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档案 || 档案中的黑龙江(十一)国营友谊农场

文摘   2024-10-30 09:18   黑龙江  
征集公告


黑龙江省档案馆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档案资料



   


图说档案

      七十五载励精图治,七十五载风雨兼程。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之际,“龙江档案”推出“图说档案——档案中的黑龙江”,沿着时间的脉络,以档案的视角为您呈现那些被时光定格的珍贵瞬间。
      这里的每一份档案、每一张图片,都是历史的见证,岁月的回响,是黑龙江这片广袤土地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动写照,展现了黑龙江在祖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角色和光辉成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感受时代的脉搏,汲取前进的力量!


1954 国营友谊农场

国营友谊农场地处黑龙江垦区东部境内,是“一五”时期苏联援建黑龙江的22个工程项目中唯一一个大型机械化谷物农场,农场名字是为了纪念中苏之间的伟大友谊。

1954年9月,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为团长的苏联政府代表团访华,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庆祝活动,中苏双方领导人进行多次友好会面并达成多个合作意向。10月12日,苏联政府代表团致信毛泽东主席,介绍了土地开荒及农场建设经验,主动提出帮助中国建设大型谷物农场,并愿意提供建设农场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和专家支持。同日,毛泽东主席复电,“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对苏联政府和人民这一重要的、巨大的、友谊的援助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随后,国营大型谷物农场的筹备工作正式启动。

1955年,国营友谊农场国有土地规划平面图

1954年11月11日,中苏专家开始勘测设计。上图为省档案馆馆藏的由土地整理考察组的苏联专家经过勘测后设计的《国营友谊农场国有土地规划平面图》,苏联专家通过对土壤肥力、土地特质、河流水源等情况的调查,将农场划分为大田轮作区、水田轮作区和饲料轮作区(包括牧场牧草轮作区)。每个轮作区的中心都设置占地一公顷的作业站,用于存放生产物资和职工休息。农场交通网络的设计也本着方便、实用的原则,在每个分场都建设了通往火车站的公路,方便运输生产物资和农产品,并依据作业区功能需要设计了宽度各不相同的道路,方便不同种类的农机具作业。

黑龙江省人委关于同意国营友谊农场土地规划设计图的批复

1954年1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建立国营友谊农场的决定》,组建了建场委员会。同年12月21日国营友谊农场在黑龙江省集贤县三道岗举行升旗仪式,正式成立。国营友谊农场下设5个分场,实行总场、分场、生产队三级管理体制。1955年5月初开始开荒,1956年基本建成。中国大型农业机械化生产自此起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营友谊农场五分厂二队在收割小麦
2018年,4台世界顶尖级玉米联合收获机正在联合作业
国营友谊农场1955年和1957年两年开荒的土地面积超过了自1947年创立国营农场以来开荒面积的总和。1955-1977年期间累计生产粮食20.76亿公斤,年增生产粮食0.9亿公斤,成为我国商品粮的重要基地,起到了为国家增产粮食、积累资金、积累经验、培养干部和示范农民的作用



供稿:朱芮莹

编辑设计:赵倩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龙江档案
对黑龙江省档案馆工作进行宣传推广和移动端展示,按时准确发布档案信息,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方便群众咨询查档,进一步让广大群众了解档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