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间”托起“大民生” !贵阳建设就业帮扶车间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多元化就业

时事   2024-11-18 11:41   贵州  

11月4日上午,在开阳县紫兴街道东湖社区的就业帮扶车间三楼,男女老少在缝纫组、披肩组、手工组里忙碌,亲手“编织”自己的幸福生活。

东湖社区是贵阳市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之一。2019年,该社区成立时修建了就业帮扶车间大楼,引进企业帮助搬迁群众就业,开阳县流合大山手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主要从事服装、饰品生产等。公司负责人严芳是开阳县人,原本在深圳创业,得知家乡需要,便携部分业务返乡建厂。

“别看我右手残疾,干起活来一点都不耽误,给这套婚纱镶花边只要20分钟。”在缝纫组,墙梅边工作边说,“我是从宅吉乡搬来的,刚来的时候还担心生活没着落,现在到车间上班,每个月能拿4000多元工资。”

“我们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强度不大,又是灵活上班、计件发薪,适合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在缝纫组旁的披肩组,严芳指着一位正埋头制作披肩的员工说,“他叫刘相进,是聋哑人,也是东湖社区的搬迁户,从公司入驻以来就在这里上班,手脚很麻利,上个月工资有8000多元。”

刘相进看到老板对他比了一个“八”的手势后竖起大拇指,他站起来连连摆手并指向旁边的一位工友,比出一个“九”的手势,表示自己还不是工资最高的。随后,他用手机打字告诉记者,他的妻子也是聋哑人,现在在公司做杂工,两人每月工资加起来过万元。

目前,该公司已吸纳265人就业,其中,残疾人17人、搬迁户40人。在该公司办公室门口的公示墙上张贴有员工每月的工资单,其中,5000元以上的人比比皆是,8000元以上的也有10多人。

“作为企业,必须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严芳说,“从简单到复杂,公司有多个岗位可供选择,就业年龄从20多岁到70多岁都有。只要勤劳上进,不管是哪里的人,随时可以来,只要肯学、肯干,收入还是可观的。”

在就业帮扶车间,不仅可以灵活就业,也有固定岗位。在就业帮扶车间一楼,是开阳县引进的另一家企业——贵州省开阳创铭科汇电气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地暖设备与配件生产。公司负责人黄学映介绍,由于工种的特殊性,公司采取固定岗位的模式,工作人员稳定就业、按月拿薪。

东湖社区搬迁户李方国从建厂开始就在这上班,现在负责喷塑车间的工作,他说:“我每月工资5000多元,靠这份工作,供两个孩子读上了大学。”

“刚来的时候因为没经验,只能从杂工干起,后来慢慢跟着大家学,现在转岗到包装车间,工资涨了一倍。”搬迁户黄永梅一边填发货单一边说,“我们上班时间固定,就算加班也有加班费,年底还能拿年终奖和慰问品,以前想都不敢想。”

目前,创铭科汇电气有限公司已吸纳50人就业,其中搬迁户28人。

在引进企业入驻提供岗位的同时,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也在自主培育就业岗位。

2019年,修文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龙场街道龙潭社区成立,387户、1450人搬迁入住。“一下子来这么多人,工作咋办?”时任龙潭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刘开仙回忆说,“大家商定,只有建立公司先打个样,才能引进企业入驻提供更多岗位。”

2019年7月,黔潭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刘开仙走马上任,人生中第一次当上公司负责人。他从社区居民接的零活中找到线索,为公司接到第一笔业务——给八宝粥做瓶盖。

随着政策支持和业务拓展,公司目前已有礼品包装盒生产、白酒包装盒生产、包装盒回收利用3条生产线,共吸纳稳定就业半年以上搬迁群众24人,平均工资2000多元,最多的能拿5000多元。

“我们公司实现了搬迁户‘从楼上到楼下’就能就业,操作非常简单,部分岗位80多岁的老年人都可以做。”刘开仙介绍,“公司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社区又引进3家企业入驻,解决就业岗位70余个。”

就业帮扶车间不仅局限在一栋栋厂房内。近日,在息烽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永靖镇团圆社区旁,贵州跃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的40余个品种共3万多盆菊花争相开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我和几位村民负责给花浇水、施肥、除草等,工作轻松,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搬迁户唐德荣一边养护盆景一边说,“我搬到社区后就到公司上班了,公司还请专家来给我们培训,现在我的技术越来越好。”

贵州跃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团圆社区成立之初,为更好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和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在市、县两级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由永靖镇全资成立的服务平台。永靖镇农业服务中心干部、公司负责人李顺华介绍,通过几年的发展,团圆社区已布局中药材、油菜种植,水稻、蔬菜、菊花育苗,农产品加工,农机社会化服务等产业,吸纳10名搬迁群众稳定就业、20余人灵活就业。

建设就业帮扶车间是贵阳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多元化的具体举措之一,截至目前已在安置区引进和成立手工艺品制作、服装生产、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22家,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通过技能培训提升一批、用工车间吸纳一批、项目建设带动一批、扶持创业发展一批、公益性岗位兜底一批等方式,搬迁劳动力就业率达95.48%,实现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

“今年前三季度,安置区搬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902.72元,同比增速提高10.63%。”市农业农村局生态移民处负责人张志坤介绍,下一步,将结合搬迁劳动力结构、产业布局等情况,持续解决好非劳动力人员,弱劳动力、不能外出人员的就业需求。

记者 李佳旭


编辑:赵子滟

审核:吴亚鹏

贵阳日报
《贵阳日报》是中共贵阳市委机关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