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只是说挤压条件,其实只是皮毛,没有说到点子上。现在补充说明。
挤压塑化,特别是螺杆从下料到真空口的这一段,其前提条件,是基于无机粉体、树脂以及其它原材料等,大都处于固态或玻璃态,那么挤压传递的作用是,无机粉体等原材料表面与树脂颗粒之间的摩擦,或者更深层次,是表面或界面作用。
正常情况下,这是一种物料充实条件下的强烈界面作用,通过有效将螺杆扭矩传递到干混料组分中,使其获得摩擦热,并且熔融。
然而一旦螺杆前端磨损太大,熔体无法有效的挤出,那么多余和累积的熔体就会向后返,直到从真空口溢流而冒出。简单的调整工艺方法就是降低喂料比,可以解决部分冒料问题,然而过少的喂料会使料集中在螺杆前端,几乎全部内热和剪切过于集中,会造成四区温度居高不下,物料降解加剧。随着情况逐渐加剧时,喂料越来越少,少到一定程度,直到无法塑化。
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粉体与树脂之间摩擦系数太低,如活化粉体,也会出现这种情况。类似情况还有粉体无法在管道中用导链提升等,都是摩擦系数太低。不过这就容易解决了,方法总比困难多。
这件事,也间接反映出一个加工知识,螺杆喂料一定要饱满,粉体对加工流变性能影响要电流低些。否则容易伤螺杆,降低使用寿命。
知道原理,方向确定,办法自然就出来了,希望这种独特案例能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