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朋友,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如不将公众号星标,往往收不到推送。
因此,敬请朋友们把本公众号设置为星标,方法如下:
1、点击下方公众号
2、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3、点击“设为星标”
在民政部最新揭晓的2024年第三季度民政统计数据中,一项数据犹如惊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年1至3季度,全国结婚登记对数仅为474.7万对,与去年同期相比,竟下降了16.57%。这一数字不仅令人瞠目结舌,更预示着我国婚姻市场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回望往昔,我国的结婚登记人数曾在2013年攀上巅峰,全年登记对数高达1347万对。然而,自那以后,这一数字便如断崖般急剧下滑,直至2023年全年登记对数已近乎腰斩,仅为768.2万对。而今,2024年的数据更是雪上加霜,让人不禁感慨“世事如棋局局新,时移势易人难留”。
这一数据,无疑令众多人口学专家和社会学专家忧心忡忡。因为结婚人数的下降,势必将对社会的多个层面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从人口角度来看,结婚乃生育之基,结婚人数的减少必然导致生育率的下滑。而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已然步入负区间,未来几年内,人口数量或将持续走低。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古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汹涌浪潮,我们不得不未雨绸缪,提前布局。
其次,以人口为根基的行业,如房地产等,也将面临长期的下行压力。过去十年间,结婚高峰与房价高峰如影随形,结婚买房似乎成了一条不成文的定律。然而,随着结婚人数的减少,刚需购房群体日渐萎缩,房地产市场或将迎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正如古人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房地产市场的兴衰与人口红利紧密相连,如今人口红利逐渐消退,房地产市场也需另辟蹊径,寻求新的增长点。
再者,低结婚率、低生育率还将导致抚养比失衡,进而加剧养老难题。理想的人口结构应如纺锤形,中青年人口众多,老幼人口相对较少。然而,随着结婚人数的减少和生育率的下降,我国的人口结构或将逐渐演变为倒金字塔形,劳动力短缺、年轻人匮乏、老年人众多的现象将愈发凸显。届时,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将空前巨大,如何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将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
面对这一系列挑战,个人和企业都应采取更为稳健的策略来应对。在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降低杠杆、减少非必要消费、增加储蓄成为了个体的理性选择。然而,如果所有人都这样做,宏观层面则可能陷入通缩的泥潭。这正如古人所云“独木不成林”,个体的理性选择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汇聚成集体的非理性结果。
为此,政府层面近期推出了多项生育和住房奖励措施,基层部门也频出奇招,有的给民众打“催生”电话,有的甚至直接登门拜访并苦口婆心地劝导年轻人“不生小孩非长久之计”。而官媒为了配合政府政策,更是发文称“孕育能使女性焕发新生”,却引来大批网友的调侃与嘲讽:“如果生孩子是件美事,还用得着天天催生吗?”
10月30日,中国国家卫健委旗下公众号“健康中国”发表《女性生育的四大益处》的科普文章,称怀孕能缓解痛经、降低子宫肌瘤和巧克力囊肿的风险、减少癌症发生率并让女性更加聪慧。该文被视为对“一孕傻三年”偏见的反驳,旨在响应中国国务院10月28日出台的强化生育政策。
对此,不少网友问数字哥怎么看?
我的看法是:中国历来不存在真正的生育难题,也不该出现生育困境。两千多年以来,即便遭遇十室九空的乱世,也能迅速恢复元气。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气候宜人、人种优秀、利于繁衍。当下的所谓生育难题,实则经济难题,几乎一切社会问题都可追溯到经济根源。中国过去三十年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所以问题不在发展,而在分配。
建国之初,老一辈革命家所制定的分配模式是科学而合理的,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工人都有明确的职级和收入,足以养家糊口。然而,某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口号在实践中却演变成了“让一部分人先享受起来”,特权阶层应运而生,他们的收入增长了几万倍、几十万倍,而广大劳动人民则被极限压榨,收入剔除通胀因素后,相对于几十年前甚至是普遍下降的。在这种扭曲的分配制度下,社会不出问题才怪,如今的生育难题不过是底层劳动人民被压榨到极限后的无声抗议。
知晓了缘由,要想解决就并非难事,关键在于想不想去做。不是么?
如果本公众号对您有所裨益,请分享至朋友圈,您的支持是我更新的动力!
震荡起伏动乾坤,交易纷繁涨落频。
高抛低吸买卖策,盈利收成自在身。
凡以本人名义,联系您做股票或任何其他投资事项,都是骗局!本人绝不会泄露微信号、QQ号、手机号等私人联系方式给您,更不会建立所谓“交流群”,请注意防骗!