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记略

文摘   2024-11-04 11:11   青海  

2024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在北京参观学习 郑英/摄


“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名字,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大地流金,天阔云舒。9月30日,由国家民委组织的2024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一行走进北京民族文化宫,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深入了解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历史,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伟大成就。参观结束时,大家感触万千,情不自禁地齐声咏诵出这段深情告白。

时光的指针拨回到1950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前夕,为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由毛泽东主席提议、以周恩来总理名义邀请的边疆少数民族代表来到首都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并赴全国各地参观访问。此行使大家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新中国的认识,也深切体会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这,便是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的肇始,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一大创举。

自此,56个民族的代表以“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之名,从白山黑水、彩云之南,从戈壁深处、大海之滨,从南疆山区、北疆草原,跋山涉水,千里迢迢,相聚首都北京,走进祖国各地,不断书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华章。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到新时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相通、情相融,志相同、力相聚,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伴随着共和国砥砺前行的激情岁月,走过七十余载历程的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业已成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制度性安排,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效推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地落实落细,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作出了积极贡献,汇聚起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历史上空前的各族人民大团聚大团结

10月1日,伴随着五星红旗升起,北京天安门观礼台上,来自新疆的阿布都加帕尔·猛德一次次热泪盈眶。两年前,他因为热心救助游客时亮出了党徽,获得全网点赞,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党徽大叔”。

“伟大的党团结带领我们56个民族建设伟大祖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发自内心地感恩党!”刚刚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的阿布都加帕尔·猛德,是今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的成员。

9月27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62个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正式组团,150名成员来自56个民族、各行各业,都是刚刚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会见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时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希望大家当好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模范,从新中国的伟大历程、新时代的伟大变革、民族地区的历史性巨变中,振奋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模范,扛起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责任,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当好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模范,坚定改革信心决心,积极支持、参与、推进改革;当好带领各族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模范,让各族人民共建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成果,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荣誉璀璨,无上荣光;团结伟力,壮美华章。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随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向各民族同胞发出邀请,开始组织参观团、观礼团赴北京和全国各地参观访问。

1950年国庆前夕,第一批全国少数民族代表来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争取一个民族不漏,一个代表性人物不漏”,是中央对参观团的要求。为做好这一重要的政治工作,政务院(今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少数民族招待委员会,由中央统战部部长、政务院秘书长、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今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维汉担任主任,下设招待、文化、保卫、卫生等多个组。

于是,1950年成为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正式发起、组建之年。

“我国各兄弟民族这样热烈的大团聚,是历史上空前的第一次!”1950年《人民日报》社论如是评价。

这一年,西北各民族青年妇女参观团、西南各民族代表团、内蒙古代表团、东北朝鲜族代表团、华东高山族和回族代表团……各地共计400多名各民族代表赴北京和各大城市参观学习,受到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参观团成员纷纷坚定地表示,要紧密团结起来努力建设新中国。

当年10月1日上午,参观团成员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当毛主席、周总理出现在观礼台时,欢呼声响彻云霄。3日晚,参观团代表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代表们向毛主席献上哈达、金伞、帽子等礼物,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无比热爱。

在国庆一周年招待各民族代表宴会上,周总理致辞时指出,组织少数民族参观团是民族团结的象征,“显示着中国各兄弟民族空前的大团结和中国各民族人民对于自己国家的热爱”。1952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边疆民族工作方针等问题给西南局的批复》也强调,有计划地分批组织参观团到祖国各地参观,是在少数民族中培植爱国主义的最有效办法之一。就这样,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全国各地相继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少数民族参观团。

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周密部署下组建的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展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空前的大团结,增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和情谊,密切了各民族之间、民族地区同祖国各地之间的相互交流,厚植了各族干部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戴,为建立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奠定了良好基础。是以,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制度性安排延续至今。

党中央心系全国各族人民的生动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

这是一张拍摄于1962年10月4日的珍贵合影——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依次而坐,后排的少数民族国庆观礼团代表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家热烈鼓掌,气氛十分融洽。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与少数民族参观团在一起的珍贵瞬间,被永恒定格。

毛主席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组织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是党中央心系各族人民,促进民族团结,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而探索出的重要制度性安排。

回首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走过的历程,离不开党中央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各族群众的特别关怀。1950年至1965年,毛主席先后14次接见少数民族参观团。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期,最多时一年有超过30个参观团来京。无论其规模大小,不管来自哪个地区哪个民族,每个参观团都得到了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所到之处也都受到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我们国家正在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每个民族都有光辉灿烂的发展前途;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兄弟般的友谊是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保证;我们各民族人民应该像维护眼珠一样地维护我们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共同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中央领导在接见参观团成员时的重要指示和殷切期望,极大地鼓舞了各族干部群众在祖国大家庭里万众一心、奋勇向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大幕开启,我国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重申党的民族政策,强调要加强民族团结、做好民族工作,并重新启动少数民族参观团活动。这一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我们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是真正的民族平等”“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我们追求的目标是远大的,即我们要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在实现四个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的社会主义一致性将更加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将更加巩固”等一系列重要论述。

当时,国家更加注重组织边疆民族地区的各族代表到东部发达地区参观学习、汲取先进经验,以推进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1984年,正值新中国成立35周年,少数民族参观团全体成员在北京受到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56个民族的代表还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国庆观礼活动。

20世纪90年代,党中央提出了“三个离不开”思想,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这一思想高度概括和深刻阐释了我国各民族血肉相连的紧密关系,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大团结是维护祖国统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1990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近200名成员通过参加第十一届亚运会闭幕式、观看比赛项目等,激发起极大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1993年,由153名少数民族优秀厂长(经理)组成的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到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取“致富经”,致力于更好地推进民族地区改革发展;2000年,参观团活动创新模式推动东西部双向互观互学,东部地区的民族工作者和企业家代表到西部民族地区参观考察,中西部地区的民族工作者到沿海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参观学习……这一时期,“三个离不开”思想体现在每一次参观团活动中,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胡锦涛同志指出,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民族关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

2003年的参观团活动,组织人口较少民族代表到东部发达地区学习借鉴先进发展经验;2005年,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主题,来自全国54个自治县(旗)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前往东部发达地区参观学习;2008年,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夺取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害的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参观团成员通过考察活动感受百年奥运精神,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09年,参观团由受到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的模范代表组成,在北京参加了国庆60周年系列活动……这一时期的参观团活动,生动展现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风貌。

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华彩篇章

“叔叔,您是什么民族?”

“我们都是中华民族!”

在北京城市图书馆,2024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萨拉木·买买提这样告诉身边热情的孩子们,并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不断成长进步,做民族团结的使者”。孩子们争相与模范合影,气氛祥和温馨。

这是参观团活动期间无数动人场景中的一个瞬间。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作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进一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3年,由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102名模范代表组成的党的十八大后第一个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在北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前往宁夏和内蒙古参观考察。各族代表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真是壮士气、增志气。我们要下更大力气,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多做工作”“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召开,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底气和信心”……2014年的参观团成员由参加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模范代表组成,他们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进一步增强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使命感责任感,进一步增强了深化改革开放、实现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的信心决心。

2015年的参观团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赴江苏、上海、福建、北京四地参观考察,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56个民族的代表共同回顾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见证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愈加深厚。大家一致认为,参观团活动本身就从一个侧面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和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等的重要论述。

2016年,正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一年的参观团,先后前往广东、江西、北京等省市参观考察,重温革命历史,弘扬长征精神,并学习发达地区的改革开放发展经验。一路上,大家回顾各民族勠力同心、共御外敌取得的伟大胜利,永远跟党走的决心愈发坚定。同时,大家尤其体会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沿海发达地区为民族地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内涵。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2017年的参观团先后赴上海、浙江、北京等省市参观学习。成员们切身感受到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团结奋进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一致表示,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好民族地区脱贫奔小康的带头人,当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促进者,当好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捍卫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018年的参观团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先后赴四川、陕西、河北、北京等省市参观学习。瞻仰革命圣地延安,各族代表深切体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探访陕西历史博物馆,各族代表充分认识到灿烂的中华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考察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各族代表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而倍感自豪……

2019年9月,以“坚定信仰信念信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组团,成员涵盖56个民族,由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受表彰的模范代表共700余人组成。参观团成员在北京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和参观考察活动,重温光辉岁月,感受国家强盛。

2021年6月,由516名各族代表组成的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正式组团,在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系列庆祝活动。各族代表共同回顾党的百年伟大历史,见证祖国的繁荣富强,纷纷表示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2023年9月,各族代表奔赴“亚运之城”浙江杭州,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感受新时代伟大成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拉开序幕。参观团在浙江、江苏、北京参观考察,走进当地的博物馆、企业和乡村等,感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领略新时代新成就。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组织开展活动,进一步引导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呈现出新气象。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生动实践

岁月回响,时代新声。

手持鲜花列队肃立,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迎着清晨第一缕霞光,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流连忘返于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探究前沿科技领域的无穷魅力;寻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感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金秋时节,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在喜迎新中国75周年华诞之际,2024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在北京参观考察。参观团团长,国家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边巴扎西在组团会议上强调,参观团成员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要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带头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模范,要带头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这是一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固本之旅。

学习贯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成为本届参观团的“必修课”。

来自广西的民营企业家、仫佬族代表银书表示,要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这一重要指示,积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民营企业的力量。

“我感到更有信心和力量了,今后要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和决策咨询中,始终做让党和人民信赖的教育工作者。”来自贵州的党校教师、布依族代表樊敏深有感触地说。

高山族代表谈张德任职于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福州市委员会。他告诉记者,自己将以实际行动促进两岸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团结台湾同胞全方面融入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中,助力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持续深入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为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而不懈奋斗。

这是一次体悟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历史的寻根之旅。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一件件彩陶、一枚枚历代官印,以及由古籍组成的“花瓣墙”、匠心独具的“集思柱”等,无不印证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万方乐奏、楚楚衣冠,背后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兼收并蓄;一组组喜人数据,一张张笑脸照片,展现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进步和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厚重瑰宝、文脉千钧,代表们徜徉于文物古籍里的中国,感悟何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孙金松代表说,通过参观展览,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今后进一步推动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启发很大。

“我是库尔班大叔的家乡人!”看到库尔班大叔写给毛主席的信件,来自新疆和田的维吾尔族代表玉苏普江·艾比布拉激动又自豪。这位在湖北两天救了三个人的年轻自主创业者表示,将一如既往地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珍视民族团结。

聆听了关于中华民族孕育发展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讲述,来自云南的普米族代表曹文彬深有感触:“习近平总书记刚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要扎根人民创作精品,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

这是一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之旅。

9月30日晚,在蒙藏学校旧址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参观团成员参观“中华一脉 同心筑梦——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主题展”,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历程和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无不深感精神振奋、使命在肩。

当晚的联欢活动,由浙江体验区带来的越剧选段《幸福畲乡》,由青海体验区带来的马头琴与小提琴合奏《民族旋风》等节目,以音乐架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参观团成员也带来了精心准备的节目——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56个民族一家亲!”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护边员、哈萨克族代表胡拥军唱响“中国心”,铿锵有力。

来自云南沧源县的佤族代表赵爱军与各族代表一起唱起欢快的《阿佤人民唱新歌》,唱出了各族群众的幸福新生活。

同饮一壶清茶,同唱一首赞歌,同跳一支舞蹈……“其乐融融,我们就是一家人!”来自江西万安县的畲族代表雷明生被和谐温暖的氛围深深感染。

在民族剧院,参观团成员观看由国家民委主办、中央民族歌舞团承办的经典民族歌曲音乐会《这是我们美好家园》,沉浸于优美旋律和美妙歌声之中。

深情的《留客歌》,让来自四川凉山州的彝族代表洛古有格回想起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当地考察时的情景。“满山花儿在等待,美酒飘香在等待,珍贵的朋友、朋友,请你留下来、留下来……”习近平总书记和乡亲们告别时,大家排起长队,情深意切地齐声高唱这首《留客歌》。

“‘天路’就从我家门口过,此次我又来到了首都北京,非常激动和自豪。”歌曲《天路》唱进了来自西藏的藏族代表次仁拉姆心坎里。

民族管弦乐与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将整场演出推向高潮。参观团成员一边挥舞手中的国旗一边深情地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已然化为一句誓言,铭刻在所有人心中。

这是一次感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增信之旅。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集中展示北京自主创新成就的平台和窗口。在这里,参观团成员兴致勃勃地了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合成生物制造等前沿科技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对未来满是憧憬和向往。

“如今,手机越来越小,电视、汽车越来越大。”看着琳琅满目的科技成果,来自云南怒江州的傈僳族代表桑南才感慨地说。他的家乡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许多人从事网络直播带货,许多家庭都购买了新能源汽车。

“这里处处体现着科技元素和绿色环保理念。我会把科技创新理念融入到工作中,助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来自河北省能源局的王晓奕代表说。

在北京奥运博物馆,看到中国为世界奥林匹克运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贡献,参观团成员都感到无比骄傲。大家登上奥林匹克塔的全景观光层,眺望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再次唱起《北京欢迎你》,祝福首都北京,感恩伟大时代。

……

前程似锦,大道如虹;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
“组织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是党的民族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制度性安排。”正如国家民委民族团结促进司司长黄耀萍在2024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组团会议上所言。70多年来,作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成功实践,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基层各族干部群众的无比关怀,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书写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华彩篇章。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民委的不懈努力和精心安排下,历届参观团成员通过参观考察,切身感受到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更加坚定“五个认同”和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更加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矢志为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贡献!

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一个共同身份、一个共同名字、一个共同梦想——无疑,这就是历届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深情的告白,共同的心声。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10期
原标题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制度性安排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生动实践——历届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记略》

统筹/牛志男  责编/龙慧蕊 张红彬 刘雅  制作/高宁(见习)


青海石榴籽家园
省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委统战部,开通公众号旨在宣传解读中央、省委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发布全省各地各单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动态,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使公众号成为展示青海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