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理应是熟悉和理解教育政策的明白人
作者 | 田 浩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教育局
作为教育的“局内人”,教师理应是熟悉和理解教育政策的明白人,可现实中部分教师对教育政策不关心、不了解,以致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时有发生。比如在不自知的情况下体罚学生或者为了提高升学率而劝导学困生放弃中考。类似事件在社会新闻中并不少见。排除主观故意的情况,导致这些有违师德或法律法规行为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对相关教育政策理解不透、重视不够。
教师与教育政策之间的隔膜大致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教师的“自闭”。部分教师认为教育教学是专业技术性工作,宏观的教育政策与己无关,习惯于“躲进小楼成一统”“两耳不闻窗外事”,不关注教育政策对教育教学的新期待、新要求。二是来自学校的“梗阻”。部分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在宣传和落实教育政策时避实就虚、避重就轻。比如义务教育阶段禁止按照学生成绩分设重点班、非重点班的规定,又比如事关教师福利待遇的政策。有些学校管理者宣讲此类政策时语焉不详甚至避而不谈,这样的“套路”导致教师对教育政策比较陌生。三是来自社会层面的“功利”。部分公众和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仍然存在功利化和短视化倾向,将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金标准,只关心在升学榜上的排名,部分学校、教师被吸入“唯成绩”的旋涡,不得不弃教育政策规定于不顾。
因此,让教师成为教育政策的知情者、明白人应强化以下三点。
一是激发教师内在动力,主动拥抱教育政策。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项具有专业属性的工作,教育政策与教育教学规律并行不悖,是新时代、新环境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教师主动拥抱教育政策,教育教学工作才会不出格、不踩坑。在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同时,新的教育政策往往蕴含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遇、新赛道,比如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不少教师围绕作业设计进行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好风凭借力,教师要主动学习研究教育政策,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落实政策,或许能收获专业成长的惊喜。
二是学校要提高落实教育政策的自觉,创造条件让教师学习掌握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路标,在它的引领下,学校可以稳健地行进在办学的正道上,避免教师因为剑走偏锋等行为给学校声誉带来贬损或管理难题。学校要随着教育政策的更新不断调整优化内部管理办法,使学校管理更科学、更高效。
教师是教育政策的执行者,学校是教师了解和学习教育政策的重要场所,学校应借助教职工大会等形式将教育政策及时、准确传达到位,通过专题学习、专家讲座等让教师理解到位,通过案例分析、问题答疑等提高教师落实教育政策的能力。
三要营造氛围,让认真落实教育政策者尝到甜头。宣传部门要通过报刊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宣传模范执行教育政策的学校、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教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克服功利化和短视化倾向对教育的干扰,引导公众关注学校和教师执行教育政策的水平,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教育管理部门要从政策宣传、方案措施、保障条件等方面对学校执行教育政策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学校把教育政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讲清楚,让教师把握政策精髓,在教育实践的末端落实好政策;健全评价和反馈机制,对教育政策宣传到位的学校、执行有效的教师在资源分配、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等方面予以倾斜;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对违反教育政策的行为及时纠偏,让懂得政策、按政策要求教育教学的教师尝到甜头,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广大教师争做教育政策的明白人,提高教师理解政策、落实政策的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