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5000年历史,但大浪淘沙,很多传承随着历史使命告一段落, 大多都进入了博物馆,能够历经百年并评上非遗的项目并不多。而能获得博士学位,并将百年非遗的中医延伸到海外,还培养出了第五代传人及众多学子的,更是凤毛麟角。我们有幸在墨尔本就找到了这样一位百年中医第四代传承人---黎凯燕。
黎凯燕1998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并留任在第一附属医院,医教研一体,无论医术医德都获得一致好评,曾多次获得“医院优秀员工奖”及“学生心目中的优秀老师”奖。2007年她移居澳洲,通过考核极难的注册考试成为注册中医师及针灸师。2015年成立了“上池医馆”,除了诊治病患,还先后在大学兼任中医讲师及在中医学会开办学术讲座并发表论文。她参编过《黎炳南儿科经验集》、《岭南中医儿科名家黎炳南》、《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主编过《惠州黎氏儿科世家》。同时她放眼未来,立志改善中医在澳洲的从医环境,为年轻中医做开路先锋。她多次在西医院校及诊所宣传中医及中西医互补的重要性,与同道们一起组建了澳洲中医促进会,将各个中医协会链接在一起,旨在推动中医进入慢病管理系统,让民众们减少医疗负担,使中医变成可负担的治疗手段。
黎氏中医第五代传人,女儿禤梦晴是在澳洲长大的00后。她从小耳濡目染,热爱中医。2023年从莫纳什大学的生物医学系毕业后,也决心学习中医,把中西医结合,用地道的英文和西方思维去传播中医。她为医馆开设了Ins账号,并在社交媒体用英文宣传中医中药,介绍穴位和针灸疗法,获得一致好评。
一个和煦的上午,我们来到墨尔本Box Hill 的上池医馆。“上池”二字出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长桑君遇见扁鹊,知其非常人,于是在怀中取出一包药物,嘱其送服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后可知物矣“。扁鹊遵嘱服用,遂成为能洞察一切五脏症结的名医。”上池之水“是既能助药物治疗发挥最佳药效,又能使医生明察病根的神奇之水。因此近100年前黎凯燕曾祖父为其创立的医馆取名“上池医馆”,亦是取其寓意。历史沧桑,几经流转,第四代继承人把家族期许安落在了墨尔本。漂亮的凯燕母女接待了我们,医馆音乐舒缓养神,母女俩娓娓道来,人一下安静放松了下来。前台旁的中式红木椅上,一位西人正填写着信息表。前台对面的墙上贴满了不同婴孩的照片:“这些多是经过黎医生调理后出生的小孩。” 医馆后院种植了不同的草药,薄荷、田七、金银花、艾草、蒲公英……为医馆的文化宣传增加了浓厚的医药气息,黎医生还经常送赠这些新鲜的草药给有需要的病人。
世家出生 无私奉献 传承精髓
黎氏中医在广东可谓声名赫赫,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其起源于黎凯燕曾祖父黎德三,传承到祖父黎炳南后发扬光大。1956年,黎炳南教授被举荐到广州中医学院任教,参与主编了全国第一套中医儿科学教材。1978年黎炳南教授获得“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擅长治疗顽固性咳嗽与哮喘。黎炳南之子黎世明(黎凯燕的父亲)自幼伺诊,立志从医。可惜高考那年文革开始,被分配到钢铁工厂做工人。可是他的从医决心从没动摇,值夜班时还偷偷拿出医书研读,10年动乱结束,1977年刚恢复高考他以30岁的高龄一举考进了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留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在传承的基础上,为黎氏中医做了大量的理论总结和升华,1987年研发了第一代的中医哮喘诊疗系统及小儿喘咳液,后者成为医院最畅销的小儿哮喘专科专药,一直沿用至今。同时培养出第四代黎凯燕及黎氏儿科传承人才梯队。2015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组织成立岭南黎氏儿科流派工作室,2024年黎氏儿科疗法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从左至右分别为:黎凯燕、黎炳南、黎世明
出生在这样一个世家,黎凯燕的起点自然是高的,但是职责也是巨大的。
黎凯燕的从医路还得从30年前说起,1998年从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她凭着第一名的成绩留任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之后是将近十年的中西医结合工作和教研,期间她在职完成了研究生和博士学位。
“医生在外人看来这么好的一个职业,我又是黎炳南的孙女,似乎一切得天独厚,但真正走过才知道有多么不容易。”黎凯燕回忆道,怀女儿期间,大着肚子在急诊室里面照常做心肺复苏,国际惯例时长是半个小时,一分钟都不能少。
除了当医生,当时的黎凯燕还承担了教研工作,经常是下了夜班就赶往大学教室进行授课或者实验室进行科研。“我怀女儿的时候还要做着哮喘的相关科研”, 那时候哮喘实验用的模型是豚鼠,豚鼠是最接近人类哮喘反应的一个动物模型,医生们要通过药物对豚鼠气道的破坏让它致敏,但因为当时的雾化吸入器条件很差,当豚鼠吸入致敏源时,实验室里医生们也多少会将其吸入自己体内。“所以导致了我女儿出生的时候也有一点哮喘,幸好后来通过中药的调理,现在控制得非常好,但对于女性医生来说,这些都是很残酷的过程。”
2004年非典期间,黎凯燕更是日夜冲在第一线,那时每天都听闻其他医院有不少医生不幸感染甚至死亡,人心惶惶。但是医者无畏,同时她所在的医院借助中医的方法最大程度保护了病人和医生。“非典时医院把所有体温超过37度的病人全部安排在我所在的急诊,工作量剧增,一天要看七十多号病人,基本上几分钟看一个病人。” 黎凯燕回忆道,他们当时采用了中医抗疫,燃烧苍术来烟熏房间,达到消毒杀菌的效果。因此当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袭击时,凭借着丰富的防疫经验,黎凯燕没有暂停过一天的出诊。“疫情期间,我们医馆每天都依然有人来针灸开药,为几乎崩溃的医疗系统减轻负担,同时也减轻了当时病人求医难的焦虑,当然每个病人离开房间后,我们都会进行紫外线消毒,这不是很多诊所能做到的,这种消毒方法我们疫情后也坚持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此时温柔看着旁边女儿的黎凯燕,五味杂陈,因为她依然要让女儿像她一样,救死扶伤,无私奉献,这才是传承的精髓。
中医在澳洲,任重道远 理解治本是关键
来时路的巨大光环,在黎凯燕落地澳洲的那一刻更多了一层任重道远,如何把这身本领延续和传承下去成了后半生的最大课题。2007年,黎凯燕移民澳洲,在当地继续学习获得“Training and Assessment Training Package(教学及评估学位)”证书,同时通过当地严格的考试,注册成为中医师及针灸师,开始在中医诊所出诊及大学任教。
2015年,黎凯燕在Box Hill成立上池医馆,提供针灸及中医药治疗,2018年上池美容成立,提供刮痧,拔罐,针灸美容等服务。2020年疫情大爆发初期,“长新冠”还没被公众普及前,医馆就诊治了一个因患新冠后症状迁延不愈9个月的护士,经过针灸,刮痧,拔罐和中药治疗1个月后痊愈。黎凯燕把该病例写成论文并在2021年5 月代表澳大利亚参加了WHO联合组办的第三届传统医学论坛,演讲中她提请世卫组织把中医药治疗纳入到新冠治疗指南里,之后世卫组织发文肯定了中医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疗效。
互联网上,网友用“脆皮”形容体质脆弱的年轻群体,健康成为了现代人的“奢侈品”。当代人带着护膝去蹦迪,冰美式杯子里泡枸杞,由此也带动了中医赛道的发展。今年年初,LVMH 集团旗下消费品私募基金L Catterton向美国的一家中医品牌WTHN投资500万美元,这家中医品牌提供针灸、拔罐、穴位按摩等服务。网友称:LVMH果然是“包”治百病!虽然是句谐音梗,但中医的疗效却是黎凯燕在海外实实在在收到的反馈。
“好多病人对我们非常信任,全家人身体一有不适第一时间就找我们调理。” 黎凯燕认为这种信任是因为中医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治本”,同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灵活的调节人体的平衡,从而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好体质。病人“养”出来的元气才不易“脆”。有很多来中医诊所看病的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但是西医做了很多检查都发现不了问题,这就是所谓的“亚健康状态”。当身体平衡打破,往疾病的方向发展,但还没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的这一亚健康阶段,正是中医介入的时机,只要治疗得当,往往可以快速的扭转病势,人就往健康恢复,从而避免过多的药物或手术干预,这就是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模式。
如今她和澳洲的IVF试管婴儿诊所合作,旨在结合中医的治疗,调理好准妈妈的体质,提高IVF成功率。国外报道中西医结合可使IVF的成功率从26%提升到46%,为中医进入西方主流生殖医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今年,上池医馆获得联邦政府的居家服务(CHSP)拨款,成立了子公司“康寿养老(KS Aged Care)”及“东区居家服务(Eastern Home Care)”,继续用上池精神服务广大长者。
面对岁月积淀下的瑰宝,黎凯燕更大的愿景就是让中医走向世界。从父辈的手中接下这颗种子,在精进和迁徙中守护这颗种子,用所有的学习和讲授浇注这颗种子,五十而知天命,她明白这颗种子未来需要更加肥沃和地道的土壤,她开始思考在澳洲成长起来的黎氏第五代该用什么样的姿态接过衣钵。
中医团结 集中发声才能改变现状
2000年2月,维州通过《2000年中医注册法》(The Chinese Medicine Registration Act 2000),成为全澳首个为中医立法的州。2012年,联邦政府通过中医立法,对中医实行注册制。
此后,全澳所有从事中医治疗者要获得中医行医资格,就必须向澳大利亚卫生执业者监管局(Australian Health Practitioner Regulation Agency,AHPRA)提出申请,并通过澳大利亚中医管理局(Chinese Medicine Board of Australia)制定的注册审核后才可以成为澳洲承认的中医执业者。
据澳大利亚中医管理局网站上公布的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9月,全澳注册中医师共有4861人。但到目前为止,在澳洲看中医仍然需要自掏腰包,或者购买私人医疗保险,无法通过医保系统进行报销。
澳洲全民医保系统中有一个名为慢性病控制(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的子系统,简称CDM,包括了不少医疗行业,但中医却被排除在外。与此同时,西医获得针灸资格的全科医生(GP)可以得到政府拨款,使患者通过医保系统报销西医针灸费用,但同样的治疗如果是中医针灸师来施行,却得不到一分钱的拨款。
“政府是承认针灸疗法的有效性,否则不会每年给西医全科医生做针灸报销,” 黎凯燕解释,但是这种医保不可以被注册的中医师使用,是很不公平的。这种行医环境让很多年轻中医师举步维艰。
而澳洲中医学科的现状也不容乐观,去年墨尔本RMIT皇家理工大学设立的中医系因为招生不足被迫关闭。招生不足的原因之一是学制长难度高,但是学生毕业后很难有稳定的收入,这种投入产出的巨大落差导致很少人愿意学习中医,而人才匮乏势必也会影响到未来的行业发展,如此一来便是恶性循环。
黎凯燕说:“个人的成功并不是真正的成功,整个行业强大了,作为个体的医生才有更宽广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现状,让中医在海外有良性的发展,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投入到这个行业中。于是我们在2017年筹备并成立了澳洲中医促进会,旨在把各大中医学会扭成一股绳,集体发声。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几次群众请愿,让民众向卫生部写信,争取把中医纳入到CDM。与此同时,我们也积极向普通民众进行中医健康宣传,提高大家对中医的认知。“
19世纪50年代,一位名为林四(James Lamsey)的中医师从家乡广州出发,跨越半个地球来到澳大利亚的维州,在小镇本迪戈开设了全澳历史上首家中医诊所。自此,南半球土地上有了中医的种子。
150年后,站在父辈们的肩膀上,黎凯燕带着中医走出岭南,走出国门,将中医发扬光大。就如同数个小点位,串联起整体的力量,穴位之下牵连的是五脏六腑,团结之下解决生存,才能一代又一代传承发展下去。
上池医馆
Healing Pond Acupuncture and Chinese Medicine Centre
地址:80 Dorking Road, Box Hill North 3129
电话:(03)9890 4439
网站:www.healingpond.com.au
咨询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