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笔谈 | 取出根管内分离器械的并发症控制

文摘   2024-06-13 10:29   辽宁  
点击
“蓝色字”
关注我们!




引用本文赵静雯,线航,薛明. 取出根管内分离器械的并发症控制[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24,17(3):271-275. DOI:10.19538/j.kq.2024.03.003

作者简介


薛明,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病学教研室副主任,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口腔全科基地(中国医科大学)教学主任。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继续教育部显微根管治疗技术首席推广专家、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口腔医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编委,《国际口腔医学杂志》《中国组织工程学杂志》审稿专家。主持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沈阳市科委重点研发项目1项、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临床新技术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课题研究3项。参编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作者姓名:赵静雯,线    航,薛    明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学教研室,辽宁省口腔疾病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110002

通信作者:薛明,电子信箱:1623853367@qq.com



摘要:由于根管系统解剖结构的复杂性、根管治疗器械抗折性能的局限性及术者操作的不规范等原因,器械分离仍是根管治疗中常见并发症之一,且可能是导致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取出分离器械有助于实现根管系统完善的清理成形和严密的充填,从而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在取出分离器械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也一直是临床上讨论的热点问题。文章就分离器械取出的术前评估、临床决策及并发症的控制做一介绍。







关键词:根管治疗;镍钛器械;分离器械;并发症


器械分离是根管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尽管近年来镍钛器械的研发在合金性能、横截面、锥度、运动模式设计与加工方式等方面不断探索突破,不断推陈出新,使其在根管预备中应用日益广泛,有利于安全、高效地完成根管预备。然而,由于根管系统解剖结构的复杂性、根管治疗器械抗折性能的局限性及术者操作的不规范等原因,仍无法完全避免器械分离的发生。取出分离器械有助于实现根管系统完善的清理成形和严密的充填,从而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在取出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也一直是临床上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分离器械取出的术前评估、临床决策及并发症的控制做一介绍。


1    术前评估

1. 1    根管感染程度    术前感染情况及器械分离时期是评估取出必要性的重要因素。若术前无根尖周炎,进行完善根管治疗后,将分离器械保留在根管内不会对预后产生显著负面影响;而当术前存在明显根尖周病变时,分离器械滞留于根管内将不利于根管感染坏死组织的清除,降低根管治疗成功率[1]。此外,若根管预备初始阶段发生器械分离,由于过早阻碍了根管系统的通畅,机械预备和化学冲洗效果均被削弱,导致疗效远不如在预备基本完成时发生器械分离,因此建议尝试完全取出分离器械。
1. 2    分离器械因素    分离器械长度、位置、材质及可视性影响了取出成功率。更长的断端意味着与根管壁接触面积更大、摩擦阻力更大,故操作所需时间和需去除牙本质的量随之增加[2-3]。分离器械位于直根管或弯曲根管中上段的取出成功率较高;而位于弯曲根管根尖1/3时,由于预备安全的直线通路难度较大,取出成功率和安全性不理想[4]。另外,镍钛器械完全取出概率低于不锈钢器械,尤其是旋转运动镍钛器械更易嵌入根管壁,难以松解[5]。此外,分离器械的可视性至关重要,术者需在牙科显微镜清晰、放大视野和良好照明下进行安全且高效的操作。

1. 3    根管解剖因素    应谨慎评估根管弯曲程度、弯曲半径和根管壁牙本质厚度。根管弯曲度较小、弯曲半径较大时,取出成功率较理想。另外,制备分离器械冠方断端处工作平台和四周增隙时均会造成牙本质损失,而根管壁的剩余牙本质厚度决定了术后牙根的抗折性能,当根管壁剩余牙本质平均厚度≤ 1.3 mm时,发生牙根纵裂的风险显著提高[6]。故术者应在术前基于影像学资料(根尖片和锥形束CT等)准确评估操作范围。 

1. 4    操作者因素    熟练使用相关设备且经验丰富的术者能够应对操作中的突发状况,然而长时间的显微镜下操作也会加重术者疲劳程度,导致成功率随着治疗时间增加而下降,因此尝试取出分离器械时间不应超过60 min[7]。
2    临床决策

目前,分离器械的取出方法主要分为非手术方法、外科手术方法和拔牙。其中,非手术方法是临床上取出分离器械的首选方案。

2. 1    非手术方法    若分离器械位于根管中上段且患牙术前存在根尖周病变时,建议完全取出分离器械。显微超声技术是取出分离器械的安全有效手段,即用超声工作尖或改良GG钻预备出直线通路并侧方增隙,以小范围、低频、提拉式震动松解器械与根管壁的嵌合,直至脱出。临床上亦可在暴露器械冠方断端后配合使用环钻和套管技术。当分离器械位于根管中上段时采用套管技术的效果较为理想,尤其适于直径较小的根管锉、拔髓针、螺旋输送器等分离器械的取出[4]。当器械在根管预备早期发生分离,或是位于弯曲根管的根尖1/3难以取出或尝试失败时可在分离器械侧方建立根管旁路[8]。若无法建立旁路可考虑仅对分离器械冠方进行规范的清理成形后严密充填至分离处平面,使器械充当根管充填物的一部分。

2. 2    外科手术方法    外科手术方法包括显微根尖手术、意向性再植、截根术和半切术等[8]。主要针对分离器械滞留于根尖1/3,难以建立冠方直线通路或是分离器械已超出根尖孔的情况,若患牙症状难以缓解甚至加重,应由专科医生行外科手术干预。若以上方法均无效,可选择拔除患牙

3    取出分离器械并发症的控制

尽管目前取出分离器械的设备不断革新,治疗的成功率显著提高,然而取出过程中稍有不慎仍可能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9]。例如,台阶形成、牙本质切削过度造成根管壁穿孔或纵裂、器械二次分离、器械根向移动或落入其他根管等,从而使治疗复杂化,影响患牙的远期预后,加重医患心理负担甚至产生医疗纠纷问题。因此,术者应谨慎操作,以尽量降低医源性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3. 1    台阶形成    在取出分离器械时极易形成根管壁的不规则区或台阶。考虑此并发症的发生是由于操作过程需要先使用超声工作尖或改良GG钻制备分离器械冠方的直线通路和工作平台。其中,制备工作平台不仅利于暴露器械冠端,为后续超声震动或夹持分离器械创建侧方空间,而且能够避免超声工作尖直接抵在器械断端上使其根向移动,甚至推出根尖孔[10]。然而,该操作难免会扩大相应位置的根管直径,易遗留不规则区或台阶,尤其是结合环钻或套管技术时,其直径远大于分离器械直径,更易过度切削牙本质。即便分离器械取出成功,若对台阶或不规则处不加修整也会严重阻碍根管系统的清理成形和严密充填,难以有效控制感染,且由于在根管壁形成了应力集中区,易导致患牙根折。

因此,建议在直根管、根管壁较厚时可考虑应用环钻、套管法[2]。使用显微超声法时,可尽量选择尖端直径较小的工作尖,当分离器械位于根管冠方1/3时可采用ET20或ET20D超声工作尖松解器械;面对细弯根管或分离器械滞留于根管弯曲下段者,应选用更为保守的超声工作尖,以尽量保存牙体组织,临床上推荐使用ET25或ET40超声工作尖。其中,ET25工作尖采用铌钛合金制成,兼具高强度、高柔韧性和极佳的超声传导性能,且由于其形态纤细、锥度小(0.03),尖端直径小(0.3 mm),在使用时可使术者在显微镜下保持清晰的视野,更精细、微创地去除牙本质,避免形成较大台阶或穿孔,故专用于取出位于根管根尖1/3的异物。一旦已形成台阶,在取出分离器械后的机械预备过程中应使用可预弯的手用锉以1 ~ 2 mm小幅度提拉运动,去除根管壁的不规则区和台阶,并逐步换用大号器械,重新建立顺滑通路。贸然向根方施力预备根管不仅无法消除台阶,还可能使其进一步加深,导致根管壁局部薄弱,造成穿孔。

3. 2    根管壁穿孔或纵裂    过度切削牙本质造成根管壁穿孔或纵裂是取出分离器械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在尝试取出分离器械时,为暴露分离器械冠方末端制备的工作平台和器械四周增隙形成的操作空间是必不可少的,尽管目前取出分离器械使用的设备和技术不断革新,大大提高了操作的效率和安全性,然而,无论使用何种设备,这一过程均会不同程度地去除牙体组织,稍有不慎可能导致牙本质切削过度,削弱患牙的抗折性能,尤其是在严重弯曲、细小的根管中操作风险很大,可能形成微裂纹,甚至易使发生根管壁穿孔或纵裂的风险大大增加[11-12]。

有研究表明,造成牙根抗折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操作过程中在分离器械冠方断端处建立了工作平台[13]。这提示我们,在取出弯曲根管下段分离器械时对根管壁的切削应格外谨慎,避免造成穿孔;在制备工作平台时选用直径较小的设备有利于保存根部牙体组织以保证患牙远期存留率。其次,分离器械位于根管内的位置越深,为建立直线通路和工作平台所需去除的根部牙本质的量越大,而根管壁越薄弱,术后发生牙根纵裂的风险越高。有学者证实,使用超声法取出位于根管中1/3的分离器械会显著削弱牙根的抗折性能,其中牙本质的损失被认为是重要原因[14];同样有研究表明,从根中1/3和根尖1/3取出分离器械将分别使牙根强度降低30%和40%[15];而根管冠方1/3处分离器械的取出则相对安全。另外,有研究证实,若剩余牙本质厚度不足0.2 ~ 0.3 mm,后续根管充填过程易发生根管壁穿孔[16]。

因此,术者需在术前结合影像学资料对患牙根管壁的牙本质厚度进行评估,选择尺寸合适的设备松解分离器械。若术者通过影像学资料判断分离器械位于根管中下1/3时,不可贸然操作,以免过度切削牙本质壁,造成穿孔,甚至牙折。使用超声法时,设置功率不宜过大,且应避免在根管壁薄弱处过度切削或长时间停留在同一位置;超声法为保证术野清晰而建议干湿模式交替操作,其中在关闭水流冷却时易造成温度升高,因此无水操作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因过度产热造成根管壁微裂或损伤牙周组织。在取出分离器械后,也应将根管壁尽量修整顺滑,避免遗留不规则区,以减少应力集中。另外,术者全程需在牙科显微镜的清晰视野下谨慎操作,并根据自身情况控制尝试取出分离器械的时间,避免因疲劳因素造成对根管壁牙本质的过度切削,以减少发生根管壁穿孔或折裂的风险。

3. 3    器械二次分离    分离器械二次折断将大大增加完全取出分离器械的难度。其中,不锈钢器械断裂主要是由于扭力过大,而镍钛器械分离的机制主要可分为循环疲劳和扭转疲劳。循环疲劳是指器械在根管弯曲处旋转时受到的拉应力和压应力的周期性应力负荷会导致金属疲劳,而最终发生器械分离;扭转疲劳是指器械尖端或其他部分与根管壁锁结时柄部仍旋转,若器械所受扭转应力超过金属承受限度就会导致器械分离。在取出分离器械过程中,若是超声工作尖与器械断端直接接触,或是施加压力过大,其震动作用易使分离器械在与根管壁紧密嵌合下发生反复的小幅度拉伸、压缩,一旦超过金属所能承受的应力极限,易导致分离器械发生二次分离,尤其是在严重弯曲根管内风险极高,甚至可能发生超声工作尖的折断,使治疗复杂化。

此外,使用超声法时设置的功率过高和操作时间过长都可能会造成根管内温度升高,也是易导致器械发生二次分离的原因。当根管内镍钛分离器械所受温度达到200 ℃时,其物理性能发生改变,易发生二次分离[17]。在去除分离器械冠方或周围的牙本质时,超声工作尖与根管壁牙本质或分离器械接触,产生摩擦震动,随之导致温度升高,可能造成工作尖或分离器械过热,此时若以高功率模式使用,超声工作尖可能迅速断裂,分离器械通常也会发生二次折断,难以取出[10,18]。尤其是在预备冠方工作平台时,由于根管壁变薄易于向根外传递热量,使患者由于疼痛拒绝配合治疗,甚至可能导致牙周组织或骨组织损伤。

因此,使用超声法时建议根据分离器械直径和根管壁厚度选用尺寸合适的超声工作尖,在分离器械冠方和侧方切削牙本质时,尽量减少工作尖与分离器械直接接触,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压力使器械二次折断或根向移动[8,19]。同时,提倡低功率、短时间使用超声工作尖,每次循坏最多使用15 s,以避免热量积聚,防止造成不可逆的组织损伤[20-21]。为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应注意间断切削、干湿模式交替操作,避免水雾过多影响视野清晰,也可采用一些冷却剂辅助降温;术者可配合使用套管法,以避免温度升高导致的器械二次分离。一旦发生二次分离,需要重新评估难度,权衡利弊,可考虑放弃取出分离器械。

3. 4    器械根向移动或落入其他根管    分离器械发生根向移动甚至超出根尖孔是取出分离器械时的危险并发症之一,通常是由于术者操作不当,而分离器械刃部往往积蓄着根管内的感染物质和牙本质碎屑,一旦超出根尖孔,物理和化学性刺激将会使根尖周组织的稳态被破坏,使感染进一步扩散,不仅分离器械取出难度加大,还极易损伤根尖周组织,造成患者术后疼痛,加重医患心理负担。在预备冠方直线通路或侧方增隙时,若错误地选用了直径、锥度过大的超声工作尖或内径与分离器械直径不匹配的环钻,使用时易将分离器械推向根方;同时,操作时若是将超声工作尖抵在分离器械冠方末端上,激活后会向分离器械施加过大的根向压力,稍有不慎不仅可使其根向移动,将其推出根尖孔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另外,分离器械松解瞬间术者可能难以即刻做出反应,导致其再次落入其他根管内,在多根牙中使用超声法时,若在有水情况下尝试取出,断针可能随水流漂入其他根管内,若在无水情况下也可能再次弹入其他根管。

因此,建议术者综合评估分离器械的直径、位置和根管壁厚度,选用合适的设备,谨慎操作,准确定位,勿过度加力,以期微创、安全地取出分离器械。面对超出根尖孔的分离器械,术者应量力而行,可尝试使用蟹爪钳精准夹持、显微根尖手术法、在数字化导板或导航技术辅助下行根尖手术取出。在操作前,应将其他根管口用棉球或充填材料妥善封闭,从而防止分离器械松脱后再次掉入其他根管中[8]。同时,取出分离器械整个过程应在显微镜下间断操作,少量多次去除牙本质,及时关注分离器械嵌入根管壁的刃缘是否松解,以免器械松脱后发生根向移动或落入其他根管。


4    结语

器械分离是临床上棘手的根管治疗并发症之一,应由经验丰富的术者经过科学全面的术前评估,在充分权衡尝试取出分离器械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后,基于影像学资料制定最有利于患牙长期预后的临床决策。尝试取出分离器械前应选取合适的设备,全程在牙科显微镜下谨慎操作,尽量控制医源性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在术前医患双方应达成一致,避免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略

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于2008年创刊,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美国《化学文摘》(CA)等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期刊。关注我刊可随时获取本杂志的相关资讯。本平台竭诚为广大读者和作者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