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里长的钢铁坡道从地面长出,通体深棕,足足有十几层楼高。
而这座风格独特的建筑,出自意大利建筑师乔瓦尼·普拉泽之手。
▲©Spicky
对于这座建筑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的大火,乔瓦尼非常好奇,也有点意外。
秋日的上午,他再度来到上海。当聊到“大螺旋”在网络上被热议,老乔更是会心一笑:“我觉得这很好,因为大家很喜欢它。”
在这场持续一整个小时的深度对话里,他思维敏捷,却时刻流露着对于建筑的情感。
用4年的时间,乔瓦尼和Archea事务所做出了这样一座“充满情绪”的办公楼,再度为无数人所瞩目。
用4年时间
在上海画下大螺旋
远眺“大螺旋”,宛如中式传统流苏造型的屋顶,从大楼之上轻轻垂下。
而它的背后,一条深棕色的螺旋坡道不断上升,连接地面与空中花园。
这座造型奇特,却又不失典雅的建筑,是华东电力设计院(ECEPDI)的新办公大楼。今年刚落成之时,外滩君便曾前去到访,不少人站在上面,吹风散步,好不惬意。
而在大楼的总设计师乔瓦尼眼中,这个作品,其实是一场对中国和意大利文化的共同致敬。
“圣母百花大教堂启发了我。”
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之都,提香、拉斐尔、布鲁内列斯基……无数的画家和设计师们,用他们的作品思考着自然与人间。
而在乔瓦尼眼里,哪怕过去了几个世纪,这些灵感依旧能够在建筑中绽放光芒。
▲©Spicky
“所以当我们赢得(大楼的)设计竞赛时,我们的出发点是——如何更好地去诠释中国建筑和佛罗伦萨建筑。”
乔瓦尼和Archea更希望的,是用一种现代的方式,来展现属于中国的特色。
“大楼的外形非常简单,一个方形的盒子。但最上端的吊顶,就好像传统中式建筑的飞檐。”
“而从下面看起,整栋大楼向上延展,波浪形的线条就像云朵一样。”
▲©Spicky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或许要属被大楼主体怀抱的“大螺旋”。
“就好像文艺复兴的那些宫殿,它们向高处发展,并且能将陆地和天空连接起来。其实这种思维,在中国的文化中也很重要。”
用什么才能产生这样的共鸣,乔瓦尼的答案是:尺寸、形态、材料。
就这样,一棵“大树”开始在他的脑海中生长。
这条1公里长的螺旋坡道,全部使用棕色的耐候钢制作而成,全高达到了88米。从地面出发,能一直走到大楼顶端的空中花园。
“它就像是树干,只有一个中轴,向上延展。那些棕色的装饰栅栏,也如同大树的枝丫,这是一种与大自然的融合。”
从2020年8月工程开始,到今年4月最终落成,大楼的建造仅仅花费了不到4年的时间。如果考虑到中间疫情的耽搁,效率更称得上惊人。
而亮相之后,这座“大螺旋”立马就引来了无数人的关注。尽管并非景点,但跑来打卡的游客依旧络绎不绝。
“当建筑第一次卸下脚手架,让我们看到它全貌的时候,一种强烈的情感开始涌上我的心头。”乔瓦尼说。
“我觉得,这就是一座很好的建筑。”
每次来中国
我都能看到新东西
乔瓦尼与中国的联系算得上深厚,这次来上海,是他时隔4个月的再度到访。
从机场到市区的路上,车子驶过南浦大桥,他的目光凝视着黄浦江两岸的上海天际,久久没有移开。
这座新生的“大螺旋”,是他和这座城市的最近一次碰撞,但老乔和上海、和中国的缘分,比这还要早得多。
“我们(在中国)工作很长时间了,北京的办公室,到现在已经差不多有20年了吧。”
他说自己还记得刚来的时候,中国的建筑设计已经非常成熟,但现在,情况又大有不同。
比如“大螺旋”的建造方案,当然也经历了反复的切磋,但乔瓦尼说,他身为一个建筑师的大部分想法,在这里都得到了实现。
“(负责人)和我讲:没关系,你朝着这个方向走就可以,我喜欢你的思路。”
老乔感慨地说:“走进大楼,我自己都会被感动。”
而建筑的细节之外,乔瓦尼感受最深的,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变革——一场从高度到广度的变革。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他设计了通体白色的Pavilion B3场馆。依然是简约的长方形设计,但它的内部没有一根柱子,光线从屋顶的天窗自然洒入室内。
14年后,这座建筑依然作为世博园区的一部分站在黄浦江畔。
“当年我参与设计的时候,就听说这会是一座临时的建筑,但我没想到,过去了这么久它依然存在。”
“这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惊喜,因为我知道中国人民都很喜欢这个作品。”
正因如此,在老乔的眼中,中国社会对于建筑的观念,正在发生一些变化,而且,是好的变化。
“我知道,中国前些年一直在建造高楼,有很多著名的大楼,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这几年他再来中国,没有看到更多的大厦,而是看到了更多的“人”。而人们追逐的建筑,也不再只有更高、更雄伟。
一个更加富有生活气息的社会开始生长:花园、坡道和树木随处可见,大家在街道、广场、小巷之中穿梭,就好像冒险一般。
“我觉得,这才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建筑并不需要有多高,合适的尺度才更关键。”乔瓦尼说。
他谈起自己在北京的经历,胡同里的生活非常热闹。在他看来,这才是一种属于城市的力量,它看似古老,却充满活力。
“人们需要待在一起,而不是仅仅在高楼大厦里,”
“(那样的话)我们与其他人之间,怎么产生关系?”
用陶器做建筑
在“断桥”上亲吻
Archea在佛罗伦萨的工作室,就坐落在穿城而过的阿尔诺河旁。
有时候乔瓦尼会出去散步,圣母百花、乔托钟楼、乌菲兹……每当路过城中的地标,他都会为前人的情怀所感触。
“如果说我从文艺复兴里学到了什么知识,那就是,如何才能赋予建筑以情感。”他对我说。
柯布西耶也给了他很多思考,这位建筑大师曾说过:建筑,正是光线之下的华丽而富有情感的空间。
以此为灵感,老乔在全世界做出了众多动人心弦的作品。
▲©Pietro Savorelli、Cristiano Bianchi
2015年,他和Archea在湖南醴陵完成了世界陶瓷艺术城。
这是一个思路非常开放的任务,怎样用最合适的方案,来展现陶瓷的魅力,反倒成了一个难题。
但乔瓦尼最后的作品,看似信手拈来,却浑然天成:“我们去买了陶器,做了一些组合,对他们说:这就是我们的设计稿。”
▲©Pietro Savorelli、Cristiano Bianchi
所有的建筑,都仿佛是陶罐、陶碗的再现。高一些的是酒店,矮一些的是博物馆,中间还有办公楼作为点缀,在十种颜色的搭配中,熠熠生辉。
穿越其中,一种无与伦比的情感连结油然而生。
▲©Archea Associati
2023年,他在越南设计了一座特别的“KissBridge”。用老乔自己的话说,这是一个“带点疯狂的项目”。
桥面自两端向中间连接,但直到最后也没有碰到一起,最终相隔了30厘米。
这个设计的灵感,来自于梵蒂冈城的西斯汀教堂中,米开朗基罗画下的《创造亚当》。两只手相近,但并不触碰。
12月31日,一年中的最后一天,西下的夕阳会正好落在桥梁中间。不少人借此机会来这里打卡,情侣和爱人们纷纷拥抱、亲吻。
毕竟人间的故事,终究与上帝和亚当不太一样。哪怕在一座“断桥”之上,我们也能触碰彼此。
▲©Archea Associati
这也正是建筑师乔瓦尼所希望的——我们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都能去找寻情感的意义。
“我坚信,一个好的建筑,总能给人们带来一些情感上的共鸣。”
文、编辑:夏尔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Christopher Nolan / 温子仁 / 乌尔善
Thomas Heatherwick / Marshall Strabala
特别企划
成都蔚蓝卡地亚 / 南京越城天地 / 北京缦合 / 珠海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