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垦区特色农业观察:“独特”魅力在哪里?

时事   2024-11-06 08:30   新疆  

特色农业,“独特”魅力在哪里?

地处风头水尾,地貌多元、气候多样,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兵团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新”。近年来,兵团各垦区发挥自身优势,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产业特点,做实做好产业兴旺文章,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深入兵团各垦区,探寻兵团特色农业发展的新实践、新经验、新模式,感受其“独特”魅力。
种植中药材,拓宽增收路
近日,一师十二团种植的丹参迎来收获期。“我去年开始种植丹参,每亩地能产丹参根400公斤左右,每公斤收购价约为17元;丹参花期,每亩地还能产出30多公斤纯天然丹参蜜,每公斤能卖到180元。丹参‘根+蜜’,一亩地产值可达1.2万元。”十二团二十八连职工蒋崇武告诉记者。
种植结构单一,职工收入增长缓慢,一度困扰着十二团干部职工群众。2021年,十二团利用当地土壤含沙量高、质地松软的特点,采取“党支部引领示范带动+合作社运营+职工参与”的模式,大力发展丹参种植业,带动职工群众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新途径。
该团二十八连党支部牵头成立了阿拉尔市丹沁东丹参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力打造丹参种植基地。“经过3年多的努力,我们总结出了一套丹参种植模式,今年在水肥、除草等方面又加强了科学管理,预计丹参根平均亩产可达450公斤。”二十八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吕东江介绍说,不仅如此,连队还大力发展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防止耕地“非粮化”和“林草退化”。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中药材市场前景持续向好。兵团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中药材资源及地域优势,引导各师市和团场逐步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丰富种植种类,拓宽了职工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沙漠里建温室,打造“指尖”菜园
11月1日,十四师二二四团五连职工谢永杰在手机上远程操作,为大棚里的西红柿、辣椒浇水。“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应用程序,在家里动动手指,就可以给作物施肥、浇水、补光,大棚里的温度、湿度等信息一目了然。”谢永杰颇为自豪地说。
二二四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气候干旱少雨,发展农业先天条件不足。“以前,风一吹,到处都是黄沙,人都睁不开眼睛,种植果蔬产量和品质都不高。”谢永杰告诉记者,如今有了温室大棚,在沙漠里种果蔬变得简单多了。
走进十四师昆玉市恒蔬无疆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数字设施农业温室大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环境监测显示屏,上面清楚地显示了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通过一个个传感器,还能实时把数据传送到管理者的手机上,根据数据,管理者用手机操作给作物施肥、浇水、补光。
“如今,公司在十四师昆玉市已建成131座沙漠专用型温室大棚,每亩地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9万元以上。”恒蔬无疆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田地区运营经理李志强介绍,目前,沙漠专用型温室大棚种植的果蔬在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同时,还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
“通过采取调整农业结构、加强政策扶持、推动示范引领等举措,激发了兵团设施农业向‘新’力,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兵团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神奇“小豆子”,发挥“大作用”
通过种植油莎豆,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过去的0.1%增长到现在的1.3%以上,成功将4.3万亩沙漠变成了良田,将绿洲向沙漠腹地推进了7公里……三师五十四团依托资源禀赋,建成全国单体种植面积最大的油莎豆种植基地,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油莎豆是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经济作物,适合在沙漠地区生长。“油莎豆浑身都是宝,地上部分是饲养牛羊的优质牧草,地下块茎可榨油、做面粉和酿酒,也能用来加工各种食品。”新疆油莎豆产业联合研究院名誉院长王群说。
“过去,这里8级以上大风一年要刮好几场,现在明显减少了。种植油莎豆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职工群众增收。”五十四团三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连长兰红光对记者说。
近年来,五十四团引进多家加工企业,对油莎豆进行深加工,开发出了食用油、面粉、啤酒、代餐、饲料等诸多产品,提高了油莎豆附加值,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油莎豆产业链。
今年,五十四团申报的案例“推进油莎豆标准化生产开辟南疆绿色循环新路径”,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二批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典型案例名单。
“油莎豆及其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购买,相关产业逐步做大做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五十四团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谭志发表示,“我们将不断拓展油莎豆产业链,研发多元化产品,打造特色品牌,让这一神奇的‘小豆子’发挥‘大作用’。”

来源: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郑娅莉)

编辑:王钰淇

审核:钟   新


投稿邮箱:weixin@huyangnet.cn

兵团零距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传承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在建设美丽新疆、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中展现新作为、呈现新气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