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持续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昔日的矿山如今变成了发展产业的绿水青山,推动转型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万山朱砂古镇。(彭俊/图)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是新中国第一个县级行政特区,曾因汞资源富集而被誉为“丹砂王国”,万山汞矿开采历史长达数千年,被誉为“中国汞都”“千年丹都”。然而,由于超强度开采让当地朱砂资源几近枯竭,万山汞矿于2001年被迫实行政策性关闭,2009年被列为中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作为中国汞矿开采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万山汞矿遗址2005年被列入国家首批矿山公园,2006年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万山干部群众把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突破口,走上了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新路,扎实推进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发展战略,围绕“朱砂”打造起特色小镇,开启“千年丹都”绿色转型之路。万山区按照5A级旅游景区标准,突出独有的工业文化和历史意义,创新业态,对原汞矿遗迹遗址和文物进行保护性的整体连片开发利用,打造了中国第一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矿山休闲怀旧小镇——朱砂古镇。朱砂古镇景区总面积105平方公里,遗迹核心面积约5平方公里,朱砂古镇在旅游开发中将汞矿职员的住宅区、专家楼、科研所、大礼堂、电影院、原矿区道路进行重新修缮,在对原有工业遗产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塑造还原当年的生活场景。在“那个年代”一条街,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矿工住宅、苏式风格建筑、国营照相馆、国营蔬菜公司、职工食堂……浓厚的“复古感”得以完整保留;在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内,机械文物展厅内的卷板机、车床、发电机等机械文物记录了万山工业发展的辉煌历史。经过多年发展,朱砂古镇相继建成“那个年代”一条街、地下长城、高空滑索等体验项目,并依山傍水建成了时空隧道、悬崖泳池、放下山庄、朱砂大观园等景点,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业态日趋完善。从“卖资源”到“卖风景”,昔日废弃的老矿区变成了山水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旅游新区,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成为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今年前三季度,万山区接待国内游客461.85万人次,同比增长17.91%;旅游总收入为45.59亿元,同比增长24.19%。朱砂工艺品展厅一角。(谢忠义/图)
在万山朱砂产业园,企业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有序对朱砂工艺产品进行打磨、清洗、雕刻、打孔;在展厅内,远道而来的客商正在挑选琳琅满目的朱砂吊坠、手链、挂件等工艺品。近年来,万山精雕细刻发展朱砂产业,建成集朱砂工艺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朱砂工艺品产业园,并深入挖掘朱砂产品价值,着力打造万山朱砂品牌,推动朱砂工艺品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目前,万山朱砂工艺产业园已聚集了45家企业,以朱砂为原材料开发产品2000多种,申请专利100余项,产品畅销国内外,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朱砂工艺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朱砂集散中心,开辟了从“卖资源”到“卖文化”的新路径。据了解,万山依托铜仁市打造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省级新建化工园区为载体,发挥锰资源禀赋优势,不断拓展高纯硫酸锰、四氧化三锰等锰系新材料产业链条;依托风能资源优势,建成天润风电项目并网运营;抢抓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机遇,成功创建“省级平台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引进培育快手等81家大数据企业。2023年,新型功能材料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3.1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8%。万山以谢桥新区作为城市异地转型发展的主战场,大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城区面积较2013年实现翻番,新增住房面积375.83万平方米、城市道路136.92公里。建成9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实现区外3.9万人和区内1.1万人搬出山村、搬进城市、住进新家,实现了“矿区”向“城市”的华丽转变。万山朱砂产业园。(周峰/图)
同时,万山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系统开展生态治理和保护修复,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固废治理和乡村环境整治“五大战役”,实施矿区环境植被修复和露天矿渣区绿化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不断加大植树造林和生态保护力度,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7%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医疗废物处置率为100%。让市民“近”享绿色福利,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绿色生活。经过10年探索,万山地区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25.12亿元上升到2023年的89.2亿元,财政总收入从2013年的3.03亿元上升到2023年的10.26亿元,万山“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措施和经验推广清单》。如今的万山,已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成功的典型案例,汞工业文明和矿山旅游正熠熠生辉,曾经的转型梦想正照进现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万山区将抢抓政策机遇,推进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推动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全力创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奋力推动“千年丹都·转型之城”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来源:中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