的历史传统与现代转变相结合,书写了当代新疆哈萨克族牧民定居新村、脱贫攻坚的时代景象。
□ 作者简介
叶尔克西出生于新疆北塔山牧场,20多岁开始从事小说、散文创作和文学翻译、民歌翻译,以及电影剧本、电视连续剧剧本创作。著有散文集《永生羊》《草原火母》等,小说集《额尔齐斯河小调》《黑马归去》等,长篇小说《歇马台》《白水台》;翻译作品有诗歌集《天狼》《春天来了很久了》,小说《蓝雪》《寡妇》,长篇报告文学《永不言弃》,《“一带一路”国家诗歌经典·哈萨克斯坦诗歌卷》。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阿拉伯文等。
《章德益诗选》收录了诗人自1974年以来的多篇代表作,全书分为“西部太阳”、“早年的荒原”、“大美新疆”三辑,较为全面地呈现了诗人章德益诗歌创作的整体风貌。
□ 作者简介
章德益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大汗歌》(合作)、《大漠与我》、《西部太阳》、《黑色戈壁石》等,部分诗作被译成英、法等文字。为新边塞派代表作家之一。
《周涛散文自选集》内容均由周涛先生亲自选定,共收录70万字、136篇散文作品。它们代表了周涛散文创作的高度与广度。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充分领略散文家周涛飞扬的激情、逼人的才华、恢宏的精神气象及华美的新疆气质。
□ 作者简介
周涛(1946年3月15日—2023年11月4日),男,汉族,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祖籍山西,生于北京,1955年迁居新疆。曾任兰州军区创作室主任、一级作家,新疆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代表作有诗集《神山》《野马群》,散文集《稀世之鸟》《游牧长城》《兀立荒原》及散文《巩乃斯的马》《哈拉沙尔随笔》等。2023年11月4日13时30分,著名诗人、散文家、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周涛先生因突发心梗在乌鲁木齐去世,享年77岁。
《可可托海往事》,是一部有关可可托海的编年史。该作品有意识地借鉴非虚构的创作手法,重现了上世纪50年代援疆儿女在可可托海矿区为新中国建设而挥洒青春的场景,展示了老一辈可可托海人对祖国的忠诚和奉献。
□ 作者简介
董立勃是新疆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一级作家,新疆文史馆馆员。已出版长篇小说《白豆》《烈日》《米香》等二十余部。在《当代》《人民文学》《中国作家》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近百篇。
《我从未与世界如此和解》收录了著名诗人吉尔百余首优秀诗歌新作。在诗集中,吉尔从“地域之恋”到“世界之爱”,以深切的同情和悲悯阐述了对人、事、物的无限理解和体谅。书中的作品聚焦于新疆这片土地的古老历史与丰厚文化,洞窟、石林、神木、峡谷、村落、河流、葡萄园、沙尘暴……以独特视角和深沉情感对其进行观照和剖示,拉近历史与当下的距离。这种对个体、历史、世界和人生的关注和思考,使得诗中凝结着深刻的反思气质和深厚的爱意。
□ 作者简介
吉尔,女,本名黄凤莲。汉族,祖籍山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已出版诗集《世界知道我们》。作品获首届“诗探索·中国春泥诗歌奖”,第一届、第二届塔河文艺奖。现居新疆。
小说集《脐血之地》收入新疆实力派作家、天山文艺奖得主李健的中篇小说《青杏》《库兰》《半春子》《九月》,四部小说相互独立,又被共同的人物所串连,以民国时期的新疆木垒地区为背景,展现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相互冲突融合所形成的多元文化风貌。
□ 作者简介
李健,新疆实力派作家、天山文艺奖得主,著有中篇小说《青杏》《库兰》《半春子》《九月》等。
《记一忘三二》收录30余篇以“记”为题的文章,从亲情、友情、爱情,工作、生活、兴趣乃至梦境等诸多侧面,记录了李娟的心路日常——与母亲相依为命也闹过“分居”,定居于荒野中的大院子而生活不再颠沛流离,少年时曾遭受的暴力与得到的关爱等等。
□ 作者简介
李娟,1979年出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成长时期辗转于四川新疆两地,有过一段阿勒泰牧场上的生活经历。1999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开设专栏,出版有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遥远的向日葵地》及非虚构长篇《冬牧场》《羊道》三部曲等。曾获“人民文学奖”“上海文学奖”“天山文艺奖”“朱自清散文奖”等。
《解忧牧场札记》扎实记录了阿尔泰山区的牧民生活,并从中深掘游牧民即将消逝的精神世界。作者以“外简而内丰”的艺术技巧,将真情隐匿于人物的言行中,于奇异的个性化中窥探人的精神和灵魂。
□ 作者简介
周智慧(小七)生长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与牧区各族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从他们的生活中找到了诸多积极的创作素材,出版了散文集《遇见阿勒泰》《从前啊,有一只猫小宝》《我的小羊驼蜜糖》等,曾获丰子恺中外散文奖、2020年度中国散文年会精锐奖等重要奖项。
表彰新疆题材文学精品,参评作品不限体裁,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纪实文学、诗歌、剧本、儿童文学、文学理论评论等均可参评。
每两年举办一次,每次评选出不超过5部获奖作品,评选出不超过5部提名奖作品。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
乌鲁木齐市融媒、乌鲁木齐晚报、新疆网微信公众号
↓↓↓
来源:乌鲁木齐市融媒体中心/新疆网
记者:蔡俊
编辑:张彬彬
监制: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