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双酚A,大多数人很陌生,部分有生活经历的人可能知道奶瓶不选PC(聚碳酸酯塑料)材质的,这是因为PC奶瓶多含双酚A,但除了奶瓶,你还知道其他什么东西含有双酚A吗?
塑料水杯、超市小票、金属罐头、各种食品塑料包装你是不是非常熟悉?日常生活里是不是处处都有它们的身影?没错,这些你熟悉又常见的东西,它们都可能含有双酚A。
双酚A(Bisphenol A,BPA)又称二酚基丙烷,是一种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及碱性溶液[1]的物质,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被添加到塑料中可使其无色透明、轻巧耐用、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并且可以防止酸性蔬菜和水果从内部腐蚀金属容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罐头、食品和饮料的金属包装内衬、食品包装、餐具、婴儿用品、牙科填充剂、医疗器械等数百种日用品的制造过程中[2-3]。因其化学结构与雌激素相似,也被称为“环境雌激素”,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目前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中大约有2700万吨含有双酚A。
人类对BPA的暴露途径主要有职业暴露、膳食暴露、医源性暴露和环境污染,其中膳食暴露是普通人群最常见的暴露途径[4]。在日常生活中,BPA可能通过下列方式以食品为媒介进入人体:
①金属罐头内衬、一次性餐具、PE矿泉水瓶等食品包装材料会向食物迁移BPA,尤其是在高温、碱性或含油含酒精等特殊条件下,迁移量会增加。
②超市小票、电影票、银行回执单等所使用的热敏纸,其化学涂层大多含有BPA,人们在接触这类物品后,若没有做好手部清洁,最终可能导致BPA经口进入人体。
③BPA在水体中也是广泛存在的,可以通过食物链富集在鱼虾等水产品中,最终进入人体。
④自来水管材、水池内漆等材料中所含的BPA在与水长时间的接触过程中也会逐步溶出。
BPA的化学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从而影响身体的许多功能:
①影响生育能力。对男性而言,BPA暴露会降低男性性欲[5],导致男性精子质量下降,精子损伤增加[6];对女性而言,其血液中BPA的水平可能与子宫内膜增生、复发性流产、不育、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有关[7]。
②影响神经系统。研究表明,BPA可以穿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分散到大脑及胎儿中,从而作用于神经系统[8]。
③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有研究发现,如果儿童青少年在发育过程过多摄入双酚A,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疾病,引起甲状腺、免疫、消化、生殖等系统功能紊乱[9]。
④其他身体系统影响。双酚A也可能和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有关系。
研究发现,食品中的双酚A检出率较高,双酚A的主要膳食来源是谷物,其次为蔬菜和肉类,人群总体暴露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经过初步评估,人群膳食摄入双酚A的含量远低于欧洲食品安全局暂定的 BPA 日允许摄入量(4μg/kg bw/d)[10]。虽然目前人群受到双酚A的影响较小,但仍需要警惕双酚A的危害,特别是对于儿童青少年,双酚A对于这类人群存在潜在危害。
①食物多样性原则。虽然双酚A在食品中存在较为广泛,但不同食物中双酚A污染量不同,多吃不同种类的食物也能够有效地避免过多摄入双酚A。
②减少塑料制品使用,经常做好手部清洁。比如,奶瓶可以选择金属或玻璃材质的,如需选择塑料的,可以选择PP等材质的奶瓶;外出时可以自带杯子,减少塑料杯子的使用;勤洗手,特别是吃东西前。
③有很多研究在探索微生物降解双酚A的可能性,目前有四种细菌降解双酚A的可能性被报道,其中氧化骨架重排和ipso取代的初始作用基因和酶已基本明确[11],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大规模引入微生物降解环境中双酚A能够成为重要的治理手段。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张想竹,侯绍刚,吴明书.双酚A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J].安阳工学院报,2006,2:10-17.
[2]时国庆,李栋,卢晓珅,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健康影响与作用机制[J].环境化学,2011,30(1):211-223.
[3]杨丹,李丹丹,刘姗姗,等.双酚A对机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7):3280-3286.
[4]李慧艳.双酚A人群暴露情况和健康风险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10):1442-1445
[5]Li D,Zhou Z,Qing D,et al.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isphenol-A(BPA) and the risk of self-reported male sexual dysfuction[J].Human Reproduction,2010,25(2):519-527.
[6]Meeker J D,Ehrlich S Toth T L,et al. Semen quality and sperm DNA damage in relation to urinary bisphenol A among men from an infertility clinic[J].Reproductiove Toxicology, 2010, doi:10.1016/j.reprotox.2010.07.005.
[7]Vandenberg L N, Hauser R, Mancus M, et al. Human exposure to bisphenol A(BPA)[J]. Reproductive Toxicology, 2007,24(2):139-177
[8]时国庆,李栋,卢晓珅,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健康影响与作用机制[J].环境化学,2011,30(1):211-223.
[9]Yao K,Zhang J,Yin J,et al.Bisphenol A and its analogues in Chinese total diets: Contaminated levels and risk assessment [ J ].Oxidative Medicine,2020,2020:8822321.
[10]佐鹏,谭学蓉,刘少颖,等.膳食中双酚类化合物的污染水平和风险评估[J].中国食品学报,2023,23(12):219-228.
[11]周芯竹,卢倩倩,王莹莹.细菌降解双酚类化合物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22,49(5):1874-1888.
科普/撰稿:理化检验所 伍剑 副主任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