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应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邀请,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唐贤秋教授在城关校区展开第六期“农业伦理”工作坊,讲座主题为“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唐贤秋基于中外思想家关于文化的解释和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产生的逻辑规律,认为中国传统廉政文化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的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行为规范要求和与之相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的总和,是中国古代社会关于政治与行政关系中廉洁用权的价值期待、价值评判、行为实践与制度安排等方面的综合。”随后唐贤秋分享了自己以往的研究课题,清晰地提出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现代转换的基本路径。在逻辑结构上,对中国传统廉政文化历史和实践进行了有机贯通:在方法上,将中国传统廉政文化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有机整合起来,在历史评价上,定位准确,客观全面。
唐贤秋着重指出了守正创新,反腐倡廉的渠道:一是教育,二是分工和制度设置,三是监督,四是反腐惩治。首先教育引起人们的意识 ,而自我教育与自律是重中之重的,因此同时需要清官的引领,通过榜样的示范,引领民众的廉洁教育深在心底。其次古代举孝廉的严格制度说明分工制度在转换中不可忽视的关键位置,由此将历史上不同时期关于廉政思想的一个个点连成线,分别组成相应的廉政教育文化、古代清官文化、廉政制度文化、廉政监察文化以及反腐惩贪文化等相应的“面”,并将这些“面”组成了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系统之“体”。而监督的判断则需要广泛的社会关注,倡导监督文化蔚然成风,并同时着重注意反腐惩治,它需要相关的配套建设,如应从增强自律机制和完善制度约束机制等方面,加大治本的力度。对于“我们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为什么可以转换”这一问题,唐贤秋回答:“即在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科学性与价值性相协调、大众性与先进性相一致的前提下,对中国传统廉政文化采取批判继承、借鉴改造与综合创新等方法,从其形式、内容与功能等方面实现其现代转换,即根据时代的要求,注入传统廉政文化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新内容。”
在这次分享会上,唐贤秋引领了一场关于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深刻反思,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学术兴趣与热烈讨论。他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大家理解如何在研究生学习中积蓄力量、厚积薄发,强调了将个人研究课题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在讲座的过程中,唐贤秋还与参加讲座的教师和同学就农业伦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贡献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学院院长陈声柏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认为唐贤秋的廉政理念与实践纵横不仅理论功底深厚,而且实践指导性强,充分体现了作者在学术领域的卓越成就和深厚造诣。唐贤秋的研究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更为青年学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激励着他们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行,追求卓越。通过这次分享会,同学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在学术研究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者,不仅要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更要关注社会现实,将学术研究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知行合一|宁静致远
文图 | 罗婉菁
排版 | 王健权
编辑 | 满吉苑
审核 | 李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