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我们共享荣光

文摘   2024-11-08 19:50   辽宁  


      2024年11月8日,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用镜头捕捉真相,以文字记录故事,新闻工作者一直在路上。


      盘锦新闻人始终履行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不断践行“四力”,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用深情的笔触、生动的镜头、鲜活的报道,全方位、立体式宣传盘锦高质量发展,在盘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贡献新闻人的力量。


      新闻人,总是脚下有泥,心中有光。今天,让我们听听他们真诚的心声,共享职业荣光,共庆我们的节日。


点击图片,阅读故事

↓↓↓


我是一个“行者” 

盘锦市融媒体发展中心新闻综合广播

方青


      又到了我们的节日——中国记者节。这一天,我的微笑里一定是满满的温暖和美好,还有骄傲,这微笑里蕴含了无尽的记录伟大时代和多彩生活的欣慰,还有无尽的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心心念念的追求。


      在新闻从业的路上,我是一个“行者”。从坚持步行,到学会了慢跑,再到偶尔的奔跑。不知不觉中,我已经从业25年。如何坚守?如何践行自己的使命?如何创新发展?把小事做好,把当前事做好,把小我变成大我……跟上这个时代,融入时代,才能更好地记录这个时代!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向阳而生。我希望能如一棵树,不畏寒暑,慢慢拔节,在时间的淬炼下,枝繁叶茂,成为自己心中的那道风景。


      今天的新闻,必将成为明天的历史。在路上,为时代发声。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让我们勇立潮头,为伟大的时代发声。在中国式现代化行进的路上,我记录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盘锦建市40周年的迅猛发展,记录了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上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在路上,为人民发声。“为执政助力,为百姓解难,《行风热线》——舆论监督第一线”,作为盘锦市融媒体发展中心、盘锦广播电视台《行风热线》节目的一名主持人、记者,我要努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面对一个又一个热线电话,面对热心听众对我们媒体和节目的信任,我要努力做到有耐心有温度;面对一个又一个急需解开的问号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会努力提升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既要全面思考又要准确把握;面对复杂的采访环境,我会努力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追求真实与公平,为正义鼓与呼,积极传播正能量,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路上,践行使命担当。保持热爱,温暖前行,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新闻媒体人。我要热爱生活、快乐工作,既要记录大项目的顶天立地,还要不忘停下脚步记录每一朵花散发的清香……



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做好新闻宣传 

盘锦市融媒体发展中心盘锦日报

王双


“不是在采访,就是在采访的路上”这是新闻人的人生轨迹。


      作为一名从业23年的记者,我跑过时政、跑过民生,但跑的最多还是经济新闻。我经常走企业、进车间,了解经济运行,曾目睹辽滨经开区建设之初的草荒人稀,但却被开发者点燃希望的豪情;也曾感受资源型城市转型带来的阵痛,但干群却有不屈不挠抢抓国家战略机遇的干劲;更见证了大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的喜悦,以及锚定“走在前列”的担当和自信……


      经济新闻是宣传报道的重头戏。近年来,我和同事们围绕全市经济工作的重点和亮点,完成了市委全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的解读,其中,《产业高质量发展动员会“高”在哪》系列述评获辽宁新闻奖一等奖;完成了《走进项目看发展》系列报道,及时跟进华锦阿美、中蓝电子等重大项目建设;完成了央企进盘锦、中国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等重要活动的报道。从中,我感知到市委市政府以对盘锦这片土地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断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转化为带领全市人民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区位优势、加快项目建设、努力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中走在前列的生动实践。


      今年,是盘锦建市40周年。我们是城市的一员,我们要躬身入局,应更有担当。按照市委的部署,在市委宣传部的具体指导下,中心党委带领我们全力做好“初心如磐 征程似锦”盘锦建市40周年主题成就展的筹备及报道工作,通过刊发编辑部文章、系列述评和解读,总结40年的经验成就,并围绕市委绘就的“富强盘锦、活力盘锦、美丽盘锦、幸福盘锦、平安盘锦”锦绣画卷进行报道,让老百姓知道市委市政府在做什么,也把市委决策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给盘锦人民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报道出来。


      我们每一篇报道都是政治,都要有较高站位;我们深知笔下千钧,笔下有责。


      当前,决胜攻坚之战进入“收官”阶段。在市委宣传部的安排下,中心党委领导全员包保,全体编采人员日夜奋战,盘锦日报于10月29日出版了“冲刺四季度 打赢攻坚战”特刊,营造了“干”字当头、众志成城、攻坚必胜的舆论氛围。


      新时代给了我们尽职尽责的机遇,高质量发展给了我们出了题目,市委的关心给了我们前进动力。新闻记者永远在路上。我们将不断锤炼过硬本领、提升业务能力,用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讲好盘锦故事,助力全面振兴。



站上全国舞台讲述盘锦故事 

盘锦市融媒体发展中心新闻综合频道

李文婷


我是一名电视记者,从事新闻采访工作14年了。今年8月份,我参加了盘锦市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辽宁省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经过市级选拔赛、省级初赛、省级决赛,最终我代表辽宁参加了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比赛,获得了全国优秀奖。作为全国比赛中为数不多的地市级城市的记者,能够站上全国的赛场讲述盘锦故事,为盘锦为辽宁争得荣誉,我内心非常的喜悦和激动。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媒体人的殷切期待,也是记者的光荣职责。回想两个多月的参赛经历,我有太多的感慨和收获。


      我参赛的故事是《鹤爸》,以盘锦养鹤人赵仕伟为主线,讲述了他为保护丹顶鹤及栖息地做出的努力,有力补充了丹顶鹤野生种群数量的故事。通过不断地在市级平台、省级平台、国家级平台的讲述,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丹顶鹤,了解了盘锦为保护丹顶鹤、保护湿地所做的努力,了解了盘锦这座国际湿地城市,从而让更多的人爱上盘锦、加入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来。


      好记者讲好故事,讲的就是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亲力亲为的真实故事,这样的故事才能更多反映民意。讲好故事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怎样去成为一名好记者。


      好记者要增强“四力”,练就过硬业务本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对我们新闻工作者能力的要求。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赵仕伟作为一个平凡的人物,默默坚守31年,和丹顶鹤同吃同住,对待它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他发着光发着热,他的故事需要被发掘。我们应善于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让新闻报道客观、真实。一篇好的新闻稿件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也要有新闻细节。我在参加比赛过程中,演讲稿经历数次修改,都是对细节的打磨。用真情实感,用接地气的方式讲好故事。真实的感受作为支撑,简洁质朴的语言,同时运用简短的同期声和画面等让人物更加立体。


      好记者讲好故事,是中国新闻界一张闪亮的名片,我很庆幸能参与活动,并收获满满;也很庆幸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工作者,把盘锦故事和辽宁故事讲到全国的舞台,为宣传家乡贡献力量。



记者带给我“力量” 

盘锦市融媒体发展中心辽河晚报

王震宇


成为记者后,我对自己的职业有这样一句总结:“喜欢这份艰辛,尊重这份使命, 所以固守这份责任。”多年来,我始终笃信成功的喜悦来自艰辛的采写编,而不是千篇一律。党给了我这份使命,我务必始终保持冷静,体察社会现象,倾听市民声音,继而概括而又生动地聚焦我们生活的城市。


      今年是盘锦建市40周年,在我市举办的“初心如磐 征程似锦”盘锦主题成就展中,我的多张照片被选入其中,这对于一名摄影记者来说是光荣且难忘的。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节点被我的镜头记录,虽然无声,却娓娓道来。回想从业十余年,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成就感,使我的人生迈向了更高更远的路途。


      2010年,我偶然间接触到了一名独臂快递员,他叫杜峰。出于职业的好奇,我走进了杜峰的生活,认识他,了解他。第一天,他的防备心很强,除了我问他的一些问题,杜峰并没有多说什么。我也从杜峰的同事那了解到,他虽然性格比较内向,但内心很阳光,和他熟了就好了。


      第二天,我干脆放下了相机和采访本,早早地来到杜峰送件的区域,找到杜峰后就跟他一起送快递,同吃同住。几天过后,我慢慢融入他的生活,他和我说起小时候为什么受伤、“双十一”的时候一天要送300多个快件、怎么处理和客户之间的矛盾,还有他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我只要闲下来就去找杜峰,用相机记录下这位独臂快递员的独特生活。


      经过编辑整理,推出了《杜峰 快递一把手》的报道。杜峰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事业的热爱,感染了我,也感染了读者,大家都为这个充满正能量的快递员点赞加油。


      其实,工作中许许多多的采访过程都让我回味无穷。我经常告诉自己,要做有心的记录者,当优秀的新闻人,不断对细节进行调整修改,始终关注新闻现场一举一动,记录专属于咱们盘锦的独家记忆。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记者带给我“力量”。这份力量就是,记录历史、直击真相、温暖他人,用生命诠释使命,用文字致敬时代,让自己成为一个平凡善良的人、一个灵魂纯粹的人、一个追求美好的人,让有限的生命灿烂到极致。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盘锦市融媒体发展中心盘锦日报

刘红


      自2014年大学毕业入职盘锦日报以来,我一直在不断学习、寻求突破。10年来,从报纸到新媒体,从版式编辑到新媒体编辑再到记者,每一次工作调整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和机遇。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爬上10几米高的渔船,顶着寒风,拍摄视频;也从未想过,我会在大雪纷飞的深夜,追着铲车,记录瞬间。这10年,我在工作中历练,在历练中成长。


      2020年4月,我来到盘锦日报新媒体部,成为一名新媒体编辑。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更高的互动性、即时性、个性化以及覆盖面广的特点,它的“新”主要体现在技术、形式、内容以及传播模式上的革新。做好新媒体工作,不仅要具备传统媒体的基本功底,还需兼修新媒体工作者应有的能力和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跨越与坚守。面对全新的领域,我从头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学习排版、编稿、摄像、剪辑、直播、H5制作、策划等,当领导提出新的想法,我和同事一起探讨、研究,不断尝试找寻最佳解决办法,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与挫折,当作品得到认可的那一刻,疲惫瞬间烟消云散。当更多人从新媒体平台看到了盘锦故事并为之点赞称好,我忽然间明白,这就是奋斗的意义。


      翻越高山,一山又现。人生如登山,工作亦如此。2021年4月,在新媒体部工作了一年的我,接到了领导指派的新任务,负责运营一个全新的公众号,从采、拍到编、排、推送全部由我完成。当时的我,虽有畏惧,但十分感激领导的信任,更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信心。从那以后,我便开启了早八晚九甚至更晚的工作时光,白天在服务单位,晚上回本单位,成了朋友口中那个约不出来的人。我向前辈们学习如何撰写稿件,如何使用专业相机,每天不是在采访、写稿、拍视频,就是在改稿、修片、剪视频。回首过往的日日夜夜,或敲击电脑的键盘,用文字描绘世间百态,或按下相机的快门,用镜头定格美好瞬间,我把青春献给热爱的事业,努力成为一名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新闻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一路走来,我学习着十八般武艺,技能从懵懂到熟悉,技法从陌生到精通,我不再胆怯,我向阳而行。未来,我将继续守牢新闻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断加强实践历练,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一名融媒体时代的“全能型”新闻工作者,为讲好盘锦故事贡献一份力量。



我与盘锦这座城 

盘山县融媒体中心

王雨朦


20年前,作为盘锦人我想逃离这座城;10年前,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走进了这座城。我在奔跑中、记录中、书写中品读它的历史,感受它的性格,沉淀对它的感情。如今,我已无法自拔地深爱着这座城,我的家乡——盘锦。


      秋风渐起时,我总是习惯回到村里走一走。这时的太阳初露,晨雾悠悠,平坦的柏油村路被氤氲的雾气洗刷得黝黑锃亮,风吹秋叶,片片金黄轻柔婉转地飞过屋檐。我习惯性地拿起手机,用镜头记录下这色彩斑斓的秋。望着满眼秋色我不禁莞尔,感叹道:20年前啊,这条坑洼的烂泥路时常让我蹙眉,家人都说“考出去就好了”,那时,我也这么认为。我悄悄努力,怀揣梦想离家求学而去。


      没想到,努力的并不只有我,还有盘锦这座城。作为辽宁省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市和宜居乡村建设试点市,2014年,盘锦在全省率先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同年,大二的我进入家乡的县级广播电视台成为实习记者,我那青涩的镜头向村屯绿化美化、黑色路面硬化、村卫生所建设、清洁能源入户、24小时供水聚焦,全市各乡村掀起了建设热潮,这是美丽乡村拔节生长的声音,它不仅叩响了乡村发展的强音,更叩动了我的心弦。大学毕业,我毅然选择回乡,怀揣梦想而来。


      2016年,我正式入职,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这一次,我扑下身子弯下腰,踏遍县域13个镇(街)174个行政村(社区),用敏锐的镜头捕捉美丽乡村建设的火热场景。我看见一条条平坦宽敞的柏油村路直通家门,串联起城乡,传递着希望;我看见村里实现了5G信号全覆盖,校车、公交车都开进了村庄,全天候供水、供电、供气……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方兴未艾,乡村环境日新月异,文明乡风如春风化雨般吹进千家万户,吹开了乡村振兴之花。我用新时代青年新闻人的思维和视角撰写着盘锦人民为创造更加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的故事,我看到人民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我也看到,乡村致富带头人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大学生和我一样回到家乡,踊跃投身家乡建设。


      盘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它是滋养我的地方,也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在这里,我见证了农业如何振兴发展,农村如何焕发新生,农民如何致富增收;我记录了它的春播夏种、秋收冬藏,也记录了它的寒来暑往、雨雪风霜。每次与它深度对话,都让我愈发爱它。40载,它芳华依旧,并大踏步的迈着全面振兴发展的新步伐。盘锦的发展故事还在继续,我的脚步也未曾停歇,我将扎根这片沃土,继续用心去感受它的脉搏,用文字去描绘它的轮廓,用镜头去捕捉它的灵魂,以奋斗为笔继续书写它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篇!



“无冕之王”之重 

双台子区互联网舆情监测中心

安欣


记者总是被冠以“无冕之王”的称号,这桂冠之重是责任、是挑战。


      记得我刚刚踏入这个行业的时候,作为一个“小白”充满热情和憧憬,重燃大学时期对新闻的热爱。经过多年在招商一线积累的经验和学习,站在新闻人的视角再次审视区域经济发展,我深深感受到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承载沉甸甸责任的神圣事业。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转眼就是4个年头,新闻“小白”变宣传“老手”,新闻业务越来越纯熟,但是初心未曾改变——用脚皮子和嘴皮子当好双台子区的记录者、讲述者。几年来,我始终活跃在经济宣传一线,走遍了双台子区的在建项目,是企业的老熟人。


      记得2021年在实地采访杰润化工年产1万吨高性能精细化学品新材料项目现场,为了能近距离拍摄工人们作业特写,我问项目经理:“我能上去拍摄吗?”他很诧异,说道:“你一位女士,这么高,你不怕吗?”我笑了笑说:“高有啥怕的,就怕拍不到好照片。”说罢,戴上安全帽,扛着相机就往上爬。他连连点头,为我竖起了大拇指。这一刻我是骄傲的、自豪的,我用镜头记录了当时项目建设的火热场面、工人们不畏寒冷作业的辛苦,缩影成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齐心协力奋斗的无限力量。


      新闻记者的职责不仅在于报道事实,更在于通过敏锐的洞察力挖掘、展示背后的重要意义。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辽宁盘锦中试基地建设的宣传,从双台子区委区政府最初谋划打造的孵化基地到建设国家级精细化工中试基地的转变升级,让原本陌生的“中试”走进大众视野,并通过多次的调研采访和与国家级、省级等媒体的交流学习中,不断深化对“中试”概念的理解,提高了自己宣传的高度、精度和准度。特别是去年我在《经济日报·中国县域经济报》7版头题刊发的《成果转化促发展 一枝独秀领风骚——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让我深刻感受到“无冕之王”的社会价值和新闻宣传无与伦比的舆论力量。


      当然,追逐新闻的路并非一帆风顺,要承受压力、要不分时间、要面对拒绝、要接受质疑等,但每当看到自己的报道能够刊发并引起社会的关注与思考,那种成就感和幸福感便油然而生,犹如一束光照耀着继续前行的路。如今,正值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我们记者一如既往地坚持,负“王”者之重,扛起责任和使命,用笔尖记录真实,用声音传递力量,以满腔的热情迎接新的挑战,书写新的新闻篇章。



践行“四力” 做新时代好记者 

大洼区融媒体发展中心

李星仪


我步入职场已经4余年,在这段时间中,我的职业角色发生过不少变化,但最让我印象深刻和喜爱的,就是现在做新闻记者的时光。


      我从事新闻记者工作已经2年多,从学生气十足过渡到一个真正的职业人,是记者让我快速地成长。当我第一次独立完成摄影任务,内心既紧张又兴奋。举起相机的那一刻,我感受到自己与这个职业的紧密联系。然而,当我看到拍出的照片有些模糊时,心中不免有些失落。这次经历让我明白,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必须不断学习和实践。


      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仅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更是适应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四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脚力代表着行动力,是深入实际、了解真相的关键。深入一线、深入基层,让我能够挖掘到更多打动人心的故事细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眼力是我们筛选信息、识别真相的能力。在采写典型人物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他们身上的共同点——对时代的信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洞察力不仅让我能够写出更有深度的报道,也让我在面对复杂情况时能够保持清晰的判断力;脑力不仅包括学习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大量相关资料,与采访对象进行深入交流,我逐渐培养了独立思考和深度分析的习惯。这种脑力的提升,不仅让我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也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时能够从容应对;笔力是文字表达的能力,是对思考结果的呈现。在实践中,我逐渐体会到,文字的力量在于能够触及人心,引发共鸣。笔力的提升不仅让我在职业上取得了进步,也让我在个人表达上更加自信。


      借助融媒体这个平台,我可以走访更多地方,接触到更多的人。不论是企业家还是老百姓,或者是演员与歌手……许多都是我未曾触及的人或事,当我走近采访并感同身受的时候,都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多次宝贵的采访经历,让我在公众场合不再怯场,并学会冷静有条理地与各种人交谈,收集我需要的信息。


      新闻记者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行业,也是伟大而有意义的工作。通过实践和思考,我深切体会到新闻记者坚守真相原则、注重人文关怀、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重要性。做记者并不是很难,做好记者就难了。我相信我会在记者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也可以做得更好。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用我的笔和镜头,记录下每一个值得铭记的瞬间,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以镜头和笔触致敬新时代 

兴隆台区宣传事务服务中心

程伊玫


11月8日,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一个属于新闻工作者的专属节日。作为一名刚刚踏入这个领域的新人,能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日子里,回望自己短暂却充实的职业生涯,心中满是感慨和收获。


      自从加入新闻工作者行列,我的生活就被赋予了新的色彩。背着相机,穿梭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学校课堂,用镜头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生动瞬间,用笔触记录那些触动心灵的真挚情感。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盘锦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的生活、梦想与拼搏奋斗。


      镜头定格下的每一寸土地,时光刻录的每一份真情,如同鲜活的历史篇章,等待着被发现、解读。从老一辈人的口中,我听到了他们如何从艰苦岁月中走来,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从年轻人的眼中,我看到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变得更加美好。


      在采访的路上,我也遇到了不少挫折,但那些经历,也像是一块块磨刀石,不断地磨砺着我的意志和能力,让我学会了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中保持冷静,也让我懂得了即使是再不起眼的小事,也可能蕴藏着大大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


      站在记者节这个特殊的节点,回望过去的点点滴滴,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不仅是时代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我们用文字记录变迁,用镜头定格瞬间,将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在媒体空间发出声音。这份责任,既让我感到无比的荣耀和自豪,也让我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么重。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怀揣着对新闻工作的热爱,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我愿做一名忠实的记录者,用镜头和笔触讲述更多关于变化、关于梦想、关于希望的故事。因为,每一个小小的故事,都是这个伟大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次用心的记录,都是对这个时代最美好的致敬。


在新媒体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盘锦市融媒体发展中心新媒体

金佳霖


时光匆匆,入职盘锦市融媒体发展中心已经三个月,我也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记者节。作为《主播说盘锦》的主播,这短短三个月的经历,如同一幅幅绚丽画卷,在我心间徐徐展开,让我对记者这份职业有了更为真切的感悟。


      初入行业,便有幸深入诸多不同的场景进行采访报道。走进企业车间,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专注的神情,让我看到了盘锦经济发展的蓬勃动力,也让我懂得每一件产品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汗水;踏入湿地保护中心,望着那一片广袤的湿地,感受着工作人员对这片生态家园的守护之情,我深知盘锦这片湿地的珍贵以及守护它的重要意义;在红海滩马拉松的赛场上,作为记者的我开启了首次vlog出镜记录,带大家沉浸式感受马拉松的精彩与激情,记录下盘锦热血与活力的时刻;在市第九届运动会开幕式现场,我拿起自拍设备记录现场,在“盘锦发布”新媒体平台第一时间发布出去,让观众快速及时地了解现场情况,真正实现了信息零时差。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新媒体记者,新媒体赋予了我们前所未有的传播力,我们要把握住这样的机会,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准确地向受众传递信息。每一次的出镜报道,都是与观众的直接对话,那一个个点赞、评论,让我真切感受到与受众的紧密相连,这份工作也让我不断成长。为了适应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节奏,我会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掌握各项新技能,从熟练掌握拍摄剪辑,到如何运用各种特效吸引眼球,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却又无比充实。


      记者节于我而言,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新的起点。它让我更加明确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这意味着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锤炼语言表达能力,让每一句话都能精准传达信息且打动人心;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在众多繁杂的现象中捕捉到最值得关注的亮点;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用最真实的报道去反映盘锦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怀揣热情与敬畏之心,在新媒体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坚守新闻真实底线,以更优质、更有深度的报道,为这个时代发声,让更多人通过我的视角感受时代的脉搏。我深知前方的路还很长,但我已做好准备,不负记者的使命与责任,为媒体事业贡献一份光和热。



来源:盘锦日报

“行风热线”倾情打造
“律师服务团队”竭诚为您在线维权

播出频率:FM104.2兆赫  新闻综合广播
直播:周一到周五     7:30-9:30
重播:周一到周五  16:30-18:30

敬请关注


下载“云听”“喜马拉雅”APP

搜索“盘锦新闻综合广播

104.2 温情相伴  一路有爱


来都来了 点个赞再走吧~~~


视听盘锦
关注新闻 关注民生 政策解读 应急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